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西兰基督城雅芳河旅游摄影文化闲云野鹤 |
分类: 原创博文 |
看了新华网的一篇报道,触动了我的神经:“时至今日,新西兰基督城强震已经过去近10个月。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重访新西兰南岛美丽的花园城市。地震的伤痕历历在目,重建正在进行。基督城市长鲍勃·帕克对记者说,在经过许多恢复工作后,克赖斯特彻奇正在重建。我们对城市的未来和繁荣充满信心。他说,该市制订了计划,准备在未来数年投资300多亿新元(约合15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重建,目标是将基督城建成一个安全的、环境优美的城市……”
我在心中默默祈祷,祝福基督城早日康复!
今年2月22日,一场里氏6.3级强烈地震袭击了新西兰南岛美丽的花园城市基督城,造成181人死亡,严重损毁了闹市区的大部分建筑。原来对基督城的美好记忆转成了揪心的牵挂。新华网的消息,让我有了些许的慰藉。于是,决定把地震前的基督城旅行图片整理出来,因为我相信,新西兰一定会疗好伤痛,基督城一定会美丽如初!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是一个充满罗曼蒂克的城市。在基督城的雅芳河畔,最容易让人想起徐志摩的那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顺着蜿蜒的雅芳河漫步,或在绿意锦簇的河岸驻足,或在树荫下的草坪上小坐,这里的风采直追剑桥的康河。就连方头平底的小船,也是剑桥康河的样子。小船缓缓在河上飘过,那撑船的人也颇有些英伦绅士的范儿。
穿越城市的雅芳河,河水清澈,鱼翔浅底,成群的水鸟在河里嬉戏。两岸树木葱茏,风景怡人。
这个拥有英伦风情的城市,与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864年,英国人在城市的中心建立以牛津大学的基督堂为名的教堂,基督城由此得名。大教堂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优雅精致,高耸的尖塔是基督城重要的地标与精神象征。尖塔中也仿英国圣保罗教堂,装设了12座钟,可演奏出不同的旋律,每周日上午定时鸣钟报时。
这个城市的街路上,大部分看到的是19世纪的建筑,呈现英格兰风格。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数是英国人,市区历史性的建筑都具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特色。英国人也以“英国之外,最像英国的城市”给了基督城一个定义。当当当驶过的有轨电车,让人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广场四周有艺术画廊及博物馆、纪念碑等。人们悠闲地坐在教堂前的石阶上,要么自在地晒着太阳,要么轻松地交谈着。大教堂广场的北面不远,是维多利亚广场,1903年设立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广场周围有市政厅、高等法院等,矗立有库克船长的铜像。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在1911年12月14日成为踏上南极点的第一人。
这一伟大的事件距今已整整100年。
英国的斯科特虽然比他晚到了一个月,但他们都将永远被铭刻在南极探险的英雄史上。
库克船长的雕像。他是发现新西兰的航海家。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气候温润清爽,使这里长年绿草如茵,繁花似锦。12月的基督城恰是一年中的好时节。绿树成荫,处处草坪,入目皆花团,放眼尽芳菲!
这是一个总想让人深呼吸的城市。空气中飘着树木和花草的清香。基督城公园众多,各种各样的公园数不过来。最大的海格公园总面积达182公顷,园内有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运动场所。此外,还有植物园、玫瑰园等。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绿化,4米以上的树木都一一记录在案。每年都举行花园和花卉评比,选出最美的花园和街道。
这是雅芳河畔的基督城市政厅。对了,基督城又称克赖斯特彻奇。雅芳河,也有称艾芬河的。
再一次,让我们虔诚祈祷,衷心祝愿基督城早日康复!相信基督城一定会美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