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2009-01-07 11:38:29)
标签:

记录

纪实

旅行/见闻

旅游

美图

民俗

木龙古渡

人文

摄影

随笔/感悟

杂谈

分类: 桂林石刻

木龙洞南北穿透原为桂林古城城北的交通要道,与东镇门一同为扼守桂林北部的要冲。木龙洞中平坦,青石板路一直通到江边,能通车马。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目前关于木龙古渡保存最完整的记载,可能就是木龙洞边山岩碑刻,碑刻上记载了清朝的官府衙门为缓解桂林城河东河西两岸居民的的交通不便,曾在此“设立义渡,普济行人”。此举颇受百姓欢迎,然而这种不收费的义渡曾惹恼了一些私渡,于是对义渡船工“滋事生非”,后被官府“捉惩”,并被责令滋事人道歉刻碑于岩石上。现在阅读这些碑文让人忍俊不禁,这多少很有点类似今人交规违章登报公开道歉的味儿。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刻有涨水水位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民间具结石刻的内容:公议,如遇水涨,四人合驾一只,此事实属义举,利济行人,我等私渡不得因图困微利,致生事端,阻扰义渡.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官府公告:设立义渡,普济行人,诚恐渡夫日久弊生,遇客往来勒索钱文,或逢水涨,肯个开行,为此示禁,如敢故违,定即提惩.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临江岩外一石塔,它座落在一个天然的蛤蟆石上。塔基由三个鼓形石饼组成,饼壁浅雕蝉翼纹和仰覆莲花纹。塔身由上往下收缩,呈圆形宝瓶式,四面雕拱形浅龛,东西龛内雕佛,南北龛内雕菩萨,均趺坐于莲花形的须弥座上,造型颇似西山的唐代佛像。塔顶为十二层相轮,逐层收进。顶部六角屋顶形伞盖,及葫芦形宝顶。伞盖六角有孔,原为悬挂铜铃、铁马之用。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石塔造型为“喇嘛式”,它既不似元明的粗壮,又不象清代的纤细,别有一种挺拔秀丽的风格。石塔自身虽无铭文记载,但宋人谭舜臣在临江岩的题名石刻中却明确写道:“嘉祐癸卯,寒食旬休,谭舜臣携家登石门,下临江岩,参唐代石塔,览风帆沙鸟,江山之胜,此为最焉,遂过虞山。”可见这是一座唐代的小品建筑。它对研究我国古代佛塔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风格别致的古塔,倒影江中,为这绝妙的山水画图增添了一个奇景。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徘徊临古渡,塔影下匆匆--木龙古渡2

 

木龙古渡如今已经不再是桂林的名景之一,取而代之的是木龙古渡旁边的木龙湖景区,这个被称之为“桂林夜明珠”取景于木龙古渡前过去的护城河。不知再过千年,是否还有人能像我一样,站在木龙古渡头,杯风怀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