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孙的一封信
东、李爽、阳、王霞、李诗、学泽:
忽然想起来和你们进行一点思想交流,我们虽是一家人,但因长期分散居住,彼此了解的不够多,我以为说说我的一些情况和看法是必要的:
建国前,我以“东北大学”(系中共在佳木斯所办)学生的身份参加了革命,历史上没任何问题,却被“历史审查”多年,还被关押半年。释放后留在黑龙江省公安厅工作。因为我一直想搞文学创作,于是自己要求调到辽宁省文联,以后又被组织推荐到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毕业后领导要我留校(我大学学历,为人老实正派)可是我为了搞创作、为了实现作家梦,谢绝了领导,去了黑龙江省文联。结果,1959年我被打成“右派”。
1946年我参加革命,实行组织上管穿衣吃饭的“供给制”,与当兵一样,每月发给一点生活费,生活简单而艰苦。那时的我,除了干好工作,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从1951年起,取消“供给制”改为工薪制。
从延安解放区过来的干部,因为资格老、又是领导,他们的工薪高些。其余的人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在大机关领导身边工作的干部,比同期干部的工薪偏高一级(约100多元),这样的干部极少;我在同期干部中工资是比较高的(与学历、能力有关);第三类是普通工作人员,工资有的三四十元、有的六七十元不等……
从那时到现在,基本上是每次调资都普调一级。同期的干部,工资都一样,就是说我的工资并没有拉下。总的说,还是学历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工资高一些。
那时的生活条件相当简陋,特别是我被打成“右派”后,生活很苦,20多年连个家也没有。直到1962、1963年,齐平随单位——开原高中,从开原老城迁到开原新城,在城郊的后石台农村租到一间小平房,我们才算有了家。可是我在离家20里外的清河水库工作,仍然不能经常回家。直到1979年,我因右派改正、落实政策调进了辽宁电影厂任副厂长,电影厂后来建房,分给了我房子,我才算有了家。
在生活上,我从有工资起就每月给父母生活费30元。相当于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弟弟兆凤在读中学,兆凤工作后也照样给父母钱),父母的生活费我一直负担了四十年,直到双亲故去。
这一点与你们大不相同,你们从来没有给父母生活费的负担。你们大概也没想过这个问题(老人有工资,也不需要你们给钱),你们一直有个家,能很好的生活,比我们当年幸福多了。
我比较满意的是:我们全家人都没有大毛病,一家人都很和睦,我们的家风好!
你妈这个人脾气不好,急性子、有洁癖甚至有一些特性。但她心不坏,能干活、能吃苦。特别对外人,能处理好同事和邻里的关系,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让着别人一些,不让别人吃亏。
我看她特殊好的地方还有三处:
一是对两个儿媳妇都很好(一般家庭是十家有八家不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二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哪怕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给孩子上学投资。
三是意志坚强,能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她就是对我态度不好,一句好话都不会说,每天都与我吵架(我有时让着她,但是一般不让,我怕越让越不好)但从我切身的体会说,她对我心不坏,每天给我叠被褥、洗衣服的照顾我;关心我的伙食,如果有三个鸡蛋,她一定叫我吃两个……所以,我也就不再责备她了,不过总吵架总是烦恼事,对情绪和身体都不好,所以,我也就不出声了。
李爽和晓东也常吵,不过比我们差。晓阳他们夫妻好,不吵架。我总想:人对人应当宽厚些,不能以自己意愿要求别人,更不能改造别人(也改不了),你们最好努力改正吵架的毛病(你妈是改不了了)。
我评价自己的为人:正派、老实、对人宽厚、不坏别人,别人有求于我,一切都是行、行、行;别人做的事,一切都是好、好、好。什么事我都能对付,什么苦我都能吃,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
因为当过右派,生活上一直过苦日子,所以我和你妈都勤俭持家。在别人眼里似乎有点过分,甚至小抠,但是自己过惯了,觉得蛮好,太浪费反而不习惯。
人活着不过是穿衣吃饭,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假设我现在穿上名牌西装,高档皮鞋(一个月工资就完全可以做到),可那有多大意思呢?给谁看呢?看一个人,谁能看你的衣饰呢,不是得看是否有真本事吗?
我的优点是勤奋好学(唯恐思想落后于时代);我有个观念是:人活一天就得给老百姓做一天好事,如果不这样也就白活了;我还有个优点就是特别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关心我家后人的学习,更盼望后人成才。
我思想比较活跃,能抓大事。我认为抓早期教育对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社会的传统观念不是可以很快改变的。所以,对更多的孩子实施早期教育是很困难的,但是我坚定信心、不放弃。
我建立的家谱就是按我的想法搞的,与别人家传统的家谱不同,这种有新方式的家谱会使我家的后人更重视学习,更重视家庭教育和育儿成才的早期教育,相信未来的李家一定会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一定会出现了不起的人物。所以请你们都高度重视教育孩子,多在这方面多花些力气。
我的缺点是能耐不大,这辈子没取得大成绩。对此,我很不甘心,到现在还在努力,不知你们对我有什么看法,可以提给我。
我以为晓东在学习上很好,虽然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也受到我的“右派”影响。但是他知道上进,还相当勤奋。他在开原所有的同学中“混”得最好,这与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到现在他还努力学习、写作,我看以后还能有进步,生活也会有意义。他的缺点是有些骄傲,也不会来事,所以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一般化,现在已经有所改进。我希望晓东在工作上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还有,晓东对老人比较孝心,但说起来不如我当年。
李爽心宽、心好,大大咧咧。对人比较宽厚,处人也挺好,愿意帮助别人,还比较有才能。李爽本来可以多些读书,或者写些东西,可惜在这方面不太上心,有些时间白白过去了,太可惜了,今后还是多读点书好!现在李爽的工作环境较好,这与她的能力有关,但是也与东的帮助分不开,因为社会就是这种情况,认识这一点有好处。
晓阳很聪明,对人也很好(我家人心眼都好),只是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没考上大学,一步登空,受到很大影响。晓阳理想不高,没有强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多是就事论事的对付。因为读书不多,所以对生活也看得不高、不远,其实一个人想发展自己就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晓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起初在开原前进百货商店当营业员,为了改变不理想的工作,每天自学画画到深夜……他所以后来能考上大学,所以能成为开原市的笔杆子,全是他自学的结果。
王霞这个人我感到她心地也很好:为人很热情
,通情达理,有办事能力,也很能干,也能关心老人……也是因为“文革”,读书不多,对自己要求不高,还应当多看一些书,看一两本觉得学不到什么,可是坚持五年、十年就会有很大变化,完全可以变成一个新人。一个人难道还有比有文化修养更重要的事吗?这也关系自己的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丢了这方面,损失就太大了,晓阳和王霞对这点认识不足。
以上我谈的这些不一定对,只能供你们参考,希望你们能做得更好些。
李诗和学泽还处在学习阶段,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好。学得好坏,关系到你们的一生。对李家说,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就看你们了。
北京兆凤家应当说比我们家好,两个孩子都出国留学,现在工作好,工资收入也高。但我对你们哥俩的希望,却比他们还高。希望你俩能成为学者、科学家,希望你俩能有更大的本事……只要你们这样想,并努力去做,这个目的就一定可以达到。人想的高才能走得远,若胸无大志就完了。
人学得好与不好,关键就在于下得功夫够不够。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为了将来能更有出息,现在就得咬牙多用功,现在的付出,将来都可以得到回报;现在马马虎虎,将来就要吃大亏。
道理好明白,就等你们能努力去做。
就写到这里吧!
2007、1、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