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随笔类·附件三】
(2012-05-05 12:26:29)
标签:
家谱杂谈成功家教健康育儿成才 |
分类: 父亲的随笔 |
《李氏家谱》(3)
父母要有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物的大目标
没想到家谱“附件一”很快就写完了,经过这期间的思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父母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千方百计的培育孩子成才。要从婴儿期起,就为孩子打下好的基础(基础好坏将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家族中能不能出现杰出的人才,完全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想培养你的孩子出人头地,有更好的发展吗?(相信不会有不想让孩子有出息的父母),那你就在教育孩子方面下大功夫吧!这实在是一切家庭中的大事(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表现得平庸,实在是家长不能很好教育孩子的缘故)。
希望我家一定超出一般家庭,成为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成为能把孩子培育成为优秀人才的家庭。
我曾经写过一篇《教育孩子要有大思想》的文章,意思是说:我们不能满足一般化的教育孩子,比如学习成绩一般,仅仅能对付考上个普通大学,或者靠自费出国留学……这是远远不够的。
当家长的一定要有更崇高的理想,要有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物的大目标。这是幻想或妄想吗?不是的!因为许多杰出人物也是出自普通家庭,他们小的时候也是普通的孩子。杰出人物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和孩子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物是完全可能的。
孩子本人的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孩子自己要有人生理想,要有奋斗目标,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还要通过刻苦的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成为杰出人物。
“有志者,事竟成。”只怕认识不上去,不敢去想,不努力去做。
尝试画漫画
这两天,我在试着画漫画。我相信,我画的漫画有的可以达到发表的程度。
记得我30岁时,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两则漫画。其中有一幅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当时想表达的一种思想(主题)然后我模仿别人的画,进而组合而成的。
那不过是偶一为之,因为我从来没学过绘画,自认为没有绘画天赋,所以不能去从事绘画。
最近,我浏览了一些哲理性的漫画。感觉许多漫画的主题都很好,而绘画的技巧却都很简单。由此我认为我似乎也可以试一试?于是,我就开始试着画漫画了。结果会怎么样说不好,画着看吧!
所以把这段内容这写到这里,我以为:
一、人是可以不断开拓自己新领域的。自己从未干过、不会干、甚至自认为不能干的事情,也可以尝试尝试。不能以各种理由先否定自己不行,说不定在尝试和摸索中就会找到窍门,就能取得一定收获。
二、我从未学过绘画,似乎是不可为的,可是画了觉得也可以。我过去以为画人,觉得人的头,是一个圆圈,身子和四肢都是一个长条圆状物,眼、耳、手都是一种模糊的东西,除此似乎就不知道如何具体画了。但是在画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怎么具体的表现它:头和脸部不仅是圆的,还有它特有的曲线。观察人,再看别人的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其次难画的是手,手有五指,有持物的手与不持物的手,还有手的方向……等等。手的变化很多,我们可以在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画它的规律,逐渐入门……这使我认识到:凡事只要去干,就可以了解它,慢慢熟悉它,而不再是不可以去学、去掌握的东西……
三、画漫画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有很好的美术表现力。这种技巧,绝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掌握的。不过,可以通过“急用先学”的方式去解决。需要画什么,可以找来有关资料去模仿,去“拼凑”。
还可以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去画,就是从局部地方画起,一点点来,以少胜多,聚少成堆——我很看重这方法,以为用此办法,可以完成很多工作而不被某种庞然大物吓住。比如,我们画一个大画面,一开始会感到很难。但是,你把大画面分解成为许多小画面,再一小画面一小画面地去完成。如画一只眼,一个耳朵……总是可以掌握的。就用这点点滴滴的办法去完成整个大画面,从学画也就使我们更好的掌握一个新的工作方法。
我的基本观念
人,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观念,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事。当然认真思索,确定自己的生活观念是很好,很必要的事。但是,这样也许不是轻而易想就可以完成的。
我的基本观念就是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认为:人生一世,应当到以下五点:
一、不能白活。一个人,总应当对社会、国家甚至对全人类应有所贡献。因此,我反对享乐主义。我要使每天都不白白渡过,要使自己每天都在大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生活、工作……所以,我从离休后,一直没想过好好呆上几天,过过享受的日子。虽然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大成绩(境遇很重要),这又使我认识到,人想干成一件事并不是很容易的。
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我从事推动早期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成才……工作。我想,我写的每一篇文章,对社会总是有益的。而绝不会起反作用。
二、要积极读书。人的物质生活是很重要的,要吃饭,还要身体健康。但是,只有物质生活是远远不够的,人还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才能,这就需要读书——大量读书——要养成读书习惯,这是很重要的事。读书既能提高自己,有时一种很好的享受。只有读书人,才能体验其中的快乐和幸福。
三、要珍惜时间。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人的生命可以具体化为时间。谁都愿意长寿,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利用时间,就等于短寿了。
正因为生命有限,时间有限,就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一点点时间也不可以白白浪费。
时间太宝贵了,所以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我没想这么多,我只是想到: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应当充分的、最大限度的、珍惜和使用时间,绝不可以让时间白白溜过去。一个人,如果从青少年起就树立时间观念,并能最好的利用时间,他就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干出更多、更好的事。
四、要身心健康。每一个人都要重视身体保健,首先是运动,我过去在这方面认识不够,所以身体不好,自然吃了这方面大亏。人应有良好的体育观念,多运动,有个好体格,这样才能多学习、多工作,生活中也会有更多快乐。
五、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与人为善,决不坑害他人。
二是不违法乱纪,这既有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否则可能身败名裂。想再回头,已经很不容易,现在有很多高官判了死罪或无期徒刑,那时很可怕的事。当然一个人如果有正确观念约束自己,就不会违法乱纪。
三是刻苦奋进,我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但现在我正努力,坚持自己做得好些。但是年纪大了,标准不高。一些有突出成绩的人,都是十分勤奋刻苦的人,我们必须明白这点并且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人的勤奋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当父母的应当认清这个问题,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勤奋的人,这是十分重要的事)。
2002年1月26日
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人要有要强心,凡事要做到好上加好。别人会的,自己也要学会。而不可甘居下游,甘拜下风。同样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当然也得承认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也许你在某方面,终为不行,但是不能放弃努力……只要这样才能前进。为此,还要提倡坚韧精神,凡事都要坚持不懈地去干,失败了再来,总之要不断前进,要好上加好!
大约是孔子说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宇宙)运行还是稳健的,君子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也自强不息的努力。
孔子本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学习起来非常勤奋、认真,甚至废寝忘食。孔子教学生克尽职责,一定要把学生教好,他学会很多技能,真还做到终生学习不止……。
一个人如果树立了要强心,要好心,又前进不止,哪能不出成绩呢?
2002年1月26日
齐平最常说的话
齐平最佩服科学家,每见到媒体上报道关于科学家的事,她都说:“看看人家这才叫真本事啊!”然后就是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晚了,当初如果知道这些道理,我一定好好用功,一定出国留学,一定可以搞出成绩来……”
看到一些小市民或追求时尚的人,齐平会说:“与那些科学家比,这些玩艺算个啥!人家科学家从不讲究吃,不讲穿,但是,人家有真本事,那才叫不白活!”然后又说起她常说的话:“我如果年轻,我一定下功夫学习,然后出国留学,真正干点事情……”
她的话,我非常赞同!放在我身上我常想的是:如果我年轻,我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干一件事,坚持到底,一定可以出成绩……可话虽然是这样说,却也未必干得到。因为人还要受客观条件影响的。不是一个人,仅凭自己主观愿望就可以办到的。然而一个人如果早明确这点,努力朝这方面去做,情况肯定会更好些。
写这段文字的意思在于说明,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不懂得这点,因此不能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全集中到最正确、最有用的方面去。最后则形成岳飞所说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的,“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和齐平都有这种深刻的感触(应当说我们进入青年期都没浪费过时间,做什么事都认真努力去做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终是一事无成)。
既然我们后悔,我们希望我们家的青少年,能及早的认识这个问题。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刻苦学习,而且坚持一两种学科,一定要搞出成绩来。这样,到老年才不至于后悔。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希望孩子们能早认识这个问题,不要等到老年时,也有和我们一样的遗憾。
2002年3月2日
有这样一句话
20年前,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从摇篮里就开始了…...大量的财富还是一代转移到另一代的结果。全部财富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看作是,从其劳动收入中孜孜不倦地积储而来的。祖辈们特殊的天赋,敢冒风险的气质,天才的闪烁和幸运都变成后代人的运气。”
这话有一定道理,生在什么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当然将你影响他一生的发展。但是,什么天赋、天才是没有的,关键在于家长对孩子正确的教育以及孩子自身的刻苦努力。
我希望我们的家谱给李家的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将不断有优秀人才涌现(接受家庭传统是一面,早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又一面)。
2002年4月2日
说防病
原来接着前边还有几篇要写的,可是因为写其他东西就放下来,到现在大约已有一两个月(时间真快,我也仍然忙,虽然我忙也忙不出名堂)单元我早日再接着写。
今天是2002年4月18日,齐平去早市,见到一个过去偶然相识的老太太。老太太说,前些日子她病了,躺了一个星期,花去500多元药费。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从某种角度说也不小,如果让一个人平白无故丧失七天时间,还搭上500元,他一定不干。500元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而且身体还受损失。
所以,平时防病最重要。
现在很多人,患了感冒就要到医院去打“滴流”,我认为这应当是没办法的办法。
我的经验是:平时十分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实是“万病之源”。它能诱发种种疾病,最低也损害人的身体。降低寿命。预防感冒的办法是:
一是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抗病能力,这就要讲求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多运动。
二是注意增减衣服 在天气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尽量不得感冒。
如果患了感冒,及时服用中、西药治感冒药片,同时喝热姜糖水或热粥、热汤面……及时发微汗,这样感冒多能很快就好了。如果伴有高烧,可以服抗生素(平时少吃,以防真有病反而无效),一般不要轻易打“滴流”。
我身体并不太好,因为注意保养和及时防治,所以很少生较重的病,这也可能是我对付活着的原因。
前面说过感冒实万病之源,损伤身体,耽误时间,所以应当充分注意平时防病。
此外,平时多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这是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给于足够的重视。
2002年4月18日
人的一辈子
人的一辈子,时间是有限的。往短说,不过是五、六十年,多说也难超过百年。所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实在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人一辈子活得好坏,活得有意义或没意义,虽然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但根本还在于自己如可对待,自己如何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写好自己的历史。
一个人认识上述的话是很重要的,早明白、早重视、早走好,当然将起很大好作用。否则就可能浪费不少时间,对一生影响很大。
充分了解人生,重视自己的人生很不易。一个人一般要到十岁以后,才渐渐懂事。有的人可能要到十四、五岁才有所悟;有的人则可能一辈子也不能真正了解生命、生活的意义,这可就是太不好了。
这里我想就我一辈子的情况谈谈这方面的问题(以前已经谈过了,可是仍不妨谈谈。):
人一辈子应有所为,有所为成就当然最好,能对国家人民作出大贡献,甚至青史留名。只要努力,完全可以做到。否则糊糊涂涂混过一辈子,一事无成,那就太可悲了。
所以,一定要树立“有所为”的思想。使自己及早了解有关问题,及早集中精力去学习,去干一番事业。
我青少年时代,虽然父母督促学习,但是没有这方面教育(我也是在五、六十岁之后,从事家庭教育,青少年成才工作,才逐渐深刻的认识这些问题)。所以,我是对这个问题不够明确,沿着一条自发的路子走过来的(当然,那时自己也想过如何发展自己,如何是自己人生美好起来的问题)。
我幸而喜欢上文学,对文学兴趣的追求,是我力争考上了大学和努力读书。可是在“极左时代”,倒霉的事接二连三,终于葬送了我的一生(然而,能集中精力坚持干一两样事,也许成绩会大些)。
我的体会是:
一是要尽早明确自己人生的道路。尽早明确了奋斗目标并一直努力向前奋进,努力排除那些无用和足以影响自己精力的闲事。
二是要培养自己正确良好的兴趣。很多学者、名家指出:绝大多数人是受兴趣支配的,人是在“兴趣”引导下干出很多不平凡的事。而没有兴趣则不能以更饱满的情绪和精力向前进。所以,要积极培养起自己的正确良好的兴趣(最好与自己的学习和事业结合起来)。
三是最好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如果自己选定的专业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干到底(当初选择时应当很慎重)。如果以一辈子的功夫去干一件事,没有不出成绩的(音乐、绘画、各种手工艺,干一辈子能不出成绩吗?)。否则,干干这个,弄弄那个,精力分散的结果是受到很大的损失。当然做到这点很不易,因为前面谈过客观环境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反,人不得不受环境及客观因素影响,但是如果有可能,仍是坚持干一种事业为好!
除了事业外,还有个人际关系问题,卡耐基认为人际关系在人的成功中占80%的作用,他也许是对的。
我一生正直,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低三下四……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可是一生回过头来看,自己太不好向别人讨好,不会拉关系……最后,吃亏的自然是自己。
有些人能上升的快,飞黄腾达,往往是靠的“溜须拍马”。这总是人生快速晋升的一条捷径。虽然这是君子所不齿的,可是君子也多吃了这方面大亏。把这些教给后人是不雅的,可生活中又常是这样。如果你是学者、科学家,自然埋头做学问搞科研好了,可是你若从政,从商,这样耿直的性格就不行,也许我们应当重新考虑这个处事原则。
所以人从小就有个“学乖”(会来事)问题,善解人意,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有人缘,这总是很重要的事,正人君子也不是对人冷漠的人。我国古话:吉人天相。所说吉人,就是由人缘的人。因为有人缘,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由此可见,会来事的人没有错。
2002年5月6日
一个可怕的中学生
这个题目,可能使人感到奇怪。可是我想是完全可以这样写的,而且我是临时特地挤时间写出的。
这个中学生是初中三年级,即将毕业参加中考的学生。他除了英语稍好一点外,其它学科全不行。他是初一来齐平这里补习英语的,在老师和母亲的督促下,英语学得还勉强。其它学科他几乎全放弃了,因为课堂上他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也就是说初中这三年,只勉强学了一点英语(但是远没有用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父母的金钱和期望都落空了,他的最宝贵的青春也白白混过去了,以后能不能考上一个职业学校呢(他根本别考不上较好的高中,连一个普通高中也考不上,只能去考分数很低的中等职业学校)?这还很难说。一个学生上了三年中学,花了不少钱和时间,结果是个这样的下场,不可怕吗?考上中专也许好些,考不上中专,那就只能到社会上去混了。当然不易找上好的工作,甚至很难找到工作,那当然是很可怕的事。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据他说,他们班级里这样的学生不少)是的,我了解也是很多学生是这种情形。
简单说,从上小学就学习不好。一直是混,混到中学。中学功课稍难,他又不用功。于是功课跟不上,越拉越远,越对学习没兴趣。于是就成了一个不学习、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自然将来的生活肯定也好不了,实在可怜可悲,年青青的就这种样子,这不可怕吗?
当然,这要由他自己负责。但是从根本上说,是父母的责任——家教不良。家长的教育,没有使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给上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还有个重要问题是: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人的一生有怎样使命?”,一句话,除了玩,就不知其他。这就是他学习不好(也不能好的根本原因)。并且是因为从小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所以将来工作也是吊儿郎当,一辈子大体就是这样子了。这事确确实实是可怕的,对此,我们家人可以取得共识吧!
我们家的孩子,绝不会这样。然而我们的孩子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呢(这很不容易,父母和孩子都要做出极大的努力)?这就不好说了。
但愿我们家人认识到不努力学习的可怕,千万好好学习,取得最好的成绩。
2002年5月10日
看几个名人
古今中外,名人太多了。凡是名人都是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成就贡献的人。
他们所以成为名人,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是家中的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二是他们从小就必然的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中多数人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
第三是本人的刻苦努力(学识是自己积累的)。
我想写这篇文字,是由于读关于章太炎的文章引起的(当然是为了我家以后能培养出“名人”)。后来一想,不妨扩大几个人,现在我仅就清朝时的几个名人谈起(为辑条方便,文中资料多直接抄过来,未经思考归纳,但不妨碍看出要点):
黄宗羲 父亲黄尊素,学识好。曾在明朝任御史,家中自然藏书很多,父亲也积极对他进行了早期教育。他在二十左右岁时把家中藏书读完,然后就到各家借书抄写。常常当日借到,夜间抄写,第二天送还。他的书房名为“读抄房”,他是明朝贵人,因此初期极力反清。后来见“事不可为”,才“聚徒讲学未意著述”。他一生努力学,学识渊博。与当时的学者孙逢奇、李顺并稿称“三大孺”,一生著作极丰,终年86岁。
顾炎武 江苏昆山人。生于有文化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年轻时就常以诸名士吟诗作文,颇有名气。他也曾积极反清,后来转西治学。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于国家典制天高、地理,经史百家均有很深造诣,对学术界影响很大。留有大量著作,享年70岁。
王夫之 字而农,是明清之际的杰出学者、诗人、哲学家。父亲王朝聘,也以文学出名。王夫之兄弟三人,皆有学识。他也曾积极抗清,后再衡州附近石船山筑湖西草堂,从事著述。他学术成就很高,对天文、立历法、地理、数学都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哲学、和佛学。他总结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有一百多种,四百余卷。
近代有林则徐、龚自珍、曾国藩、黄遵宪、林纾、严复、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秋瑾、柳亚子…….。
谭嗣同 他是湖南浏阳县人。父亲曾当过湖北巡抚,他博览群书,学识深厚。与当时名士交游甚广,曾到过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台湾……所以,社会阅历很广。以后到上海,又读了很多西方书籍。后经推荐入朝,被光绪皇帝委为“四卿之”。作光绪与康有为的联络员,后政局变幻,为袁氏出卖,众人劝他出走避难,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过之所以不昌也,请自嗣同始”。后来,被铺在狱题诗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4岁慷慨就义。
秋瑾 绍兴人。父亲秋孝南,中举当官。秋孝南对秋瑾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她自幼读书,十五岁时已通经史,并能做诗文。后去日本留学并积极参加革命,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她除了学文,还曾习武。写有“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什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情诗句。她多次参加反清起义后被铺, 31岁被杀。她怀有男儿壮志,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以上介绍的几位“人杰”,既有高超的学识,也有崇高的品德,所以取得巨大成绩。一是父母教育好;二是家庭条件好;(有书)三是学习开始早。四是增加刻苦学习(这又是因为有兴趣)。五是在学习中立了大志……
经验摆在这里,只看我们如何学习了。
2002年5月
团结与宽容
我们家有个很大的特点,是全家很团结。看看社会上,很多人家闹矛盾。孩子不孝,兄弟不和、姐妹不睦、妯娌不和、婆媳不和…..我家所以团结,也是因为家庭相对独立,无从发生矛盾。但是主要的也是彼此明事理,以团结为重。
现实社会上,婆媳不合的现象最多。十家有九家的婆媳之间有问题,在这点上我十分佩服齐平,她这人性格有些古怪,总是与我吵架,但居然能很好的处理婆媳关系,这很不简单。
人各有各的脾气、秉性,凑在一起能很好的团结很不易。这是家庭中的重要问题,我希望家里人都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多在这方面做贡献,彼此多宽容。多互相帮助,使团结成为我们家风之一。
2002年6月16日
健康与长寿
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不健康的人,生活感受是不一样的。健康的人也许“身在福中不知福”感觉不出好处,可是失去健康的人就得深切感到健康的可贵了。
我身体一般,平时运动不多,所以虽没有大病,但是总是处在“亚健康状态”这时我才觉得健康的可贵。
虽然如此,也采取了一定的健康措施,(目前主要是用磁铁刮全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嫌不足。应当到外边去散步,但是,我由于懒,又没时间,所以做得很不够。
长寿是每个人都盼望的,谁不希望多活几年呢?我年轻时身体不大好,做文字编辑工作(读书),可我也是职业病,身体消瘦、不健壮。睡眠不好,胃肠消化不好……我当年曾自己以为:活过55岁就不错了,认为自己恐怕难活过六十岁。可是现在我已经77岁了。似乎可以活到80岁。
这是我认识到,人的寿命不是固定的,如果注意保健、营养、卫生……(无不良嗜好),就能使自己健康和长寿(我的许多朋友和同学,因为吸烟、喝酒,结果过早的去世)。所以,我特别想告诉你们:平时一定要坚持运动,注意保健卫生….. 这样才会健康长寿。
在保健方面,我还认识到:平时注意防病,有病务必及时治疗。我现在眼睛患了严重的白内障,我想,如果我当初更早的注意到这个问题,多吃点肝类养眼的东西和有关药物,可能就不会发生严重的白内障。
还有牙病的预防也是重要的,我的牙也不好(已经77岁,比起别人好可以吧)我30岁时,两牙床上边有牙龈炎,可是我没积极治疗,结果他就早掉了,而且影响到别的牙,可是平时保养和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健康长寿,学学保健营养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知识分子,我很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加上我学过中医药,所以对我的保健有很好作用。你们当然不必学医,但是营养保健知识是要尽量多学些,这很有用处。
顺便说一下,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如果一个人气血周流,就健康,就不易生病。所以,有机会和条件,吃些行气活血药(小活络丹、丹参片、跌打丸以及一些舒筋活血药物)是有好处的。
健康与寿命是一个重要问题,又与饮食有关系(不宜吃大鱼大肉,脂肪不可多吃,也不应过饱)。运动和保健是不可缺少的,希望你们注意。
今天,小阳告诉我他从开原的关老师家给我带回来一张《辽宁老年报》。《老年报》上登了一幅我的照片,那是我在图书馆认真看书的照片。之所以能在《老年报》上发表,我觉得是因为我年龄太老了,而且是戴着老花镜,再用扩大镜读书……那种老花镜套扩大镜的形象,似乎表现了老人对知识的渴望……
这件事对我本来是无所谓的事,我并没有在意,然而这件事还是说明了,是我愿意读书才能出现的。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向全家人说,请你们无论多大岁数,务必要坚持读书。养成读书习惯,这样你们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并且将逐渐认识到读书的好处。
有些大人常常认为读书是小孩子的事情,人大了,有了工作,就不必读书了,这是极为错误的。现在有一种学说叫“学习化”,即不论年龄,不分时间、地点,处处都要学习,我们就应当做好这一点。
现在我们家中,因为不住在一起,我不十分了解情况。我觉得有读书习惯的是我、齐平和晓东,不知道对不对?读书是极重要的事,请千万读书。
2002年6月7日
阿司匹林是廉价的好药
阿司匹林是廉价而有很好保健作用的药。它主治风湿、感冒发烧及各种疼痛,同时防止脑血栓形成,是良好的活血药。有的人,三、四十岁就得了脑血栓,落下后遗症(我们常常看到这种走路腿瘸、胳膊不好使的人)如果事先服用一些阿司匹林,就不能发生这种病了。
我以为人过三十、四十岁(甚至还可以早些),每周可以隔一两天、三、四天吃上一片阿司匹林,这样可以防止脑血栓,对周身血脉流通大有好处。五、六十岁的人更应当吃一点,它可以减少中风危险。
它的缺点对胃有些刺激(现在有肠溶片),有胃溃疡的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为出血。一般小剂量不会有问题,所以家中应备有阿司匹林。过三、四十岁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五、六十岁时就应当适当加量。间隔如果没有感到不好,可以长期的服用。
2002年6月
几个这样的孩子
今天是6月22日,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的《新闻纵横》中的报道,我觉得还有再写这段文字的必要。
报道的内容是一个贫穷的父亲,靠卖血和干各种苦活,先后挣了6万元供儿子读书。儿子到大学后,没好好学习。很多功课不及格,后来被大学劝退,于是他各处打工(好在还没有去偷、去抢)。换了不少地方,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正确的思想的人,当然不好找工作。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给爸爸去信,他的爸爸各处都找不到他,十分焦急。这个叫小梁的学生是用父亲的血汗钱,都没有很好的读书,而且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根本不理解父亲对他的思念之情。
2001年9月20日,一个不好好学习的中学生,因为厌恶学习,学习成绩很差,这与母亲对他的高度期望形成矛盾。
一次,他与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去外地游玩,回来后遭到父母的毒打,以后又想杀了父母,把父亲打伤住院,结果他把母亲杀死外逃。
还听到一个报道,一位母亲以全部精神和财力供孩子读书。她对孩子要求严格,但孩子就是不愿学习。成绩越不好越不想学,结果的是和母亲发生了矛盾。后来终于杀死了母亲……象这种事例已经发生过多起,父母希望孩子很好发展,以全副精力关注孩子,但孩子不但不好好学习,反而仇恨父母,以至杀了他们……
这种事实在值得人们的深思,在正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为什么好吃、好穿都给了孩子,孩子本应很好的读书,回报父母和国家的孩子,然而没孩子却杀了父母呢(有的已经后悔了,有的蹲了牢也不知后悔,这样的孩子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种事虽不多见,但是在任何一个家庭中发生这种事的可能,不是不存在的。有的家庭,虽然没有发展到杀死父母程度,但是孩子不好好读书,浪费了父母的金钱和精力的孩子是不少的。因此,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这方面问题。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悲剧,我想可能是这样:
一是父母的过于溺爱孩子。小时候没能进行中试学习和正确的人生观的教育,以致他们养成了不少毛病,长大又结交不良少年,发展了坏毛病。(养成种种坏习惯)
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存在问题。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只盲目要求孩子,孩子学习不好(这不是一天形成的状况),父母加大压力,于是终有一天矛盾激化人酿成悲剧。
三是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所以不愿学习,一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愿学习。其次因为学习不好,跟不上学习,这样就越来越学习不好。以致感到学习的烦恼,而想法脱离学习去玩……要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追求好的学习,直接要求是不行的,必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积极教育他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把学习当成自己的需要,有使命和责任感。(学生的责任就是学习好)同时也要具体帮助他们打下学习基础并养成有学习的习惯。
四是孩子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家长应当让孩子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更好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进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
五是父母教育孩子积极进取。以上这些问题,放松和等待是不行的,父母应当积极、千方百计的教育好孩子,不光有正确的人生观,而且让孩子能积极进取。
六是父母鼓励孩子成才报效社会。对于孩子说就应明白人一定要很好的学习,有知识、有本领,要为社会、人民做奉献,要孝顺养育自己的父母……总之要很好的学习、生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和有才能、能为人类做奉献的人。
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不放任自己,对于自己的毛病,应积极去改正,让自己走正道,特别对于学习要多下功夫,刻苦些,要知道这没有什么难的,只要多用一点功就解决了。
人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进步,才能知道怎样生活。
否则就等于自己浪费子生命。请想想看,上面那几个孩子,实际是糟踏了自己的生命,而且留下了骂名,人怎么能不追求正确光明的生活,而过那种无聊的生活呢?即使一时得到快乐,却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实在不应当。
父母和孩子都应当严肃对待上述问题,不光避免让上述问题发生,而且要是孩子发展得更好!从哪方面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千万不可马虎!
2002年6月22日
说胆小
这又是一个临时想写的题目,但是它可能是重要的。
小阳说自己做事胆小,有些事不敢干,怕出毛病;他还说香孩和李诗都胆小,有些事不出头,不敢干……。
什么原因呢?阳的意思是说,咱家人都这样,似乎是个遗传问题。这肯定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不属于生理范畴,也可能是受大人一定的影响。
早年我曾经倒过霉,当年政治上受迫害,凡事只能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处于收敛状态。但没有听晓东说过自己胆小,至于李诗应当没有这个问题。但我见李爽在李诗小时候限制较多,不让他干这、干那,这样说是怕出毛病,这似乎也不至于影响他的性格。
胆小,不出头,凡事采取守势,当然影响进取,影响发展。所以全家人都应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能让这种性格限制李家的发展。凡事积极进取,应当成为我家的传统,至少关注这个问题,从小教育、鼓励孩子勇敢。
人,为什么胆小呢?
一是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在农村有些人家,哥兄弟很多,有仗势,啥都不怕。但人口少、势力薄、又贫困的人家则胆小,家人也总告诉孩子,不要在外面惹事……)。
二是可能与身体瘦弱有关。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凡事总做退后一步想。
三是根本问题是学识本领大不大。俗话说“艺高人胆大”,那些本事打,头脑清,办事能力强,朋友多的人,就啥也不怕,胆子大。
四是还有个理想的问题。这可能是重要的,有了大的理想,就会努力去追求,怕也能想法前进。
五是盲目去干什么是不好的。凡事都怕,在怕的情绪下,什么都不干去干事不好的,而且是严重的毛病。不进取能干什么呢?
人一辈子应当干一番事业,闯一闯,使自己的生活有变化、有色彩,即使是几次失败也是值得的(现在有“失败学”关键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能导致成功,成功都是多次失败后成功的。失败不可怕,总不失败,也就难有成功。所以不能害怕失败,凡事在经过周密考虑后就干起来,这中间既可练习胆大,也可以积累经验,最低、最低这是人生的一次体验,失败也是值得的。
人与其凡事怕三分,不如勇敢多三分。
人应当进取,建功立业,鼓舞自己振作起来,向前进。而不是原地踏步,更不可以向后退。只有勇于前进,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才能干出大的事业。凡是有怕的思想情绪的人,都应当向这种为出息的思想情绪斗争。全家人也多以勇敢精神教育孩子。
2002年6月23日
懂得孝道不容易
本意是提倡孝道,我们家重视孝道,可是写了上面的题目,因为懂得孝道的却不易。
现在社会有很多不孝的儿孙。抚顺有个老太太,儿子不孝,她流落街头。有人救了她,但她不肯说出儿子的名,怕伤害儿子。我想,她也正是因为过去太无原则的娇惯孩子,才把孩子惯得混蛋了。
我一般不同情儿孙不孝的老人,毛病都出自他们对孩子的不正确教育上。最近中央电视台还报道了一个92岁的老太太,她的七个孙子(没提儿子,可能已经没有?)其中包括外孙子都不养活他。中央电视台记者去采访她的七个孙子,他们满口混话说没钱,其实,他们中有人家自己盖起了两层小楼…….
老太太没法,把他们告到了法院。法院判每个人每月交老人20元,但是这些人不愿意给老人。法院去执法要了两年,但法院年年去要也不是办法(其实法院也缺乏魄力,如果是我,到时候你不交钱,我就依法办你,世界上哪有没办法的事!)。
像上面这样的人和事,虽然不多,但是社会上不孝的事也不少。
我鉴于上述问题,所以写过、也发表过提倡孝道的文章。
父母生育儿女很不易,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真是无私的奉献,孩子有病了,母亲为孩子输血,换肾脏……
最近,还有一位老父亲为火伤的儿子割去自己身上的皮肤几大块。能割的全割了,医生劝也劝不住。他说:“没有我儿子,我活着也没意思了。”总之,父母对于孩子是一万个头的。
父母从小把孩子拉扯大,给吃、给穿,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支出了无限的心血。想想这些,孩子们能不思考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吗?年轻时不懂,到了中年“不当家不知财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时候,还能不知孝道吗?应当认真想想!
我年轻时对父母基本上是比较孝道的,小时候,人们都夸我孝敬父母,这就巩固了我这方面的观念。记得最困难的岁月,我在距沈阳很远的工地种了点地瓜,还把它很费劲的带回家,我那是每月工资拿出三分之一给家(也是因为要培养弟弟上学)。
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不够的。
后来,母亲老了,来到沈阳我家。生活上、经济上都没问题(我和弟弟都给钱,钱是满够花的),但是我和弟弟都没有更好的孝心。我曾读过一篇报上老年人写的文章,他们的孩子,每次回家都给他们老两口买吃的,因为他有病住院。外地的孩子都老远到医院看他,给买各种东西。这一比,就显得我们家人不行,与社会上很多人比也怕不行(当然社会上不孝的人更多)。
当时,母亲离开已经住熟悉的开原孙子家,来到我家时,她感到很孤单,一定要我常常陪陪她。但是我不理解母亲当时的心情,只是忙我自己的写作。平时给了她一些杂志让她看,以为这就行了……总之,没能更体贴母亲,没能使她满意。后来想想,自己做得很不够,所以才悟出一个道理:人。知道孝道很不容易。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的两个孩子对我们也是一般,这里就有个家庭影响和家风问题。
我想到:家中常给孩子买东西,齐平就爱给孩子东西。相对说,孩子给家买的东西就不多(李爽则是总给家买吃的,我想这是她的家风)。
关于孝道,我感到我家不是最好的,有提倡的必要。我们应当向社会上好的家庭学习,在一个家庭中这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200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