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四)
(三) \pnb0对主要技术分析流派的恶毒攻击
1、技术分析存在根本缺陷的一个生动表现,就是技术分析界本身的"内讧"
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技术分析家之一,J·韦尔斯·王尔德爵士一度凭着其在数学上的扎实功夫创立一整套技术分析的思想、理论和工具。在1978年出版的《技术型交易系统的新思路》中,王尔德巧立名目,一口气创立了一系列的技术分析预测系统,其中包括相对强弱指标、趋向指标、变异率、商品选择指数、短线买卖系统、摇摆指数、动量指标和止损点转向操作系统。其中,相对强弱指数RSI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最得力",也最广为流行的一种技术分析工具,而作为衡量市场气氛的指标,趋向指标DMI则是王尔德自认为最有成就,也最为实用的一套技术分析工具。对于系统型交易商来说,韦尔斯·王尔德爵士的著作是必读书。
不过,由于存在根本的缺陷,王尔德爵士创立的所有技术分析工具对于市场预测而言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对此,王尔德本身也无可奈何。或许,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好办法。经过多少年的摸索,王尔德终于看破红尘,索性义无反顾地抛弃自己所创立的一切技术分析理论,在1987年发表具有革命意义的《亚当理论──最要紧的是赚钱》著作。本着"思想致富"的思路,王尔德首先强调"顺势而为"的重要意义,认为若想在证券市场上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放弃对于市场的一切专门分析,以绝对无知无识的立场置身市场,彻底向市场本身所表现的价格趋势屈服;至于其它一切技术分析系统,由于它们在性质上都属于武断的或者主观的预测工具,所以,必须全部抛弃。尽管RSI看起来可以帮助预测价格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但是投资者要知道的却是市场趋势的实际上涨或者实际下跌,而非"应该"上涨或者下跌,因此,同时未了防止自我干扰,和其它所有技术分析的鸡毛蒜皮一样,RSI对于发财致富毫无用处。有鉴于此,王尔德运用市场本身的趋势作为预测市场未来趋势的基础,根据相反影像的原则提出一种自动测市系统,并辅之以十大买卖戒条。
中国有句老话讲得好,叫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时至今日,作为一系列技术分析思路、理论和工具的开山鼻祖,技术分析家王尔德爵士早已将其弃之如敝屣,而一直作为门徒的经济学教授、武断的技术分析家和自认为是的证券投资者却还奉之若神灵,言必称RSI,以致把鸡毛当令箭,实在别有一番讽刺意味。看起来,有必要用铁锤从事技术分析。
2、波浪理论是一门精致的伪科学
首先需要强调,作为波浪理论的始作俑者,艾略特揣摩股市的行为理论是在加利福尼亚老家漫长的养病期间。1938年,艾略特在第1部著作《波浪理论》中开宗明义地宣言:"市场依据本身规律运行。假如没有规律,市场便会无所适从,市场亦会消失于无形。"根据观察,美国证券市场依据一定的波浪形态周而复始地有规律地露面,明显受到所谓"大自然的规律"控制。于是,艾略特于1946年完成第2部著作,露骨地将波浪理论提升而命名为《大自然的规律──宇宙的秘密》。1978年,柏彻特和弗罗斯特合著《艾略特理论》,遂成为学习波浪理论的经典之作。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3个重要方面──形态、比例和时间,其重要性依上述次序等而下之,理想的情形是波浪形态、比例分析、时间目标3个方面不谋而合:证券市场遵循着一种周而复始的节律,先是1、2、3、4、5五浪上涨,随之有a、b、c三浪下跌;菲波拿奇数列是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数学基础;艾略特把趋势的规模划分成9个层次,上达覆盖200年的超长周期,下至仅仅延续数小时的微小尺度,但是基本的八浪周期总是不变,而在日线图上,波浪理论家从重要的转折点出发向后推算,预测未来的顶部或者底部应该出现在一系列菲波拿奇日上。
这里,想给波浪理论家出3个"难题":第一,证券市场先是五浪上涨,随之三浪下跌周而复始运动的最初起点是否就是证券市场的成立之日,因为好像所谓修正浪,顾名思义就是对特定趋势的修正,而且必须主要趋势在前次要趋势在后;第二,波浪理论方程式的解是否具有唯一性,因为波浪理论家批判其它波浪理论家的最常用手法,就是假设其它理论家及其证券分析正确而有效,则会违背波浪理论的一系列的游戏规则云云;第三,江恩理论的基本哲学是市场的时间和价位存在着数学的关系,时间等于价位,价位等于时间,价位和时间可以互相转化,它是否和波浪理论关于形态、比例和时间之间重要性依次序等而下之的分析矛盾。总之,特别对于艾略特波浪理论家而言,除非能够自圆其说地解答出3个"难题";否则,我也打算一言不发。
按照波普尔的逻辑,波浪理论家坚信的是一种简单类比推理:既然自然科学家的目的是发现大自然的规律,通过预见大自然的进程来控制和改造大自然,那么,也应该存在一种社会科学,它的目的是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并按照社会规律来改造社会;至于证券市场,也会"依据本身规律运行"。质言之,波浪理论是证券分析家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简单炮制。其次,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表示,和其它社会科学家一样,艾略特波浪理论家费尽苦心希望维护"方法的统一",但成果十分有限,努力的结果仅仅沦落为自然科学的拙劣复制品。所以,艾略特露骨地将波浪理论提升而命名为"大自然的规律──宇宙的秘密",实在是一种错误的比喻。最后,索罗斯指出,就拿一位依据艾略特波浪理论从事预测的技术分析家柏彻特来说,尽管已经成为当代的预言家,但是,其预测能够撼动行情──事实上,1928年形态与1987年1月23日的形态之间,所以有差异,柏彻特自身由于能够对其主题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必须担起大部分的责任。
之所以认为波浪理论是一门精致的伪科学,主要是因为:(1)波浪理论方程系的解完全可以具有多元性,因为市场趋势的规模可以划分成多种层次、波浪形态具有多变性、可以滥用"X浪"的辅助性假设方法、"既可以把波浪组合成更长的波浪,也可以把波浪细分成更短的波浪"。之所以说波浪理论是一门伪科学,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波浪理论方程式解的多元性决定了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正确:波浪理论并没有任何错──问题是波浪理论家。换言之,在证券市场趋势的任何形态、比例和时间上,同时提出上涨、平盘和下跌的不同预测,居然都可以奇妙地符合波浪理论家的所有游戏规则,因此,波浪理论是永远不可证伪的假科学。事实和理论表明,波浪理论是一种最富弹性的测市工具,因为一般的投资者可能都有一种共同的经验教训:每天翻开证券报,都可以发现波浪理论家中既有唱多的,也有唱平的,还有唱空的,而即使对于截然相反的结论波浪理论家居然也都宣称自己的分析正确而有效。对此,约翰·墨菲也在《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中承认: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人都觉得艾略特波浪理论过于玄奥,难以把握。再拿波浪理论的当代掌门人来说,柏彻特在1994年一度宣称上证指数只有有效击穿300点之后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大牛市,实际上7月29日的最低点仅为325.89点,估计波浪理论当代掌门人的错误分析也会符合波浪理论的游戏规则吧!按照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逻辑,艾略特波浪理论家最要害的症结在于:撇开可能的"硬核"不说,波浪理论家在"保护带"上可以大做手脚,其中包括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消极性质的"辅助性假设",把证券市场的"反常情况"对付得完全符合硬核理论。由此可见,波浪理论是全世界证券分析领域最成功的卜筮术之一,也是最大的骗局之一,而波浪理论祖师爷艾略特简直就是全世界证券分析领域最成功的阴谋家之一。(2)从"应用理论的初始条件"看,波浪理论家提出的初始条件也不科学:波浪理论原本应用于股市平均价,在个股市场并不同样有效;波浪理论在具有广泛信仰者的市场上最有效。(3)可操作性差,也不仅仅因为波浪理论原本应用于股市平均价,在个股市场并不同样有效。香港波浪理论家许沂光也指出,假设只列出一种数浪的可能性,则包含的意义只有一个:尚未把握波浪理论的真粹,或者根本不懂波浪理论。所以,相信老子的名言也是艾略特波浪理论家的最大隐私:"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其中,还有必要再次根据波普尔的逻辑对于艾略特波浪理论做出一针见血的最后攻击,因为科学和伪科学的界限在于科学具有可误性,而伪科学绝对无误。在证券市场上,要求证券分析的绝对无误不是科学者的态度,而是一种宗教信仰者的态度。波浪理论伪科学以绝对无误性为目标,并且以独特的方式巧妙地达到了这一目标。但是,绝对无误并不是什么优点;相反,它恰恰是波浪理论伪科学的致命弱点。波浪理论伪科学之所以绝对无误,并不是因为它表达了确实可靠的真理,而是因为经验事实无法反驳它。在证券市场上,波浪理论伪科学能够分析一切;在市场趋势的任何形态、比例和时间上,同时提出上涨、平盘和下跌的不同预测,都可以"科学"地符合波浪理论家的所有游戏规则;因此,任何经验事实都能证明波浪理论伪科学绝对无误:这就是艾略特波浪理论之所以成为伪科学的根本原因所在。〔未完,待续〕
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五)
3、"组合投资理论"是20世纪证券分析界最大的丑闻之一
整体而言,风险和报酬是影响投资的两个基本因素,关于证券市场分析的一系列分支派别正是由此而来。作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奠基者,哈里·马尔科维茨1952年发表《投资组合选择》论文,首次将数学上的线性规划系统地应用于给定条件下的股票投资组合问题,以分析风险和报酬及其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均值-方差理论的基本框架。1958年,默通·米勒和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发表《资金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以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哈里·马尔科维茨的门徒威廉·夏普,以及约翰·林特纳、简·莫辛分别在1964年、1965年和1966年经过对于股票市场价格机制的突出研究,提出资本市场理论或称资本资产价格模型CAPM。鉴于原始资本资产价格模型的缺陷,费恩切尔·布莱克将其扩展为零β资本资产价格模型。1976年,史蒂芬·罗斯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原始资本资产价格模型和零β资本资产价格模型的基础上,创建具有互补性质与更具一般意义的套利价格理论或称套利价格模型APT。至此,系统的"新投资技术论"体系或称"组合投资理论"最终全部出笼,并且伴随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市场化而逐步风靡于国际证券分析界,以致一系列根本不掌握组合投资理论的同行也趋之若鹜。由于对于新投资技术理论的杰出贡献,纽约市立大学哈里·马尔科维茨教授、斯坦福大学威廉·夏普教授和芝加哥大学默通·米勒教授还因此共同获得1990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说技术图标分析属于几何时代,技术指标分析属于算术时代,那么,组合投资理论或称新投资技术论的一个重要功绩则是引导证券分析界过渡到了高等数学时代。但是,我的一个最基本观点对此却毫不领情:"组合投资理论"是20世纪证券分析界最大的丑闻之一!
具有深沉学术色彩的"组合投资理论"存在一系列缺点、偏见和不足:
(1)不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价格模型或者套利价格模型,所有的组合投资理论都以一系列的假设为前提。在承认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认为组合投资理论经过实践检验是错误的结论,反而更加错误,因为在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组合投资理论所界定的应用对象。组合投资理论只好拿到天堂去应用。如此以来,不仅影响它们在理论上的科学性,更在实践上存在致命的缺陷。
(2)组合投资理论的基本缺陷,在于它们用以衡量风险和报酬及其关系的简单的数量尺度存在致命的错误。首先,组合投资理论对于风险的界定有问题。因为"收益的不确定性"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应该是"损失的确定性"。其次,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也是组合投资理论家研究风险和报酬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股票能否买入的简单问题,组合投资理论家最典型的滑稽答案是:假设你有10万,可以买入5万;假设你有100万,可以买入50万;假设你有1000万,可以买入500万;假设你有1个亿,则可以买入5000万元;而如果你仅有1万,也可以买入5000元。就是说,同一股票,可以分别买入5百、5千、5万、50万、500万、5000万、5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最后,组合投资理论家经常运用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风险的度量标准。但是,其最大缺点是在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时无法表示风险和收益率的关系。此外,收益率的标准差度量的其实只是收益的变异性,因此,用标准差度量风险是指:投资者所规避的只是报酬的离散程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而且,投资者对于巨额收益和超额亏损所持的偏好程度必须一致。不过,在证券市场上,假设偏差原因是由于实际收益好于预期收益,那么,投资者还将其看成所谓"风险",未免就象组合投资理论家一样可笑了!
(3)由于利用过去的价格波动资料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因此,新投资技术理论其实具有浓郁的技术分析的味道。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美林证券、价值线投资公司每年都会算出并且提供数以千计上市公司的β系数。但是,一方面,整套资本资产定价模式乃是根据事前或预期的情况而建立,但事实上所拥有的却只是一些事后或过去的资料,因此,在使用以往的资料去推算β系数后,所算出的β只能代表股票过去的变动性而已,至于个别股票相对于平均风险股票的变动程度依然不得而知。另一方面,正如巴菲特举例指出,如果1973年至少价值4亿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市值──10年之后,其市值实际为20亿美元──下跌50%为4000万美元,此时买入会比以8000万美元买入价值4亿美元更加没有风险,而按照β系数法,据说以4000万美元买入价值4亿美元的股票居然会比以8000万美元买入的"风险"更大,因此,新投资技术论及其β系数法未免荒谬。
(4)组合投资理论"与生俱来"的根本缺陷从它们的根本思路上可以窥见一斑。如果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成问题,那么,何苦要煞费苦心地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以上的篮子里。正是由于首先承认没有把握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满腹经纶的纽约市立大学哈里·马尔科维茨教授、斯坦福大学威廉·夏普教授和芝加哥大学默通·米勒教授才出此证券分析"下策",建议投资者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遁辞知其所穷。我在《投机经济学》著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名鼎鼎的所谓组合投资理论,其实不过是一群蹩脚的西方经济学教授冠冕堂皇的证券分析遁辞而已!另一方面,来自纽约的"巴菲特研究家"劳伦斯·坎宁安也指出:"巴菲特在许多方面都和30年来大学课堂上的讲授以及华尔街的实践相矛盾"。与组合投资理论家的意见相佐,巴菲特认为持有几种有价证券所冒的风险要比持有许多种有价证券的风险小:"集中的有价证券会降低风险,因为这会提高投资者在投资前对某家公司的研究深度。"
简单地说,对于组合投资理论有必要进行"内部的批判",因为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违背最起码的生活常识。运用科学归纳法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全世界的村妇赶集卖鸡蛋,肯定都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与此相反,满腹经纶的马尔科维茨教授、夏普教授和米勒教授还居然由于坚持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简直是20世纪证券分析界的最大丑闻之一!看起来,还是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的高论掷地有声:"科学家享有比他们应该拥有的更多的金钱、权威和性吸引力。在他们的领域里,甚至连最愚蠢的方法和最可笑的结果也被蒙上了神圣的光圈,现在是打掉他们气焰的时候了。"当然,如果费耶阿本德专指组合投资理论家可能就更好了。
最后,如果一定要从整体上对于组合投资理论或称新投资技术论做出科学的评价,那么,我认为用"跳蚤药理论"最恰当不过了。《笑林广记》讲:一人卖跳蚤药,并且挂出"卖上好蚤药"招牌,问何以用法,答曰:"捉住跳蚤,以药涂其嘴,即死矣。"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纲领"由作为基本理论的硬核和保护带组成,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指出,其中后者包括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辅助性假设,以及应用理论的初始条件。运用拉卡托斯的逻辑,可以得出结论:"捉住跳蚤"就是组合投资理论的初始条件,"以药涂其嘴"就是组合投资理论的辅助性假设,"即死矣"就是组合投资理论的硬核,所以,组合投资理论简直就是"上好蚤药"理论。如此以来,甚至就连最愚蠢的方法和最可笑的结果也被蒙上了神圣的光圈!〔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