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 “严禁冒籍应考”碑

(2011-07-22 10:24:56)
标签:

杂谈

记录

纪实

历史

旅游

情感

摄影

落霞

平乐县学

冒籍碑

中山公园

文化

分类: 平乐旅游

 

  一次,回平乐玩,在县医院老友家门口的休闲平台处居然发现了2块石碑。

  这是什么碑,为什么会放在这里?看下2块碑的旁边,有祥云斜阶,停放小车处的四周有大块长方石板整齐砌成的屋基,看样子原来这里有一庙宇或者是一大家。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读碑如读史,有时,从碑文内容也可以发现些蛛丝马迹的。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碑边的榕树枝叶非常茂盛,哪怕头顶烈日当空,树下也是阴凉一片,这可苦了看碑的,光线不够,看不清楚,只能拍回来慢慢仔细看。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碑高约2米,宽1米,底端有碑座。因为年代久远,石碑饱受风雨侵蚀,一些碑文剥离脱落,字迹不是十分清晰,石碑大概内容如下: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 知平乐县事 加三级杨

为严禁冒籍 永清学校以《》文教事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内奉

巡抚鄂藩司叶两宪信牌 清查冒籍一案 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内复奉

提督广西全省学院局鞠 奉粤西冒籍之弊最甚 如不急令彻底澄清 严加惩创

上谕:将已经冒籍各生 准其照顺天例 拨归原籍 钦此 钦遵在案 兹查平邑历多冒籍 曾经禀生陶有德 陆机 曾生 莫恒等攻汗 外省外县籍冯元思 余灿章 明若火 欧阳彬 廖当弼等四十余人来本县 一一讯确 已经照例分别详清 改归各原籍亦在案 但从前之冒籍虽清 而将来之滋弊 犹恐难免 兹缘阖邑绅士呈请勒石 以垂永远前来 为此 准请勒碑 嗣后每遇岁科两试 遵照学院疏内 果系土著禀生 素行端谨 心地清明者 方令认保 仍于试前三日 齐集明伦堂 公同画押 其应试童生 照学政全书定例 实有田园庐墓并方准入考 倘无田园庐墓或者田园庐墓非生长斯土 尚有原籍可归者概不准考 如敢复蹈前辙 故犯科条或认保者 朋比滥包 许学中攻发 定将应试之人与保禀互童 一并照律治罪 夫然后学校正而士习 端文教彰 而人才盛矣 须此勒石 以志不朽云

                                       大清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

                                            阖邑绅士公立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碑刻于乾隆25年,距离现在251年,它的内容记载了平乐绅士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及自身利益所定下来的清规戒律。根据碑文规定应考者的条件,不是本地人的,就算其父母长期在本县居住的,不可以应试;另外应试生的家庭必须要有房屋在本地的,才可以应试,缺1不可;具备上面2个条件的,还得找有信用有钱人来担保,在明伦堂画押立保;凡冒籍应考的,在本地无田无地无屋无祖坟的,一旦遭到检举,一律治罪。

在当时能够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如果是平民老百姓的子弟,就算成绩好,也是不能应考的。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幻觉,好象是幻觉,看着这些条例,觉得这些条框怎么那么眼熟。我想起我姐为了给小孩在XX学校读书,就买了这个辖区的房子,这样可以保证小孩一定可以在学区内读书,另外,听说在开学时还要交一定的费用,谓赞助费,报名时要把房产证,户口等一并教上,缺1不可。

 

看来学校收取新生的某些传统一直好好的贯彻着。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在石碑边纹不是祥云或一般的边框,而是环绕着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器物,如双钱,如意,鲤鱼等,很是少见。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这鱼刻痕很浅了,看不清楚,我摘了几片叶子,涂抹在上面,这样就显示出来了。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吉祥结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旁边这碑有一半埋在地下,碑的内容就更加看不清楚了。

仔细看: ***学宫庙记  大清乾隆42年 《1777年》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学宫”,也就是清朝平乐“县学”的所在地,俗称“县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看下石碑上模糊断续的字,大概是圣人的尊师重学,礼,善,道,仁,忠,孝等内容。平乐的教育历来相对发达,民间有好学之风,官府对在平乐办教育多持支持扶持态度。在数百年里,平乐的教育办学出现过书院、义学、社学、私塾等形式。其中最有名的是出现在宋清年间的道乡书院、三渠书院、敬业书院等。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清 <wbr>“严禁冒籍应考”碑

“县学”虽然历代几经修缮,到最后还是废弃不在了,留下了这碑孤单在这里。所有的往事都如这阶上的浮云,随着风吹云散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