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古侗寨

标签:
湖南通道记录纪实历史旅游落霞普修桥情感摄影文化芋头侗族村 |
分类: 游记 |
太阳马上要下山了,一行人赶紧去了芋头古侗寨,大巴进不去,换上别人的车才进去了。
这次看来,交通不方面,还是通道发展旅游中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万佛山的那条路, 非常难走。
到芋头时,那夕阳薄幕,我给了它暖调。
芋头古侗寨历史悠久,保存完整,是我国民居古建筑群的侗族民居“实物博物馆”,它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村寨选址、建筑整体布局到建筑细部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侗家才智。因其位居形若山芋头的“芋头界”而得名。民居以“杆栏式”吊脚楼为主,沿山、沿谷因势利导布局,形成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布局模式,又与环境巧妙融于一体,构成侗寨特殊风格。虽几经续建与维修,但仍保留原有格局和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筑物,其中鼓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满坛2个,古驿道1.6公里,侗族吊脚木楼113幢。
芋头和皇都相比,我看它也是比皇都的建筑保存得更完好,也许是黄昏人少了吧,它更来得幽静。
侗族的3大建筑,鼓楼,风雨桥,寨门,在每一个侗寨都会出现。宋楚渝能来这里,而且为风雨桥题字,看来这里又多了一段佳话。
走在芋头侗寨,脚踩的是青石板,而且是几百年前的古驿道,这古驿道达1.6公里长,悬崖边还设了护栏,有野花摇曳。听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1934年在通道转兵的一部分工农红军都经过这古驿道。
我今天也走过,踏着碎碎夕阳。
那古井的水喊甘甜,流淌了几百年。
芦笙楼里的老人,当你拍完她后,她老人家问你要点钱。
而在夕阳下挥汗刨木头的汉子,更为芋头寨增添了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