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早春传——童年续
(2022-05-08 09:53:41)
标签:
文化 |
抗战胜利后,父亲不再流浪,可以回家种田了,家境逐步好了起来,使他有机会读了高小,高小毕业后已供不起他读中学只好辍学在家,这时陈早春已十二三岁了,是少年,但少年要当壮年用。农活除了育秧耙田不会外,其他干起来都很顺手。这其间,他打过短工,卖过柴,跟着父亲去新化洋溪挑碗卖,去半山卖米。
高小刚毕业那个冬天,他跟着父亲挑着三斗米去水车换碗卖,走到水车才知道封窑了,没有碗可换,于是,不得不转道往洋溪去,那里窑多,瓷总多,也许能换到一些。这样,当天就挑着担子走了百多里,累得脚都肿了,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晚上住店时,床铺在楼上,他累得怎么努力也爬不上去。父亲睡了一觉之后发现不见了儿子,才在楼梯口发现了他,把他背到了床上。第二天,挑着碗往家赶,已是寸步难行,不得不把碗挑子摞在父亲的担子上,扁担成了拐杖,一瘸一拐地回到家。
来年的初春,在竹子坑犁田,家里养不起牛,让他拉犁,父亲在后面扶犁,没拉几圈他就感到体力不支了,时不时就倒下去嘴啃泥了。直到累得口吐鲜血才罢休,父亲眼望着儿子又是心痛又是失望,不禁想这个样子以后可怎么生活。令父亲大失所望的还有他不会做买卖,农闲时当贩夫走卒,串村走户没有一个买主,因为他不敢扯嗓子叫卖,觉得丢人现眼。父亲觉得这个儿子真成了废物。
一九四九年冬,隆回解放了,大雪纷飞的一天,村里来了不少操着北方口音的南下干部,发动群众,讲革命道理,每个村里都建立了农会,成立了少年先锋团,陈早春被推选为团长。刚刚解放,形势复杂,天下还不太平,残余的敌人时时在搞破坏,少年先锋队的任务就是配合民兵在路口盘查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晚上他们就集中在祠堂里开会,学习共产党的理想信念、革命道理和减租反霸政策。
当时共产党对国民党已胜券在握,但还有不少溃军,特别是伪县长陈光中的残部,成编制的雪峰军,他们与湘西的土匪勾结在一起,斗争十分复杂。因此,必须时时提高警惕,但他们没有盘查到有价值的线索。只有一次,陈早春在街上碰到一位挑着腊肉的人,那人挑了满满一担,引起了陈早春的怀疑。
为什么心生怀疑呢?因为在当地,腊肉一般是自产自销的,几乎没有人到市上出售,他随手拈起一块腊肉觉得压手,份量很沉,顺手一抖,腊肉里蹦出一块银元,再拿起一块一抖一块银元又掉出来。旁边的小孩围上来,他看到有的小孩子顺手牵羊,把银元塞进自己的口袋,他马上宣布一条纪律一切要归公,他把来人带到农会。经农会干部询问,这是几个人做生意的收入,为了怕人发现,把银元藏在了腊肉里。后来,那人回村里开了证明后,把货物和银元取走了。
他高小毕业,当时,在村里就算是“高级知识份子”了,很受农会重用,跟着干部外出开会,替他们当“秘书”。当时政府常派工作组去农会检查工作,要了解农会的工作免不了要找他这个在农会里打杂的临时工,村里的文档大都经过他的手写成。
有两批次的工作队员看上了陈早春,有一位缺一条胳膊的队员极力推荐他去参加工作队,说不久还要成立土改工作队人手很缺,他还为他开具了农会介绍信,带他去见区长。区长见他长得瘦小,摸摸他的头说,你还是个小伢子,你去工作队,还得为你请个勤务员,照顾你。他被拒绝了。
不怨谁,只怨自己的身体长得不正常,它老是往上窜,身材像经霜打的嫩芽菜,没有男子汉的胚架。后来他又去区里报名参军,区长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其实,当时他的年龄已十五六岁,放一码是可以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