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速食年代的一抹惊鸿(图)

(2010-06-25 08:23:18)
标签:

小义大道

80后

刘冬

陶帅

李芳芳

奥运

天长地久

香港回归

张国荣

娱乐

分类: 娱乐圈—娱乐八卦影音评论

《80'后》:速食年代的一抹惊鸿

《80'后》,今天开始在全国上映。看完这部片子我更愿叫他的原名《天长地久》,也许不同的人能看出不一样的意思。导演李芳芳用她独特的视角,展现了80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爱情的理解。有人从中看到了80后所经历的那些“光辉年华”:97香港回归、申奥成功、非典、奥运还有那些标记着年代烙印歌曲彩色铅笔,一幅记录着岁月和历史的画卷依着年代缓缓展开。有人从中看出了80后所经历的那些心灵痛楚:单亲、出国潮、在日新月异社会变更中找不到自己。更有人看到了80后对于爱的迷茫与坚守:为爱冒着生命危险冲进非典病房,为爱不惜与人结仇,为亲情泪流满面……还有将其归为:80后的奋斗史,有人把它最终定位为:大气的爱情。可我觉得不尽然,爱情已不足以本片的感情,只有一个词可以概括《80'后》的主旋律:爱。

《80'后》:速食年代的一抹惊鸿

《80'后》:速食年代的一抹惊鸿

    电影中有句话“绝望的渴望被爱,却又不知如何去爱”,这大概是对80后也是对影片最好的诠释。爱是人生永远的主旋律:死在车祸中的爱,遗失在童年记忆中的爱,爱恨交织的爱,饱含着血水的亲情之爱……才是影片引人入胜的亮点。对于爱,男主人公带有伤疤的心苦苦想要寻求天长地久的爱,因而坚强的外表下有颗脆弱的心,更怕失去爱情与亲情!在这个万变的社会想要寻求不变都已是那么的艰苦,天长地久又怎会那么容易,还好女主人公没有被改变,反而在那些万变中变得更成熟,更懂得如何去爱,与其说是80后奋斗史,不如说是爱的蜕变史。

《80'后》:速食年代的一抹惊鸿

绝没有无病呻吟式的小资情节,文艺青年们已将其80后的心灵痛楚,我倒不赞同。那些残酷的现实,必然的、意外的,都是爱的史诗中一章华丽曲谱而已。60后、7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也在同样面对或面对过残酷的现实,只是残酷的缘由已改变,托尔斯泰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在年代的残酷与不残酷轮回中同样的合适。

 

杭州西湖的美景,那些烟雨连绵的天气似乎与女主人公的刚烈格格不入,但的确像导演所说的“杭州应是个有故事的城市”,那里美得让人心碎的景,配合上导演心底那透明干净的爱,可谓珠联璧合!整个影片的画面感极强,很难看出是刚从作家转为导演的处女作,画面干净纯粹,每一景都像是精雕细琢,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可以理解导演想将每个细节表现得完美的良苦用心。没有流水也没有大悬念让整个故事扣人心弦,在情伤处甚至要忍不落泪。

《80'后》:速食年代的一抹惊鸿

在这个速食闪婚一次性的社会,天长地久这个词听起来真可怕。在瞬息万变社会中,现代人需要沉淀与停下来思考的空间,前段时间因为一个张悟本,绿豆价涨价跌,就暴露社会中那些脆弱与心灵的恐慌。请看完本片试着留给自己那么一点点清明,去懂得爱,去读懂生活的细枝末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