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公园之独秀山

标签:
杂谈记录纪实历史旅游落霞情感摄影阳朔公园钟灵山西郎山桂林导游 |
分类: 各县风光 |
往独秀山方向走去,一路经过沿湖曲路,有假山、石凳,亭楼点缀,俨如一天然别致园林。
从来没有走进过公园来,尽管在旁边路过多次。这次看到这阳朔公园经过修缮后,惊奇于它的幽,奇。幽在山水环绕,树木葱茏,公园绿化环境非常好。奇在园内奇山众多,山中有洞,洞洞相连。
林荫小道处,见一围台,中有一碑。
传说杨家将的杨文广路过此地休息时,在阳朔公园遗掉了铁冒顶,今在阳朔公园尚存这“铁冒顶”。杨文广的传奇故事,为阳朔公园添些许人文色彩。
上图《网摘图片》
镜花水月
老百姓管他什么各代各路英豪,都是浮云,管住自己眼前的悠闲时光是真理。
沿着林荫道漫步数10米,见到独秀山,园内3山,一山比一山奇,一山比一山秀。
山下是阳朔烈士纪念碑广场。
每个地方一定会有烈士碑。
这是“民族之光”人物雕像,为纪念敌后英勇抗战的临阳联队而建。
烈士纪念碑正面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
阳朔公园是当地人休憩的主要去处,园内溪流曲折,山水环绕,在清晨和晚上能体验到真正的阳朔人休闲生活。
这就是独秀山了,阳朔美景“玉柱凌霄”,指的就是独秀山。它在公园内的东部,因一峰平地独起而得名,又因像竹根也叫竹蔸山。古人见此曾惊叹道:“点翠万重拔地起,凌空一柱插天高。”独秀山及来仙洞是阳朔公园的主要景点。
独秀山西边山下有一洞,洞口是三角形的,见有红色漆字,洞口一样是封起做仓库用了,这就是来仙洞。徐霞客考察过龙洞、碧莲洞、也来过来仙洞。
摘段老徐游记:
入庵,有莫姓者随余至,问:“游岩乐否?”余以珠明岩夸之。曰:“牛洞也。数洞相连,然不若李相公岩更胜。此间岩洞,山山有之,但少芟荆剔蔓为之表见者耳。惟李岩胜而且近,即在西门外,不可失也。”余仰见日色尚高,急别莫,曳杖出西门,觅火携具,即从岐北行,遇一小石梁,从梁边岐而西行,已绕此山东北两面矣。始知即前拔地屏峙之峰,即西与石人为对者也。既乃绕至西麓,其洞正西向石人峰,洞门之右,有镌记焉。急读之,始知其洞有来仙之名,李公为闽人李杜。更知其外列之山,有天马、石人诸名,则石人之不在七里,而即在此益征矣。(李杜《来仙洞记》曰:“隆庆四年长至,闽云台山人李杜至阳朔,出郭选胜,得兹山倚天而中立,其南面一窍,可逾而入也。内有巨石当门,募工凿之,如掘泥折瓦然。其中有八音、五采,千怪万奇,其外则屏风、蟠桃、石人、天马、陈抟、钟离诸峰,环列而拱向,敞朗宏深,夏凉冬燠ào暖,真足娱也。其明年大水,有巨蛟长数丈,乘水而去洞中,故有专车〔占满一车〕之骨,亦忽不见。邑之人异之,以余为仙人来也,名之曰来仙洞。夫余本遵伦谨业,恬淡为愉,非有缪巧仙理也,安足以驱蛟而化骨!然此山之幽奇,涵毓于开辟之初,而嫱伏于亿万年之久。去邑不能一里,邑之人不知有斯洞也。一旦而是表于余,夫不言而无为,莫道于山川,而含章以贞终,以时发,是以君子贵夫需也。于稽其义,有足以觉世者矣。故为之记。门人靖藩朱经弇yǎn书。”)记谓其洞南面,余时占日影,指石人似为西面,大抵西向而少兼夫南者也。入洞东行,不甚高爽,转而南,遂昏黑。秉炬南入,有岐窍焉。由正南者,数丈辄穷;由东南者,乳窦初隘,渐入渐宏,〔琼葩云叶,缤纷上下。〕转而东北,遂成穹峡,高不见顶,〔其垂突蹲裂,种种开胜。〕深入,忽峡复下坠渊黑,不可以丈数计。以炬火星散投之,荧荧直下,久而不得其底。其左削崖不能受趾,其右乳柱分楞,窗户历历,以火炬隔崖探之,内若行廊,玲珑似可远达,惟峡上难于横度,而火炬有尽,恐深入难出,乃由旧道出洞前,录《来仙洞记》。从南麓东入西门,出东南门渡口,则舟人已舣(yì附属着岸)舟待,遂入舟宿。
1921年孙中山,胡汉民在县长的陪同下,来到独秀山,见这里奇峰耸立,僻静安宁,大家来到来仙洞,胡汉民惊叹:奇了。孙中山问他奇在何处,胡汉民说明朝写的字,来仙,大总统字逸仙,莫非古人早知道大总统要莅临此洞?
孙中山听了哈哈大笑,再问了这洞名的由来。相传仙人曾到这个洞来捉妖降魔,因而得名来仙洞。
隆庆四年(1570)县令李杜“来仙洞”3字楷书题榜,榜书高60厘米,宽1.30米,字径49厘米。他的《来仙洞记》叙述李杜发现该洞的始末,当年徐霞客不顾饥肠辘辘坚持抄录的《来仙洞记》我没有看见,55555。
李杜,字思质,号云台山人,明·晋江人
,终生布衣,是俞大猷的挚友、得力幕僚及家庭教师,“后因避地粤西,家阳朔以终焉。”
明代万历年间(1577~1581年)任阳朔县令的梁肇修的“最高台”3字行榜,高30厘米,宽1米,字径27厘米。
隆庆五年(1571)广西俞大猷书题的“云台啸卧”4字楷榜,高50厘米,宽1.7米,字径46厘米。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辅,别号虚江,福建晋江人,明末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曾在广西镇压古田农民起义。
山脚路口一飞来石上书“云台”
潜蛟池微风中绿波荡漾,在夏秋之际,会遍植荷花,到时满池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莲池里的独秀山,亭亭玉立。
明朝阳朔人朱瑬有诗写道:
茫茫宇宙两眸空
独立嵯峨华岳同
绝顶登临深我愿
直扶红日向天中
没有时间上到半山的放鹤亭,没有办法进去来仙洞,多块石刻没能找见,郁闷。
下回定去好好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