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是一个书呆子

(2012-05-05 20:26:12)
标签:

家谱

家长如何对待家教

教育孩子成才文化旅游

美食照片摄影健康

图片育儿情感历史财经

分类: 父亲的随笔

我不是一个书呆子

中耀

早晨,听电台谈股票,让我想起十几年前股票刚上市时,我冒然买“金杯股票”一事。

作为平民的我,当时一下子拿出一万元买股票(约我一年的工资),一方面实在是个不小的数目;另一方面也算得上是个“敢吃螃蟹”的人。

这些钱是我一段时间积攒的,包括留给晓东的一千元(给他结婚的钱比给晓阳的少,因此补给他一千元)和王霞的三、四千元存款。我把这一万元钱全都买了“金杯原始股”,结果,仅仅过了两年就长了十多倍,于是我决定及时卖出,一次拿回了十四万。当然,也都按获利如数给了王霞(交给了阳)。

回忆当时的情况,我若去股市可能卖到十五万,可是我因为不了解股市,不了解王霞股票的数目和账号,又怕股价随时跌下来,即使明知吃亏,也在证券公司外的黑市上卖掉了。后来,我了解到黑市上的那些股票贩子能及时与上海证券公司联系,他们买我的股票当天就能获利一万多元,不过现在看,作为没有任何信息渠道及股票交易手段的我,及时卖出股票还是正确的,因为既获利不菲,又及时安全(现金交易,送钱到家)!

当时,晓阳极力反对,说我卖亏了,他手头也有一些金杯股票,“捂”到后来,他却没能高点卖出,也没赚到什么钱。

本来我没想在进入股市,可是晓阳一再劝我,于是开始炒股。我年岁大,身体不好,只能靠晓阳跑股市。我可以经常给他提供炒股建议,可是晓阳总是听不进去,一味按自己的意见操盘,结果几年功夫,把能赚得的利全被吃了回去了。此后,我也就撤出了。不能说晓阳不会炒股,但若按我的意见操盘,肯定是不会亏本的。

我这个人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生活中遇到什么具体难题,我都能自己解决:比如椅子、凳子、书架……是我用废旧木料拼凑起来的,不花钱又实用。前不久,我眼镜的两个腿都掉了,别人可能就扔了,我却自己把它修上了(齐平的眼镜坏了一片,我把另外的一个镜片搭配上了,一样好用)……

平日,我备有几种简单工具,买来几管万能胶,生活中的小东什物,修修补补就可以解决了。我的东西使用期很都比别人长许多,因为有点小毛病,我就会及时的修理。

1989年国家提倡干部下海经商,我积极主张晓东“下海”,当时很多人反对,下海的结果:晓东一年就赚了五万多元(当时他的月工资仅仅100元),他本人还“下海”试了一次“水”,了解了社会,应当是件很好的尝试。当时,晓东的岳母就不理解的问我:“晓东这样做,对吗?”她以为我鼓励晓东“下海”仅仅是为了挣钱……可事实证明我的观点还是对的。到现在,我也不赞成晓阳给别人打工,不赞成他挣那点微薄的工钱,可是他自己竟觉得很满足,我又能说什么呢?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吹嘘自己高明(这不算什么大本事),不过是想告诉后人:凡事都应动脑筋去解决。爱迪生说:“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你实在不能解决,只能证明你的愚蠢。”这话说得有道理!既然有道理,那么我为什么不“下海”经商办企业呢?两条原因:一是我年纪大了(66岁),自觉得精力不够;二是我一直搞“早期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为国为民的大事),虽然没大成绩,但比挣钱更有意义,所以我一直坚持着。

现在,我又非常想了解我家当翰林的曾祖父的情况;想了解当年败家子爷爷的情况。哪怕了解一点点也好啊,可惜竟没能留下只言片语……

我希望大家都写写东西吧!多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我相信后人会愿意看的。

 2005年5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