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仙下庄

(2012-02-12 21:06:16)
标签:

桂林风光

桂柳运河

会仙

纪实

旅行/见闻

落霞

美图

民俗

人文

摄影

文化

分类: 各县风光
整个冬天天气和人都阴沉着,憋屈着。
今天难得,连阳台上盆里枯萎的枝条也露出了点绿意。
 
咱们出去踏个早春先。
 
见网上有下庄村人贴有图片,看来也是想大力宣传本村文化和风光,咱们也帮下,这地方的旅游还没开展起来,风光不错,民风也蛮淳朴的。
 

 网摘图片

会仙下庄
   

人员:法家等一群吃货共10人

路线:临桂--四塘10公里--界牌村委7公里--会仙燕山村委6公里--四益村委路口2公里--下庄村2.3公里
 
下庄看点:桂柳古运河,古村,自然田园风光,湿地风光,探洞。
不足点:路牌路标没是好明显,旅游接待能力有限。
 
看完下庄后我觉得,这里适合春天来,因为有着湿透发亮的石板路;适合夏日来,因为有蓝天白云绿野仙踪;适合秋天来,因为有金黄稻田湖水如镜;这里也适合冬天来,因为有板鸭肥鱼醇香土酒。哈哈。
 
港暗多,旋一圈先。


会仙下庄

  新搞的村门,大门正面忘记拍了,下庄有前后2门,房屋门牌为下庄,村大门上题夏庄。也得,爱叫啥就叫啥,换个名字,搞出新意,新的一年新的气象。会仙下庄

  幽深的一口老井,没见四周有字。

会仙下庄
  古运河畔的下庄,现有100多户人家,只有2姓,为李姓和易姓,祖上来自江西,自明朝嘉靖年间到会仙来守陡。古时的下庄,颇得水陆交通的便利。村旁古官道通过跨运河的高桥连接罗锦与马面,村边有一小山,因神似印章被村民称为“玉玺山”或者“官印山”,运河蜿蜒绕山流过,下庄段水域左右两边都有陡和古桥。在古时,船只连续过运河陡闸要排队,旅客在此下船等待,晚上就在村子下住夜,“下庄”便由此得名了。

会仙下庄
    进得门来,村后为狮山,也有叫金蟾山的。整个村依山而建。前方二,三十米处见一古石城门,想来这才是古下庄的正式村门了,只是,又是落得个残败不堪。
 会仙下庄
  

  这石门叫广门,由大块料石建成,位于村子中轴巷道口,紧锁进村的咽喉。进了这石门,沿着那青石板路,也就是下庄的主巷道了,两旁房屋和支巷沿山势弧线伸展,条条路都通,整个村庄似蝶形布局。


会仙下庄
  

村里来往都没见什么人,也许是因为年已过,打工的,返工的,都走了,剩下地上的红色炮仗纸给这冷清的村庄增添着一丝暖意。


会仙下庄
  

门楼上原先应有的神台神位这些都已经没见踪影,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


会仙下庄
  

为何这门是斜着开的,你想出来了没。


会仙下庄
   整个村还算干净,,旋了下,见这村的排水系统还算不错的。另外,房屋墙角底料用料也不错2,大多为整条大块青石砌成,墙的上部就差火点,多为泥砖结构。
会仙下庄
  

村庄是依山势而建,这样也就容易克理解这些水沟及这些房屋的石料墙角了,其中一点就是可以避免水势的冲刷落。


会仙下庄
  

我想用能这些大块石料的,有几个原因落,此地有大官,或者,有做生意好很的人,也就是有钱,再或者,此地取料容易。

 

现在桂北一般的村落也和这个差不多,厚重的,也许还是它的历史吧。我也说过,也许是以前的人NB点,而现在的人,恩。


会仙下庄
   想想看,下场雨后,雨中长巷,发光青石地板,一把红色油纸伞。。。

 

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俗气起来。。。


会仙下庄
  

晓得这泥巴砖还可以耗几年哦


会仙下庄
   小朋友不谙世事,有得吃就笑。在巷道里跑来跑去的他们,串串银铃般的,村里面唯一充满生气的是他们的笑声了。
会仙下庄

   

 但是大了,他们也要跑出去的。

会仙下庄
   老人和老树守望着,一直是。
会仙下庄
   从后门转了出来,这狗,也不叫,村里就一直跟着我。
会仙下庄
  

 

   村前一潭,是静静的倒影极佳的下庄湖。据说明清时期下庄湖面比现在要大上许多,也深了许多。当时的湖畔边都长着矮柳,夕阳西下,村里炊烟升起,鸡鸣犬吠,深夜静听蛙声一片,勾起乡愁无限。而一早起来那薄雾轻纱,将整个村庄,整个湖面笼罩,朦朦胧胧,宛如仙境。


会仙下庄

   

沿湖堤建有长长的码头,有大块青石砌成洗衣台,村民在此洗衣洗菜。

会仙下庄
  

 我走了进去,走进那湖中心。


会仙下庄
  

 环顾四周,我想起如果在这里建些长堤,种些柳树,春雨蒙蒙,欲把这里比西子了。


会仙下庄
 

湖光山色里的下庄村。


会仙下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片山水,自古养了这方人,今天的下庄人,还能打响这山水的招牌没呢。
会仙下庄
   这片水域,完全也可以用来做睦洞湖那边那样的水文章,竹筏或者是小船,游客坐于上面,飘悠于清山绿水间,偷的浮生半日闲啊。
会仙下庄
  

 传说的龙骨水车没有看见,应该是农活忙时才可以看见了,那就等开春了。

 

 

 他们在搞菜,我旋到村后,刚才问了这山有2洞贯通,但是洞里黑暗而且比较深,需要火把才能够进去,连村民自己进去都要通过长长吊绳,当年在躲日本鬼时期,这里是理想的藏身之处。
会仙下庄
  问了一下村民上山的路怎么走,就飞快上了去。路虽然有点蒙,还是蛮好走的,山也不高,大概几分钟便到了有石寨门的地方。这石门不大不高,转进去没多走几步,见第2道石门。
会仙下庄
  在山上四下展目,这下庄后有狮山,前有下庄湖,依山傍水的的确是块风水宝地。

 

正想继续往上,电话来,喊吃板鸭了。

 

赶紧下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桂柳古运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