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隐真岩记

(2011-01-19 11:23:50)
标签:

桂林山水

隐真寺

七星公园

纪实

记录

漓江

历史

旅游

落霞

普陀山

栖霞真境

分类: 桂林石刻

 

  去年8月某天,老毛喊我去找下看龙隐岩边,以前有个岩洞,叫隐真岩的。那里有块碑《隐真岩建阁施舍题名碑》,里面提到十字街,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还在不在。

   翻书查到:《隐真岩建阁施舍题名碑》碑文云:“。。。肇自唐时,开山不知几百年间。又于嘉熙元年(1237),师长盛圆明住持,后传师弟,及僧道七员,于丙子(1276)劫,建殿堂不多,各行星散,只存秦吉兴、廖善应二人。至丁丑年(1277),开化到功德主梁总轸、十字街李大惠重新鼎建。。。。”碑文高97厘米,宽1.13米,行书,字径1厘米,记载了隐真阁自唐代到元代历次损毁和修建的经过,是研究桂林道教发展的珍贵文物。由此,可以知道十字街之名,至少在南宋末景炎丁丑年(1277)已出现,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隐真岩的具体位置,查了下,看来有网络真是好。

寻隐真岩记
2010年8月11日,逛七星公园,顺便把这隐真岩找了下。

在辅星山与玉衡山之间有条小路,上了年纪的市民把这里叫厄子口,以前在公园没有围墙的时候,这里可以直接通到望城岗,只是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晚上,风高月黑,这里经常会有案件发生。现在公园把这里修缮一新,这小路曲径通幽,夏天走在这里,暑气全消。这里现在也叫做猴山,经常有群猴在此逗留觅食,我由月牙楼前行右转上来,月牙楼有桂林尼姑面,据说这面原是桂林月牙山隐真岩尼姑庵的尼姑为供应香客的一种素面食.
寻隐真岩记
到顶见到小猴数只拦路.再沿石阶下行,到半路右边见有平整干净的平台,沿着石道走,一路见到石壁上有佛像数龛,听老人家说这里叫济公庙,民间崇信济颠和尚的降妖除邪,期盼他能除日消灾,于是民国抗战时期,在隐真岩后建了个济公庙。听说是80年代还是90年代,有个什么人总去那里烧香,然后发达了,就拿了10万块修了这个上山道。
寻隐真岩记
原来这里还有个灵隐寺,在月牙山后山的隐真岩前,宋淳熙七年(1180)刘墫建,后有重修,抗战中全毁。

寻隐真岩记
神仙们一字排开,供奉的有观音,财神,土地公婆,济公,八仙,.前面摆着一些水果等供品.这里没有庙宇门楼,没有台案香钵,没有功德箱,这里是老百姓最简易的,最不讲究的宗教祭祀场所,在初一,十五他们都会到这里来.很奇怪的,他们不去栖霞寺去烧,他们觉得这里的神仙更灵验,更平易近人.
寻隐真岩记
看看当年的徐霞客也在寻找隐真阁:十一日 饭后出东江门,渡浮桥,共一里,过嘉熙桥,问龙隐路。龙隐岩即在桥东之南崖,乃来时所过。夹路两山,北为七星,南为龙隐,其岩洞俱西向临江。七星之后穿山而东者,为曾公岩,其前有峰分岐,植立路北。隐龙之后逾岭而南者,为隐真岩,其北有石端拱,俯瞰路南。此来时初入之隘,至是始得其详也。从桥下南眺,龙隐与月牙并列东崖,第月牙稍北,度桥循山,有路可通;而龙隐稍南,须从桥下涉江而上;其大道则自端拱之石南逾岭坳,循隐真而西,又从怡云北转始达,其间又迂回里余矣。余欲并眺端拱石人,遂由桥东直趋岭下,乃南上平瞻石人。又南下,即得一大塘。由塘北循山西转,其崖石俱盘削飞突。(崖有隐真岩,建阁祠)。共里余,抵山之西南隅。其峰益嵯峨层叠,中空外耸,上若鹊桥悬空,心异之,知龙隐在下,始攀隙而登,上有台址,拂崖读记,则怡云亭之废迹也。

寻隐真岩记

寻隐真岩记

"南下,即得一大塘."现在顺着这条路下来,同样的也是一塘了.塘里满的是水葫芦.碑林的朋友也问了他师傅,师傅也说隐真阁就在一大塘附近的.具体位置也没晓得.

我继续前行,在这段路寻觅,碰到几位经常在公园锻炼的老者,问他们,说没听说过这里有洞,有个隐真岩.因为时间关系,于是我也就暂时放下这个事情了.

 


寻隐真岩记

过几日,在工作中,老毛打电话来说找到了,还找到《隐真岩建阁施舍题名碑》,听他在电话里兴奋不已.后来又电话来,说没有找到那碑,因为碑文内容不对.

又过几日,扫地3人组再次来到这段路,老毛带到他上次发现的洞口,这里我也路过,在杂木乱石的遮掩下,好象什么也没有,其实在一块岩石后面,是个防空洞,大石交错,所以看起来好象没有门.
寻隐真岩记
洞口见一石刻,碑文已经绝大部分脱落,字迹基本已经模糊不清.
寻隐真岩记
仔细看,只见"隐真岩...圣像"
寻隐真岩记
洞里其实也不高,洞长40米左右,因为洞里原来浸了雨水,脚下尽是烂泥难以前行,远远看过去,另外一头有光透进.出口在前面.
寻隐真岩记

寻隐真岩记
石壁上不知道何人题字
寻隐真岩记

如果说这里是以前的隐真岩,这里有曾经香火旺盛的隐真寺,我还真看不出来,因为这洞不高不大.除了门口那块碑,找不到任何有关的点滴.但是也就是这块碑,也许,真的证明了这里曾经的岁月.七星山曾是一座仙山,这里的一草一木老百姓都认为是有仙气之物,大多数的洞穴都被拿来供奉神仙.这样想想,也就觉得不奇怪了.

 

出得洞来,往大塘边方向走20米,我看了一下出口,已经被一铁拦封了起来.七星山洞穴多,庙宇也多,数教并存,包括著名释迦禅寺或者是栖霞寺,还有这些隐真阁济公庙等这些,,所有的这些现在已经全部荡然无存,历史的车轮早将这些土木之物碾得粉碎.随风远去了.

 

 

刚发了博,老毛看了说:问了谭老师,说是《隐真岩建阁施舍题名碑》石刻就在我们发现的那块残损的石刻左上方。改日再探。

 

恩,再探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栖霞真境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