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念精华 |
成者为王 败者为寇
在近期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中,上市公司将此前由于投资券商所计提减值准备转回已成为一道风景线。如华茂股份在年报中,分别转回了对国泰君安和宏源证券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额合计将近4000万元;同为安徽上市公司的黄山旅游则转回了对华安证券2100余万元的减值准备。而在尚未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兰生股份曾披露2006年度实现净利润将比2005年度增长700%以上,原因是以前年度计提的部分投资减值准备预计可以转回。其2006年度的半年报显示,曾对海通证券计提了1.4亿元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而兰生股份2005年度的净利润不足2000万元,2006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也仅1200余万元。鄢ST信息2006年年报披露净利润达2900余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仅为1200万元左右,非经常性损益约占其净利润的59%,主要为以前年度对东方证券所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转回了将近1400万元。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无一例外都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股价翻几番的不在少数。
如果因此就得出上市公司投资券商是正确的结论,显然说服力是不够的,还是落入“成王败寇”的俗套。既然原来曾经计提减值准备,那就说明原来的投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失误,现在转回计提减值准备,靠的是股市行情的火爆,实际上是靠天吃饭,其中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如此幸运,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投资券商的钱打了水漂,如宁波海运2001年1月出资1.392亿元参股闽发证券,2004年5月已计提了480万元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可是后来闽发证券被托管,宁波海运的这笔投资血本无归。这样的上市公司为数并不少,这能不能说仅仅是运气不好呢?上市公司将募资拿去投资券商,本来就是不务正业,这说明上市公司资金太宽裕,不得不寻找别的投资渠道。其实当初投资券商也很热门,很多券商就是在那个时候大规模增资扩股的,而参股的主力就是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最有钱。如果股市行情再晚起来一年,不知还有多少券商要倒下,也就不知还有多少上市公司要遭殃。
历史是否还会重演
证券市场总是循环往复,历史现在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开始重演。由于雅戈尔、两面针等上市公司投资中信证券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几乎是一夜暴富;同时,吉林敖东、辽宁成大等上市公司投资广发证券也由于广发证券的借壳上市而获得高额预期收益,因此参股券商成了最佳投资选择。很多原来无人问津的券商股权现在成了香饽饽,虽然很多券商并没有上市的时间表,但其股权却屡屡在拍卖会上拍得高价。很多券商抓住有利时机增资扩股,而且漫天要价,现在参股券商的溢价很高,过去那种1元1股的投资已经不可能了,2元以下也不行了,投资券商的成本急剧上升,但上市公司还是趋之若骛。因为看到现在券商的好日子就断定投资券商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这一幕并不让人陌生,当初很多上市公司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纷纷投资券商的,现在历史又重演了,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人们现在都津津乐道雅戈尔的成功,其实雅戈尔的掌门人李如成当时心里也是不踏实的,他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李如成的投资之道是要投资就要能掌控所投资的资产,对于不能掌控资产的投资,原则上他都要退出。雅戈尔当年投资的券商还有天一证券,但是他成功地将股权转让出去了,因为当时他对券商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现在的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天一证券结果也落得个被托管的命运。其实李如成当初也想转让中信证券的股权,只是要找一个接盘者并不容易。这中间就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和运气在起作用,再者,如果不是股改获得流通权,中信证券的股权也不可能获得如此暴利。
现在投资券商亏损已成往事,但是券商仍然是一个并不稳定的行业,如果以后股市发生大的动荡,甚至发生股灾,那么投资券商仍然可能产生亏损。随着券商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旦发生券商亏损倒闭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可能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