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哈
小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44
  • 关注人气: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观擎天柱 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2011-10-02 22:37:31)
标签:

杂谈

记录

摄影旅游

旅游

落霞

情感

山西大同

摄影

文化

应县木塔

平遥

分类: 游记

    木塔一个最大的建筑特点是它那层层叠叠让人眼花缭乱的斗拱。

 

     对于这个建筑的主要构件,我也不懂,狗一下,自己也了解深入点: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应县木塔设计有54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数量有416朵,成百上千个斗拱装点于塔身各处。有由最原始的到形状最完美的斗拱,是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一朵朵斗拱看似一朵朵美妙的莲花,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所以,它才让那么多国内外业内人士对它赞叹不已。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斗栱构造复杂,是我国木结构体系具有较大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体结构中,不但承担着较大的力作用,且在动力或地震力作用下,由于其本身的柔性特点,在受力变形中可吸收较大的能量,起到了减震的作用。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据史料记载,公元 1333 年至1368年间,也就是元顺帝在位期间,应县木塔所在地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地大震七日,塔屹然不动”。1926 年山西军阀内战,炮击此塔 200 余弹,虽造成众多局部损坏,但塔仍然屹立。其结构之可靠,令人叹服。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准备上楼去看下了,见塔内是漆黑一片,没有照明灯,当然,这也是为了保护文物。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借着大门外的光,拾级而上。木楼梯很光滑,上下行走都需要小心翼翼的。不好意思,实在是太暗了,没办法拍, 于是我将闪光灯亮度降低。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应县木塔外观壮丽,各个部分比例均衡,形象美好。但是里面结构却是非常复杂和繁琐,构件种类虽多,但彼此联系密切,有条不紊,如果是没有登过塔的人,是决想不到里面的情况的。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木塔各层间均有暗层,作为容纳平坐结构和各层屋檐所需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斗拱中的“叉柱造”。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各层柱子迭接,每层外柱与其下平坐层的柱子位于同一线上,但退入越半柱径,各层柱子都向中心略有倾斜,形成收分。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塔身木构架的柱网是采取内外两环柱的布局,五个明层的内环柱以内的内槽都供奉佛像,外槽为走廊,采光不错。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外檐柱和内槽柱均被足够多的杆件联系成两套八角形的柱圈,柱圈又有斜撑来加强其强度。斗栱与斗栱连接成强度很大的整体,形成斗栱结构层,其中央部分为空筒状,可以铺地板,也可以做藻井。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这样的结构体系的特点是:水平方向明确分层,每一层是一个整体构造物,同时又创造出本层的使用空间。结构错综细致,各方向之间相互制约,不易变形,整体刚度大。层与层之间,只是各层整体结构的重叠,不需要通顶的长柱且十分稳定。这种结构体系每一层具有足够的刚性,层与层之间的结合,以及杆件与杆件之间的结点都是柔性的,在地震时可以有效吸收能量而整体结构不致破坏。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塔内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既利用了空间,又增强了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再看下这2楼方形坛座上,供奉的是姿态生动的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前面小黄盒据说是高僧的两颗佛牙舍利。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信士们赠的匾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由于木塔走廊开始倾斜,为了安全,也为了保护古塔,所以,拉起线不让游人行走了。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我由窗格看出去,整个应县尽收眼底。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在三层还有四方佛,四层有佛和阿傩,文殊,迦叶,普贤像。五层有毗卢舍那如来佛和大菩萨。但是不能上去看了,有点遗憾。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原来上木塔是由这里进门观看的,现在已经封起了。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多个地方放有温度计气压表这些等,每天会有工作人员来这里查看这些有关数据。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损坏的木梁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倾斜的柱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在我看来,尽管现在的政府采取了很多的保护措施,但是木塔不是不死神话,其很多破损情况让人担心,再有现在的生存环境完全可以让它加速死亡,不知它究竟还可以屹立多久。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总结下,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最古是说它的塔龄,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5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最高时它的高度,它的高度有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不仅是全国最高的木塔,而且是当今世界最高的纯木构建筑,所以,它也堪称是一个擎天柱。

最多是指它的斗拱种类。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三者交叉重叠,合称斗拱。木塔共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堪称斗拱博物馆。

最巧是说木塔的设计。木塔为纯木结构,67.31米的高度没有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和卯咬合,造型美观。据统计全塔共用木料重约数千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坎尽黄花松,建起应州塔。

最固是说它的结构。塔的高度和稳固是成反比的,越高越不稳定。应县木塔67.31米,那为什么955年了,它仍屹立不倒,这与它的结构有关。它是一个双层套桶结构,这就增加了它的稳固性,此外,这样的结构还巧妙的发挥了木头的柔韧性,所以,在经历了十几次大的地震后,宝塔还能屹立不倒。


远观擎天柱 <wbr>近视百尺莲--应县木塔《2》

  看完木塔后的第2天,我在太原的山西博物院里,当站在大厅内,抬头看,才发现它的内结构设计原型来源于应县木塔的外形轮廓,二、三、四层的护栏为累叠的八角形制,顶部同样使用了八角攒尖式作为自然采光。佛宫寺释迦木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其精神不死,将山西五千年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