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露才华与真才实学

(2007-01-15 15:26:12)
分类: 世象杂谈
                                                展露才华与真才实学
                                                          李晓东
         常见一些年轻人抱怨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认为自己是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马,可是却遗憾地遇不上伯乐,以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丶甚至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使我想到,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青年人想拜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为老师,研究康德的哲学观点。不曾想,康德竞拒绝见他。年轻人并不恢心,他感到康德不见自己,是因为他不了解自己,以为自己没有才能。于是,他开始埋头苦学,终于完成了论文——《天启的批判》。他把论文附上一封信,一同呈给了康德。信中说:"我是为了拜见您而来的,但对自己是否有资格却未审慎考虑,从而深感歉意。虽然我也可以求其他名人引见,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的自荐信。"
        康德认真阅读了年轻人的论文,深为其才华所感动,于是,立即写了一封回信,邀请年轻人来与其一起探讨哲学问题。后来,年轻人终获成功,他便是继康德之后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费希特。
        鉴于费希特的成才过程,我们是否应当从中汲取一定的经验教训呢?——即适时主动的毛遂自荐,并坚持不地为之努力奋斗。试想:如果当年费希特不是主动地求见康德并拜康德为师,那么康德是绝不会主动地邀见费希特的(因为康德并不认识也不了解费希特) ;假若费希特对康德拒绝见他而恢心丧气,甚至赌气非见不可或再也不见,前者即使见面,恐怕也收获甚微(此时的费希特学识尚浅) ; 后者会让费希特错过与康德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遗憾终生。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意适时的展露自己的才华,让身边的同志丶周围的领导认识你丶了解你丶赏识你,进而重用你丶提拔你……否则,尽管你才高八斗丶学富五车,却一直"真人不露相",甚至让教你的老师丶领导你的上级以至观察你的伯乐一直不能识得你的"庐山真面目",那又如何要求人家了解你的才能,任用你的才能呢?
         还有,仅仅勇于展露自己的才华还不够,倘要得到别人的赏识,最根本的还要有真才实学,而要获得真才实学就要不断去努力学习丶努力工作,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实自己、增长才华。
         我国战国时期曾有位叫苏秦的人一心想成大事,他师从鬼谷子。后来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辞别老师到各处去谋职,尽管他口若悬河地炫耀自己的才华,可是各国都不重视他,他只好遗憾地归来。一事无成的他遭到了父母和妻子的冷遇。于是他"头悬梁丶锥刺股"下苦功夫学习,终于学有所成。后来他再次外出谋职,竟挂了六国相印,可谓真才实学终有了英雄用武之地。
        在求学、求职丶晋级丶升迁的机遇面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重视和信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或者托人"走后门",或者贿赂领导、或者谄媚上级……也许一时可以达到目的,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你的人品和才能不足以担此重任;尽管表面的阿谀奉承一时能买通不少人缘,甚至取得了上下一致的"信任",但最终也无法弥补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的缺陷,因而也就难以长久地"滥竽充数"。
         当年白居易为谋出路,曾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名人顾况,顾况见白居易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孩子,看到他的名子就开玩笑地说:“长安百物皆贵,可居大不易呀!”及至读到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他大为赞赏地改口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也不难矣!”从此白居易名声大振。真才实学岂怕生不逢时?
         诸葛亮满腹治国之策却隐居茅庐,而不愿出山。刘备为此竟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这又是真才实学必得重用一个很好的例证。
          一个人要想很好的发展自己,就不要想各种歪门邪道去走"捷径",关键在于要下大功夫去学习、去锻炼、去充实自己,只要你有了真才实学,相信终有一天,你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