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市漫谈 |
去年可以说是我国银行的上市年,中行、工行先后在沪港两地上市,并受到了海内外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创下了资本市场的多项纪录,工行更是开创了国际资本市场IPO融资之最。今年则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注定了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兴业银行首先掀起了中小银行上市热潮,并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在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阶段,该行分别以2240多亿元和9370多亿元的申购资金量,创下我国资本市场历史最高纪录。上市至今两个月稳健上行,4月2日报收27.94元,成为商业银行中仅次于浦发的第二高价股。此次中信银行发股总规模将超过72亿股,预计募集资金将达到40亿至50亿美元,大大超过兴业银行募集的资金额。依托中信集团的良好背景、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并举战略的初见成效,中信银行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诸多卖点,其发行定价及上市后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同时,交通银行7月前将回归A股市场,民生银行拟发H股,北京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也在为上市而摩拳擦掌。
上市固然为银行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以及展示形象和影响力的巨大舞台,但作为上市公司,同时也对银行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起彼伏的上市热潮中,有必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因为上市并不是终点。
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规模适中、经营灵活、盈利速度快等原因,中小银行更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此,这些银行的估值水平比大型银行要高得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上市,银行的稀缺性随之下降,面对更加理性、挑剔的投资者,银行惟有保持稳健、持续的盈利能力,带给股东最大的回报,才能继续得到投资者的追捧。
另一方面,银行上市后,将自己置身于公开、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下,管理能力能否迅速跟上至关重要。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在该行上市后表示:这标志着该行从此进入了中国主流资本市场,将接受新的检阅,迎接新的考验,展开新的征程。而对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银行来说,还要接受国际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更加严格的监管。招商银行在完成香港上市后总结分析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包括理念、体制、方法、手段等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海外上市迫使内地银行按照国际标准提升国际管理能力。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该行进一步提出了“面对银行业出现的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将正视危机,防范风险,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调整和管理国际化”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上市是把“双刃剑”。我们希望各家银行按照国际标准,真正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规范运作。随着我国各类银行上市数量的日趋增加,将带动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前一篇:四大行业一季度业绩有望劲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