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研究
电力板块部分个股评级
公司目前正在与大股东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积极商讨、制定未来机组收购计划,原则上,收购计划将以对公司和大股东双方都有利的方式出现。
我们从公司和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两个角度对收购进度进行分析,预计2007年公司有望收购3台机组,此后每年基本保持2-3台左右的收购速度。
2006年第四季度三峡水库蓄水水位升至156米后,水电机组单机出力达到额定功率,发电量同比上升。结合对公司收购三峡机组进度的预测,并考虑到水头上升对发电机组利用率的拉动,我们预计2007-2013年公司发电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左右。
公司的水电享受非常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区位优势。
2006年10月公司收购广州控股11%的股权,标志着公司启动了投资收购外部优质发电资产、拓展电力业务的发展战略。即将拉开大幕的“电网920资产出售”为公司提供了一个继续实施这一战略的大舞台。
2006年7月公司增发后收购了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公司35%股权,国投广西北部湾发电公司35%股权和安徽淮北国安电力公司35%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电力资产达到六个省区,总装机容量和权益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597万千瓦和257万千瓦,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在“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背景下,国投电力将继续担当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进行旗下电力资产整合的平台,未来将继续得到大股东的支持。
随着公司新收购机组的增加,公司的估值水平将逐渐向主流大电力公司回归。
2006-2008年预计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5、0.65和0.69元(保守估计,暂不考虑大股东继续注入资产),公司股价明显被低估,我们给予其“推荐”的投资评级。
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商,电厂分布在辽宁、山西、北京、河北、宁夏、四川、云南、上海、浙江和甘肃等十个省市自治区。
公司水火电源搭配合理,而且火电项目多为坑口电厂,具有燃料成本优势。公司部分电厂的上网电价低于当地标杆电价,在未来的竞价上网中将具备较大优势。
股改中,国电集团表示将以国电电力作为集团全面改制的平台,在履行相应法律程序后,将通过资产购并、重组等方式把集团优质经营性资产纳入到上市公司中。
随着“920电网资产出售”的逐步深入,国电集团有望首先购入第二大股东辽宁电力目前持有的国电电力的股份。在股权调整完成后,国电集团注资预期将逐步明确,公司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06-200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4、0.48和0.54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3.8、12.6和11.2倍。DCF估值表明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应在7.7元以上。考虑到在集团支持下公司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给予其“推荐”的评级。
2006年1-9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51亿元,同比增长7.98%;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9.07亿元,同比增长20.05%;实现净利润34.55亿元,同比增长13.25%,实现每股收益0.29元。公司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售电量的增长和平均结算电价的提高。
受益于“电煤联动”,公司平均结算电价同比提高了8.01元/千千瓦时,达到333.93元/千千瓦时。
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为21.96%,同比上升了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国内煤价在2005年达到高点后逐渐回落,火电企业的成本压力缓解,公司平均售电单位燃料成本同比下降了1.22%。
公司项目储备充足,在建和规划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太仓电厂两台600兆瓦燃煤机组、岳阳电厂两台300兆瓦燃煤机组、上海燃机电厂三台390兆瓦燃气机组以及四川水电所属小天都水电站一台80兆瓦机组已于今年陆续投入商业运行,新增权益发电装机容量2077.8兆瓦。2007年这些项目的产能将得到充分释放。此外,华能上安电厂三期项目(2台600兆瓦燃煤机组)以及华能淮阴电厂三期项目(2台330兆瓦燃煤机组)获得国家核准批复;涪江红岩项目(2台12兆瓦水电机组)获得四川省核准批复。
公司的大股东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实力雄厚,拥有众多赢利能力较强的电源资产。我们认为,作为华能集团在国内进行资本运作的平台,公司将有望获得持续的支持。我们预计,公司2006-20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3、0.47和0.53元。我们给予其“谨慎推荐”的评级。
本文摘自网络,由本人整理,感谢原文作者。
后一篇:如何看待国寿的高价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