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俗世修行 奇幻轮回
标签:
道士下山影评王宝强陈凯歌张震 |
分类: 娱乐圈—娱乐八卦影音评论 |
(文/小义大道)
第五代导演中,陈凯歌是最具有文学情怀的那一位,从以往的那些作品到今天的《道士下山》,故事的展现都是在经历了世俗世界后释然的彻悟。它的艺术价值在于作品借助了文学的框架,抓住了原著的文学精神和思想,并提纲挈领的得以传神表达。所以在陈凯歌的作品里,都有着他定有的个人风格,在电影技巧的运用上,摄影、叙事的节奏与深度、留白、意境、夸张和寓意,都是值得回味推敲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变得更有价值。这就是文学性,这就是艺术性。
也许是自个学会了装逼,现在对这类高逼格的文艺范儿电影尤为喜欢,而对陈凯歌《道士下山》这种“戏说武林,道化人生”的态度特别敬畏,功夫打得有模有样,意境造得有“声”有“色”。小道士下山,再上山,在这一个轮回中,将山上的纯粹和山下的五彩斑斓描写的极为生动。以一位看客的视觉,经历武林中的正邪善恶、江湖里的贪婪私欲,男女之间的激情、朋友之间的基情……世俗之后,而旁白则显出态度,对贪欲邪恶黑暗的批判和鄙弃,最后道化出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就是以这种蒙太奇技巧带来半喜半忧的形态,展现在浮华的社会里一个纯粹之人的修行轮回。
陈凯歌把徐皓峰的原著进行了精简选取和小小改编,呈现出来的有一些庸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很热闹的东西,但最终的重点还是放置在了人心善恶以及道家思想修养和传道之上,这与徐皓峰原著中的精髓有着如出一辙的联通。影片故事结构上,简化了何安下的身世情节,删去了政治因素,重点塑造了周西宇和查老板两人,而整个情节则是分为了三个段落:小道士下山进店见义勇为、牵连进彭家恩怨拜周西宇为师、找查老板一起寻彭家报仇。初出茅庐的小道士踏入江湖世界后的奇遇引动各界人物现身,以武求道的串珠式展开、结合,天马行空的通过各种奇特意象来展现太极和形意的关窍境界。
在架空和剥离了时代之后,三个段落虽然表面显得脱节不连贯,但通过王宝强饰演的何安下这个人物以看客的身份先是表象串联,再用江湖里的侠与义、武术里的精与神,进行意念相通。在这个过程中,陈凯歌先是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对人之私欲道德进行批判谴责,在王宝强那纯粹不沾染任何世俗的一阵阵笑声中,达到喜剧效果,同时以黑色幽默对恶进行厮杀。
而在后大半段武术为主的戏份中,采用了奇幻的影像风格来凸显硬派武侠的魅力,打斗的灵动与特效的幻境完美结合,蕴透着古典的美感。每一位武者在片中的招式和功力,都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质和因果走向,再加上景色的映衬,更加丰富了人物的生命属性。这个阶段特效的运用也是尤为显得重要,因为它更多的是在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以及武学更深层次的内涵,虚实相间其实很有嚼头。
影片之所以大段落的展现武功,是因为“不离不弃,不嗔不恨”、“人生就是上山下山”这类武学精神,才是影片想要强调的生命大义。何安下经历的下山上山的生死轮回,他见了众生,见了情欲,见了善恶,也见了自己。在他经历了形形色色的执念和恩怨、拜过了一个接一个武功卓绝的师傅之后,其实就是要学会放下。正如王学圻对他那“唯有放下才能解脱”的点化,最终领会“道”的真谛!
小道士漂流于武林,经历一场奇幻的轮回。这虽然是在展现一个小道士的修行之路,虽然影片背景设置的民国乱世,但处事的道理与修行的境界是可以放在任何时代的。那么多鲜活的人物,那么多精彩的武打视效,全都是陈凯歌为了表现他电影文学,为了传递道家思想,让身处俗世的我们领悟真理、找到回去之路的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