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用针灸处方集锦》二

(2012-11-24 13:29:23)
标签:

针灸处方

民间验方

祖传秘方

中医治病

列缺心俞神门中脘三里

分类: 养生健康

《实用针灸处方集锦》(二)

 

一般疾患

 

【感冒】

●主穴:风驰。

●备穴:曲池、太阳、天突、丰隆。

▲手法:中或强刺激。

※附注:感冒多因风寒引起,针疗时如以艾卷灸大椎穴,针治后取汗,均能迅速痊愈。

〖二方〗:

●取穴:大椎。

▲刺法:刺四、五分深,平补、平泻。留针10分钟,一、二次可愈。(民便方)

〖三方〗:

取穴:风驰、风门、大椎、合谷。

▲刺法:先针合谷穴,后针风驰、风门、大椎穴,针后留针。

※附注:用艾卷灸,至背部有热感后起针,一、二次可愈。(验方)

 

【流行性感冒】

●取穴:风门、陶道。

▲刺法:把风门、陶道穴提起,用三棱针刺一、二分,挤出血,不留针。

※附注:凡高烧患者,最好配合抗菌药物,疗效更佳。(民便方)

 

【高烧】

●取穴:大椎、曲池、复溜。

▲刺法:无汗针曲池、大椎,有汗针曲池、复溜。(新疗方)

 

【痢疾】

●取穴:尺泽、合谷、足三里。

▲刺法:用三棱针刺尺泽放血,用铺法(轻刺激)针合谷,用泻法(强刺激)针足三里,留针一小时。隔一会惗针,一次即愈。

※附注:针治过程中,可在患者脐部隔姜灸(灸至腹中有温热感乃至腹鸣),则能加速痊愈。(民便方)

〖二方〗:

●取穴: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

▲刺法:先针大、小肠俞,后针足三里。中强刺激,不留针。轻者一次,重者二、三次即愈。(民便方)

〖三方〗:

●取穴:奇三(该穴在足府后三分之一再稍向内二分处,男左女右)。

▲刺法:从足内向足跟斜刺5分,约一呼吸埝针一下,再进针五分,如此三次。热痢用重刺激,寒痢用轻刺激,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一至三次可愈。(民便方)

 

【菌痢】

●主穴:足三里,止泻;

●备穴:曲池、阳陵泉、天枢。

▲刺法:脓血便针主穴;发热针曲池;里急后重加阳陵泉;大便色黄只针足三里。一至三天症状可消失。(新疗方)

 

【冷痢】

●主穴:关元。

▲疗法:灸五十壮,久灸必效。(古方)

 

【疟疾】

●主穴:间使、陶道;

●备穴:曲池、足三里。

▲刺法:发病前一小时,刺主穴,强刺激。(新疗方)

〖二方〗:

●取穴:身柱。

▲刺法:发病前一小时,沿皮向下刺入三分,转惗得气,留针到全身觉冷时出针,隔日针一次,一般二、三日即愈。(民便方)

〖三方〗:

●取穴:后溪、间使、大椎。

▲刺法:发病前直刺后溪、间使、大椎,向上斜刺五、六分,留针半小时。三次可愈。(民便方)

 

【久疟】

●取穴:公孙、内廷、历兑。

▲刺法:针并灸上述穴位。(古方)

 

【虐母】

●取穴:章门。

▲刺法:针并灸。(古方)

 

【吐泻】(霍乱)

霍乱分寒性、热性两种。

热性霍乱:全身发烧,吐泻口渴。

●取穴:大抒、脾俞、三里、合谷。

▲刺法:针并留针。一天针二次,一二日即好。

寒性霍乱:全身发凉,四肢厥冷,泻便不臭。

●取穴:中脘、天枢、三里、关元。

▲刺法:针并留针。一天针二次,一二日即好。

此症背上如有沙疹,可用舌刮重刮极红。检查肛门或尿眼如有紫泡,可用针刺破。又在舌下青筋、委中、尺泽穴放血;手足四肢厥冷者,可刺百会及前后心。

※附注:厥冷者可在脐上隔姜灸,至腹部有暖感,然后在背大椎、命门等穴进灸,效果极好——编者。(张崇一方)

 

【干霍乱】

●取穴:委中、十二井穴。

▲刺法:委中穴放血,十二井穴出血。(古方)

 

【霍乱吐泻不止】

●取穴:天枢、气海、中脘、多壮。

▲刺法:灸上述穴位。(古方)

 

【霍乱干呕】

●取穴:间使、七壮。

▲刺法:灸上述穴位,不愈再灸。(古方)

 

【霍乱已死尚温者】

●取穴:肚脐、七壮、气海、百壮、大敦。

▲刺法:灸上述穴位(脐中充盐),不愈再灸。(古方)

 

【肠伤寒】

●取穴:大抒、风池、脾俞、肾俞。

▲刺法:针大抒、风池、脾俞、肾俞并留针。每天针一、二次,针后,病情会停止发展。连续针治,病情即会逐渐好转。亦有针治七、八天,患者突然汗出,体温下降,遂即痊愈者。

若肠出血者,可取穴针隐白、历兑穴。(张崇一方)

 

【白喉】

●取穴:凤池、医风、合谷。

▲刺法:针上述穴位并留针。

第二天针天突、廉泉、少商并放血,印堂如有淤络现象,可点刺放血;又顶心、足心放血均有特效。

※附注:咽下困难者,可将患者左手寸口动脉及同侧腋窝动脉压紧,不让血流通过。立时使患者吃备好的食物,即能下咽。松手即不能下,千试千验,救急神效。食后可在少商穴或鱼际穴多放一点血。(张崇一方)

 

【脑炎】

●取穴:凤池、大抒、印堂。

●备穴:迟泽、至阴

▲刺法:先以舌刮刮背二、三十下,然后针凤池、大抒、印堂,留针五分钟;再在迟泽、至阴二穴,点刺放血。每天针一、二次,连针三、四天。针后三、四点钟,体温可下降,第二天体温可能再上升,待患者身渐发潮、不干燥即为好转。好转后可适当减少孔穴。

如症状危急者,可针申脉、涌泉、百合穴,定能保全生命。

※附记:河北保定市第二医院针灸医生张崇一,用此方防治脑炎,经其治疗的25名患者全愈。(张崇一方)

 

【脑炎后遗症】

●取穴:脊三穴(第三胸椎下,旁开三分处)。阳陵泉、新一穴(五、六颈椎间)。

●备穴:新设(凤池穴直下,发际下一寸外陷中)、曲池、绝骨、亚门。

▲刺法:阳陵泉透阴陵泉,曲池透少海,绝谷透三阴交。主备穴交替针刺,每次取两穴,中强刺激。(新疗方)

 

神经及精神疾患:

 

【头痛】

●取穴:盲俞。

▲刺法:偏头痛取患侧,全头痛取双侧。直刺一寸,痛止起针。(民便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