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在吃的问题上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中国的菜肴素来有四大风味,八大菜系之说,世界上能与中国菜肴并驾齐驱,美名同传的也只有法国大餐了,此时,美食不仅成为了一种文化,还具有了社交功能,同时跟筵席扯上了关系,婚宴更是重中之重。
在具有传统观念的中国人眼里,结婚是一生中最为神圣的事情,神圣的事情必然就要隆重,宴请宾客喝喜酒吃喜宴可以说是整个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于是乎,各个大小的星级酒店的预定已经从年初排到了年尾,满满当当,要奢华的有奢华,要排场的有排场,要气氛的有气氛,只不过,对于越来越讲究新鲜感的新人来说,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变化显然是不够的,君不见,更具创新意义,一并汲取了西式婚宴精华的自助婚宴,游艇婚宴,户外婚宴等等早已锁定了自己的目标群体。
有时候,吃饭也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打个比方,说是请人吃饭,重点却不在饭上,讲究的是菜品的味道与精致程度,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是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
好吃,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吃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如插花与室内装饰,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而相形之下又都是小事。不过,有好事之人曾细心地将吃划分为了十大境界,分别是:果腹,饕餮,聚会,宴请,养生,解谗,觅食,猎艳,约会,吃到最后便是“独酌”,吃什么已经是不太重要了,关键是一种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个时候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外面还是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者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遗憾的是,此情此景恐怕在梦里才可以见到。
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曾说过,“自从罐头食品问世以来,要享受饮食文明,只有到中国去,中国文人历来喜欢吃,也喜欢谈论吃,描写吃。”饮食是文化的一种,即使贩夫走卒一名,考不出吃的哲理,但也知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钱钟书就以其一贯的俏皮如是说:烹饪是文化在日常生活里最亲切的表现,西洋各国的语文里文艺鉴赏力和口味是同一个字taste,并非偶然。
张爱玲也曾说过:我觉得发明炒菜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几乎只要到菜场去拾点断烂菜叶边皮,回来大火一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立论还算公允。陆文夫也说,美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绘画,雕塑,工艺,文学,甚至和音乐都有关联,将饮食视为大文化,则有些夸张之嫌了。相比之下,不免学着张大千斩钉截铁的语气宣告:吃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