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针灸处方集锦》
(2012-10-19 15:15:06)
标签:
针灸偏方针灸治疗治疗疾病处方集锦中医中药 |
分类: 养生健康 |
《实用针灸处方集锦》
李中耀
编修
【本书提要】
人偶有疾患,如能及时使用既方便快捷又经济灵验的针灸治疗,不仅能使患者迅速解除疾患、减少苦痛,而且对家庭和社会和谐幸福也有益处。
本书正是根据这一要求,着眼于实用、自疗、有效而编著的,实为疾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手头必备书。
前言
《学学针灸好处多》
“针灸拔罐子,不好也去一半”这是广大群众对针灸疗效的称赞。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针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能说针灸什么病都能治,但是它治疗范围广泛,对有些疾病还有特殊的好效果。
现在,针灸几乎得到全世界的重视。日本、朝鲜等亚洲一些国家很早就学习引进了中国的针灸;西方有些国家过去长期不理解,不赞同中国的针灸,现在也都承认了针灸疗法的医疗价值。
针灸的好处,不仅能治很多常见病,而且十分经济方便,只要买上几根针,自己在家就可以针灸,可以节省许多钱,所以说,学会针灸好处多。
自学针灸并不难,首先,你可先买来一包针灸针;然后,你再到书店买一本粗浅的《针灸入门书籍》认真阅读后就可以实践了。读《针灸书籍》不必熟读,熟背,也没必要记住那些数不清的难记穴位,更不必掌握很多疾病疗法,你只要根据需要治的病,学会它的针灸方法就可以了。也就是从实用、应用、现用、急用开始学。
一般学人针灸,常常害怕把人扎坏,其实针灸绝少扎坏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用刀杀人还不能一刀把人杀死呢,何况一根细小的针就能把人扎死吗?这是不可能的事(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晕针”,应迅速出针,让患者休息一下,很快就可以好转)。
有的人怕针折断,这总情况也绝少发生,即使故意想把针折断也是不易的事。
还有的人怕针灸过程中发生感染,针灸时应当注意卫生,针灸时用酒精、碘酒消毒,完全可以避免发生感染。
明白了以上几个问题,就可以大胆进行针灸了。
比如说治牙痛,我们可以从书中查找治疗的穴位和针法,可以针合谷等穴位,一般针后立即止痛;治胃痛可以针中脘、内关等穴位;此外还可以针对身体上的压痛点(疾病在身上的反应点——称为“阿是穴”)进行针灸也很有效。
至于对更多疾病的治疗方法,可以逐渐去学习掌握。学针灸要有点勇敢精神,一般学针灸都要从扎自己开始,可能怕痛,不敢下手,其实并不可怕,也不会太痛,只要闯过第一次就可以学会针灸了。
几千年来,我国针灸治病的方书多得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方书,究竟选用哪种处方最好呢?人们迫切需要普及而精选的方书。
人们治疗疾患首先要讲究疗效,同时还希望经济使用少花钱。如果不是急难重症,人们愿意自己先用“土办法”试一试,在农村或医药条件差得地方更是如此。
如果能采取简易的针灸疗法,不仅经济、方便、快捷,而且会及时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给当事人带来及大的福祉和经济实惠,也有助于减轻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压力,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本书正是为了满足社会诸多方面的需要,着眼于治疗、实用、灵验有效的原则,从古今大量的针灸验方中,精选了验方、偏方和效方,又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加以慎重修订而成。
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广大患者送去祛病健身的“灵丹妙方”。同时,也会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
在此,也诚恳的希望专家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指正。
目
【一般疾患】
感冒(三方)
流行性感冒
高烧
痢疾(四方)
菌痢
冷痢
疟痢(三方)
久疟
疟母
吐泻(霍乱)
干霍乱
霍乱吐泻不止
霍乱干呕
霍乱(已死尚温者)
肠伤寒
白喉
脑炎
脑炎后遗症
【神经及精神疾患】
头痛(二方)
前头痛
后头痛
神经性头痛
偏头痛(二方)
眩晕
神经衰弱(三方)
失眠(二方)
嗜睡症(二方)
多梦(二方)
善恐
健忘
三叉神经痛
皮肤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二方)
肋间神经痛
末梢神经炎
颜面神经麻痹
神经性尿频
精神分裂
癫狂
癫痫(三方)
痫症(三方)
狂走
呆痴
【循环系统疾患】
风湿性心脏病
心悸
心动过速
心绞痛
高血压
低血压
升血压
贫血
【消化系统疾患】
急性肠胃炎
急性胃炎
慢性肠炎
胃痛(三方)
九种心痛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岀血
痞满
胃气胀
胃病(饮食不下)
全不思食
胃弱不思食
食欲不振
上消
胃下垂
呕吐(二方)
呃逆
反胃
膈肌痉挛
呃逆(二方)
食管癌
腹痛(三方)
小腹痛(二方)
小腹急痛
腹胀
单腹胀
小腹胀满
痞块
泄泻
飱泻经年
久泻(二方)
五更泻
便秘(五方)
痔疮
痔漏
便血(二方)
肠出血(二方)
下血不止
脱肛(四方)
黄疸
诸疸
胆囊炎
【呼吸系统疾患】
肺结核
肺出血
咳血
咳嗽
久咳
痰咳
冷痰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二方)
哮息(二方)
气逆
【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尿闭(三方)
尿崩(二方)
尿失禁
小便频
遗尿
阳痿
早泄
阴茎痛
遗精(二方)
无梦泻精
诸疝(二方)
诸疝(上冲气欲绝)
疝气(三方)
寒疝
气卵
偏坠
睾丸炎(二方)
膀胱炎
阴囊瘙痒
阴囊炎
王淋
石淋
糖尿病
【五官系统疾患】
面肿
面目多血
眉棱骨痛(二方)
暴盲
暴发火眼
目赤翳
胬肉攀睛
翼状胬肉
视网膜炎
白内障(二方)
青光眼
目昏
视神经萎缩(二方)
砂眼
斜视
近视(二方)
远视
眼痒痛
眼睛流泪
迎风流泪
麦粒肿(偷针眼)(二方)
烂眼边
上脸下垂
眼眶痛
聋哑(三方)
暴聋(二方)
中耳炎
聤耳
鼻流臭涕
鼻炎
鼻息肉
鼻渊
鼻塞
鼻血
鼻血不止
鼻干
酒糟鼻
口腔溃疡
口禁(二方)
口眼歪斜
唇疮
唇肿
舌肿(二方)
牙痛(三方)
肾虚牙痛
乳蛾
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腺炎
喉头炎(二方)
腮腺炎(三方)
喉痒
暴瘖
暴瘖(不能食)
失音
【外科系统疾患】
痈疽(二方)
痈疽发背
骨疽
疖(五方)
疔肿在面
疔肿在手
锁口疔(二方)
手指疔(三方)
红丝疔
头疮
脑后发(二方)
颈淋巴结结核
瘰疬(二方)
【皮肤科疾患】
全身瘙痒症(三方)
荨麻疹(四方)
湿疹
带状疱疹(三方)
破伤风
丹毒
结节性红斑
疮疥
痤疮
黄水疮
绣球风
廉疮腿(二方)
牛皮癣(二方)
筋瘤
鹅掌风
鸡爪风
鸡眼
过敏性紫癜
疣
【妇科疾患】
月经不调(三方)
经痛(三方)
月经过时不止
经闭(三方)
子宫出血
崩漏(四方)
带下(四方)
白带
妊娠呕吐(二方)
子宫不正
胎位不正
滑胎
催产
去死胎
胞衣不下
人工流产
气虚难产
产后血晕(二方)
产后腹痛
产后尿闭
催乳
回乳
乳腺炎(三方)
子宫脱垂
阴痛
脏燥
【小儿科疾患】
小儿发热
小儿急惊
惊厥
惊风(抽搐)
小儿脊髓灰白质炎
消化不良
肠炎
腹泻
虚泻
冷痢
伤风咳嗽
小儿咳
百日咳
喘息
麻疹
脐风
痞疾
脱肛
偏坠
周身生疮
夜啼
口疮
头卤不合
小儿麻痹后遗症
【其它疾患】
虚劳诸症
中暑
休克
浮肿
烦渴心热
盗汗(二方)
多汗(二方)
肋膜炎
胸膜炎(四方)
肋痛
岔气
腹膜炎
渗出性腹膜炎
阑尾炎(二方)
头项强直
项强反折
脊反折
背强直
背痛
急性腰痛
腰痛(四方)
慢性腰痛
风湿性腰痛
腰间盘突出
闪挫腰痛(二方)
肩关节痛
肩痛
肩胛痛
手肩麻木
手肩冷痛
腋肘肿胀
腕痛
手腕无力
手指拘挛
两手大热
下肢关节痛
髀枢痛
膝肿
膝腿酸痛
两腿如冰
足腕痛
脚肿
足拘挛
足麻痹
脚软
足心疼
足寒如冰
脚气(二方)
瘫痪
骨软无力
脑积水
肥胖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肿大
克山病
胆道蛔虫
落枕(二方)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