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到晓檐花落滴碎离心苦未休-傅家街贞节石牌坊 1

标签:
贞节牌坊旅行美图生活记录文化休闲摄影视觉/图片生活变迁记录 |
分类: 各县风光 |
老福说那边还有个牌坊,就带我们进了条巷子.
多走几步,一座大青石牌坊就在眼前,让我惊喜不已.而着下来走过的这条街,更是惊喜多多.
这里是傅家街,立的是贞节石牌坊.为门楼式,全为青条石砌成,雕凿工艺精细,整座牌坊不用一钉一铆,也不用灰浆水泥,只是石条与石条之间卯榫相接,巧妙结合,严实牢固,如不是人为破坏,千百年不会倒塌。
我拉近镜头,把那字再看清楚点.
前左、右小石板上所刻之字因石板风化剥落,虽难辨认,但可知此坊由其傅氏后裔傅廷枋、傅廷梅举人于乾隆三年六月初三日所立。
额坊,也称大楣,坊的两端刻有龙首含衔,中央雕「双龙吐珠」.
奉旨旌表:旌表牌坊旌表类牌坊是传统社会中特有的表扬性建筑,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所以多建在热闹的大街或受表扬者的住宅前。凡有优良事迹者,由社会上具有公信力的人推荐,经过官家查证确认,即可奉旨设立牌坊。
石板上刻有“敕赐已故儒士傅肇序之妻周氏守节苦志建坊”字样.
这牌坊始建于乾隆巳末年,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在桂林,德政、功德牌坊甚少,贞节牌坊较多。如现在仍保存完好的灌阳县月岭村“孝义可风”牌坊、全州县枧塘乡的“百茆坞”牌坊、兴安县漠川乡长洲牌坊、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咏棠牌坊等都属贞节牌坊,均为清代所建,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在封建家庭中,妇女没有地位,没有自由,她们为了“恪守贞操”饱受早年失夫之苦,在苦海中挣扎,在寂寞中耗尽青春。她们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伺候公婆、抚养子女、操劳家务,含辛茹苦一辈子,得到的却是一座自己看不到的贞节牌坊。
看了下到街尾,不到500米的地方有多组栓马石.
再看,一路路边,草丛散落的石墩,石碑,都是古董啊.
看着这些,我不知道是为牌坊的造型之奇、质地之精、雕刻之美而赞叹,还是为那些暗淡下去的鲜活生命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