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股票 |
分类: 实战技巧 |
二、某只股票的股价跌破20日均线、60日均线或号称生命线的120日均线(半年线)、250日均线(年线)时,一般尚有8%至15%左右的跌幅,还是先退出来观望为好。
三、日线图上留下从上至下十分突然的大阴线并跌破重要平台时,不管第二天是反弹或者没反弹,还是收出十字星,都应该抛出手中的货。
四、遇重大利好当天不准备卖掉的话,第二天高开卖出或许能获取较多的收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请三思。
五、重大节日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调整手中的筹码乃至清空股票,静待观望。
六、政策面通过相关媒体明示或暗示要出整顿措施后,应战略性地渐渐撤离股市。
七、市场大底形成后,个股方面通常会有30%至35%左右的涨幅。切记不要贪心,见好就收。
八、国际、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趋向恶劣情况出现时,要早作退出准备。
九、同类股票中某只有影响的股票率先大跌的话,其他股票是很难独善其身的,手里有类似股票的话,先出来再说。
十、股价反弹未达前期高点或成交无量达到前期高点时,不宜留着该股票。
(天府早报)
《新年抄底三字诀之三策略:把握30%的机会》
法则1 市盈率在30倍以下
大盘的上升完全靠人气和资金推动,基本面不再是行情启动的主因,投资者需要关注影响资金面的任何信息。投资者选股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价值低洼。而选择估值洼地的时候以市盈率作为通常的考量指标。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倍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市盈率股票多为热门股,低市盈率股票可能为冷门股。
不管各家机构对于2008年的股指区间有何争议,但大部分机构都赞同2008年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个股是投资者较佳的投资目标。高成长与价值低洼同时具备的个股是各大机构关注的对象,同时个股如果有其余投资题材,将更加赢得资金的关注,如奥运、节能减排、高送股、期货概念等。再继而从中选择一些2008年动态市盈率在30倍以下且具有良好成长性个股,如赣粤高速(600269)、生益科技(600183)等。
法则2 业绩增长30%以上
截至11月6日,两市共有545家上市公司对今年的业绩进行了预告,其中预增345家,扭亏58家,预亏85家,预降30家。
业绩增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主营业务的增长。一种是股权投资收益、拍卖土地、报表合并等一次性收益的增长。如果业绩高增长依靠一次性收益所推动的个股,其业绩的高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难以吸引投资基金等主力介入,只能吸引投机性游资介入进行短线的“套利”。所以业绩对股价的影响仅是阶段性的,一次性收益占比过高的上市公司值得警惕。2008年,资产注入以及投资收益所带来的外延式增长效应将逐步减弱,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大幅增长的势头已接近尾声,内涵式发展将是驱动上市公司业绩增加的主要因素。
虽然2008年上市公司的业绩会比2007年增长有所下降,但随着流通股市值的不断扩大,市场逐步深化,预计成交量仍能稳健增长。2008年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增速将放缓,但有望维持在30-40%之间,2009年整体盈利维持20%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法则3 跌幅在30%以上
在11月调整以来,在所有的50多个行业中,跌幅最大的是有色金属板块,跌幅达到30%;而跌幅最小的主要板块是房地产板块,跌幅仅5.65%;其次是金融板块,跌幅为6.65%。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后,市场上很多业绩有增长的个股逐步盘出底部,成交量也同步放大,使市场呈现出指数不强、个股活跃的背离现象。前期随大盘大幅下挫而被错杀的很多具有相当不错成长性的个股,将再次纳入机构资金视野,特别是经过30%以上的下跌后,这些个股的泡沫被有效挤压,价值重新显现出来,对资金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如果行情出现反弹的机会,投资者可以侧重关注两类超跌股,一是成长性超跌股兼顾超跌蓝筹股。近期市场持续下跌,有些绩优股受市场环境拖累,也一度遭到恐慌性地抛售,如新能源、3G、饮食、化肥、环保、医药、商业板块中部分成长性良好的超跌股近期有望继续走强,可以关注其中线投资机会。二是股价遭到刻意打压的超跌股。如前期一些蓝筹股在三季度受到机构的大力追捧,导致股价过高,而这些超跌的蓝筹股近期也存在超跌反弹机会,如煤炭、电力、有色、钢铁、石化、化工等个股。
(南方都市报)
《江恩二十一条买卖守则》
设下止损位,减少买卖出错时可能造成的损失;
不可过量买卖;
不让所持仓位由盈转亏;
不逆势而为,市场趋势不明显时,宁可在场外观望;
入市时要坚决,犹豫不决时不要入市;
只在交易活跃时买卖,交易清淡时不宜操作;
避免限价出入市,要在市场中交易;
可用止损位保障所取得的利润;
在市场上连战皆胜后,可将部分利润提出,以备急时之需;
买卖遭损失时切忌加码,谋求拉低成本可能会积小错而成大错;
不要因为不耐烦而入市,也不要因为不耐烦而清仓;
赔多赚少的买卖不要做;
入市时设下的止损位不宜轻易取消;
多做多错,入市要等待机会,交易不宜过于频繁;
进出自如,不应只做单边交易;
不要因为股价过低而吸纳,也不要因为股价过高而看空;
避免在不适当的时候金字塔式加码;
如无适当的理由,避免胡乱更改所持仓位的买卖策略。
(上海证券报:伟民)
《0.1元面值股票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忽悠》
推出0.1元面值的股票,显然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忽悠。首先,它通过打乱目前的股票价格体系,给投资者一种“价格便宜”的感觉,从而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不仅如此,更加重要的是,推出0.1元面值股票的目的就是通过
“价格便宜”的表象,来达到高价发行股票的目的。可以肯定,那些发行价几元钱、十几元钱的上市公司是不会搞面值拆细这种把戏的,要推出0.1元面值股票的公司,其新股肯定是超高价发行,其股价少则八、九十元,多则上百元,甚至更高。如果按1元面值的股票来发行,肯定将留下恶性圈钱的骂名。因此,为了发行顺利,遂想出分拆股票面值的招数来,如此一来,股票的发行价格马上由八、九十元降到了八、九元钱,由二、三百元降低到了二、三十元,如此“低价发行”,投资者显然更容易接受。
(《证券市场红周刊》黄石皮海洲)
《愧对牛市》
我曾算过一笔账,如果你充分把握住了这波大级别行情赋予的炒作机会,2006
年可赚 10 倍,2007 年最少也有 5 倍。也就是说,两年内实现 50
倍以上的投资收益并非痴人说梦。
而让笔者感到遗憾和惭愧的是,由于没有准确地把握住市场节奏以及习惯性地操作失误,2007
年一年的收益率只有 50%。
这固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但我仍然要说,我辜负了这波行情。
与 2006 年以蓝筹股为主导的“二八”行情不同,在 2007
年的结构性牛市环境中,热点切换频繁,板块轮动现象明显,股指震荡更为剧烈。
归纳起来,2007
年的主流行情表现为以下三段:上半年题材股鸡犬升天;随后央企概念股一枝独秀,引领一波蓝筹风暴;最后是紧缩政策之下,中小市值股票的火爆升温。
如果你能敏锐地把握住这三波主流行情,2007
年的投资收益甚至有可能比2006
年更好。当然,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就比如说我,三段行情只抓住了其中一段。
同很多散户一样,热衷于低价题材股炒作的我在上半年春风得意,然而“5·30”几乎让煮熟的半只鸭子飞走。可惜的是,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并没有让我从投机的狂热中清醒起来,依然是沉迷于题材股的波段炒作,虽然偶有收获,但都是蝇头小利,不值一提。而正是这种贪图短线收益的赌徒心态,再加上传统思维的拘囿,让我错过了更大级别的权重股行情。悔之晚矣,当初对于国家如此明显的抑制投机的调控意图,我置若罔闻。一年辛苦,最终换来的是与心理预期形成强烈反差的寥寥收益,惭愧惭愧。
回顾一年来的得失, 有两点教训值得总结:
一要敏锐地把握住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中国股市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市,其总体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在很多时候,真正读懂政策意图要比技术和基本面分析都重要的多。
二要耐心把握主流行情,
少做波段。一般地说,对于主流板块的炒作,都会有一个相对充裕的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耐心持股能让你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频繁的高抛低吸是牛市获利的致命杀手,庄家最希望你这样做,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廉价的筹码并从容地高位出局。作为中小投资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证券市场红周刊》新泰张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