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哈
小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44
  • 关注人气: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2

(2010-10-28 20:42:55)
标签:

碑林

风光

感悟

鼓楼

记录

纪实

见闻

历史

旅行

西安

钟楼

落霞

旅游

杂谈

分类: 游记

 

由书院门步行街进去,这里是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最先看见一栓马石。拴马石又有许多叫法,如:“拴马椿”、“石马椿”、“石椿子”等。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变化大多在其顶端,如拴马石上的人物造型多样。踞坐童子、腆肚汉子、长须老翁,戏狮人、骑麟人、驭兽人、架鹰人,露齿笑者、叼烟斗者、托腮者,以及背着行李表情愁苦的孩童,世象百态,应有尽有。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而这栓马石旁一道骨仙风的老人2者相映成趣,哈哈。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在这文化气息厚重的地方睡觉梦里是否孩子会高中状元。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神马都是浮云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装饰性与使用性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谁与争峰”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卖”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艺术品”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转过来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就看见博物馆门外南墙上,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穿过那安静的光影班驳的道,左转就是碑林了。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利用工作之便利,门票省了,哈哈。

门票:旺季45元/人,淡季30元/人,学生半价。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进得门来,眼前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现在的一些所谓学者教授,或张扬或作假,真该来这里照下镜子。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从载门到大成殿的路两侧总共建有七座碑亭,亭亭形状相同。这些碑亭建于清朝历代,因为康熙、乾隆等朝都曾出动大军,与西北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作战,每平定一处,皇帝就亲书庆功碑一座,竖立在这里。由于是皇帝的御碑,所以,按等级规定,每个碑都加盖碑亭。这些亭子在两侧是对称的,惟前院有一单列,原因是建到这里时,清王朝衰败了,再也没有竖碑和建亭的机会了。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大夏石马,公元424年,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它形象生动逼真,浑厚有力,马的两条腿间还雕刻着一个被征服者。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右边一亭里有一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故称景云钟,也叫景龙观钟。此钟高2.47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游客走近仍能看出铜铸弥合的痕迹。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钟上铭文共18行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还谈到此钟的铸造经过。  

  唐睿宗李旦铸钟,是为了纪念他的哥哥中宗李显。李显和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三、四子,这两人都做过短时间的皇帝。唐代兴建的钟楼,毁于战火之中。明太祖朱元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在迎样观原址上又新建一座3层高的钟楼,悬钟子上层中央,早晚敲钟报时。这座钟移到陕西省博物馆后,1964 年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名钟展,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西安电报大楼的方形大钟报时的钟声也是景云钟的录音。


千里走单骑之西安碑林 <wbr>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