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义大道:什么是好的公关稿

(2009-02-21 16:57:10)
标签:

公关

广告

公关稿

杂谈

分类: 事业圈—网络互动整合营销

对于一个公关从业者或者,准确的说对于一个PR写手来说,这个问题回答可能并不难。

正是因为简单和基础,所以当真正让你作答的时候,你又能说出来几条呢?希望,现在,就是现在。你,屏幕前的你,想一想,一个好的公关稿,要具备几个主要条件呢?
    如果你只能说出商业味道不要太浓这一点的话。我虽然不是什么高人,但基本大概也可以告诉你,你才刚刚入门呢。
    其实这个问题未必如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在具有一定新闻性,满足媒体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商业信息弱化,让读者读起来不讨厌,认可,或者干脆就认为这不是软文。

第二,文章要有可读性,当时很白话的说的是“要有深度,要有该领域的专业性,让读者觉得读起来有东西,有料。”事后很后悔,怎么说的这么笼统与混乱。
   
    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想写好稿子,也要跟厨师好好学学。关于好的公关稿的几个主要“食材”与“调料”,不周全之处还望各位食客多多指教。
    第一,可读性。对于一道精美的公关大餐来说,可读性犹如食材一样,其优劣程度最为重要。首先要有可读性,不论你写的是财经类的文章,需要严密逻辑分析与详实的数据支撑,还是关于时事类的不同观点表达,都无一例外的要求文章要有可读性。也就是有点“料”,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看过你的东西来获取他想要的东西,看到新的、有意义的、不同以往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大部分人愿意去看三联的原因,我们都希望通过记者和编辑的眼睛去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与见解。

    第二,的没味道 技法娴熟的大厨是精品菜肴的不二保证。而良好的写作手法,也犹如公关稿的操刀手
    平铺直述式的商业软文已经走到了末路。所以,如何将包含商业信息的文章写的不那么商业,一直是公关写手的必修课。不论是炒概念、举例子,还是做评论,各种商业软文的写作技法一直是写手们互相交流的法宝,各种写法,文风,技法也随着一代代写手的千写百练逐渐成熟与丰满。而一篇通过“加工”的商业软文,无疑可以“欺骗”过读者而获得良好的认知。这自然也就成了好的公关稿的必要条件。

    此外,其实还要加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要点,就是本人一直崇尚的公关稿要有灵魂
    灵魂就是大家所谓的策略。做为写手,写一篇稿子并不难,但是难就难在了如何让稿子在既不商业味道很浓的情况下,还能把策略层面的意图表达清楚。如何将策略提炼后,精确而恰倒好处的“放”进稿子里,也就成为了最锻炼和衡量写手水平和稿子优劣的标准。

    第三,新闻性。一道大菜必不可少的是配菜,红花尚需绿叶配。好的新闻要素绝对比配菜更重要。

    大部分读者都愿意将目光放在具有时效性的事件上,而这正是新闻的魅力。所以,由此导致了大部分商业信息的传播也都愿意“借势”热点新闻与话题,以此添加传播效果,吸引更多的眼球。而在执行过程中,大家也都体会到了具有新闻性的公关稿多受媒体的喜欢。新闻性也自然成为一篇好的公关稿的要素之一。

    第四,“”“的笔法。美味的大菜都是艺术,而从美食到艺术,通常就缺少那一点提味

    幽默的风格,靓丽的文字,一直是新时代传媒所乐于接受的东西。不论是欧锦赛时,北京某体育报纸出的“斗欧前传”,还是蜀地某报纸的“寻枪”报道,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当然,幽默的风格不是指彻底的幽默小说化,而是在传统的新闻叙述方式上添加上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与概念,靓丽的文字当然也会为全文起到“提味”与“点睛”的作用。

    第五,媒体契合性。美食从来都是苛求完美的,就连盛放的器皿都是要精雕细刻,反复挑选的。

    再好的稿子也要发对地方。这句话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一语道破了媒体契合度的要求。相信任何人都无法想象一篇三联风格的文章,发到人民日报类的媒体上会是怎样的灾难。所以,一篇好的公关稿,在刊登时一定要契合传播媒体的一贯风格,以免明珠暗投。这也说明了,在某些媒体的操作中,专稿专供是多么的重要。(做PR写手的人,我想大多希望给三联之类的媒体写专稿吧。那种荣誉感啊!)

    当然,其实还有其他许多许多要点,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不知道扯了这么多,各位还有什么补充的。本人刚刚入门,对于某些事物的认识上还是存在许多偏差的,希望各位看官能多多指教。以求共勉。

第六,新闻稿的时间点。美食从来都是有段最适合得时间去供品尝的,吃早了烫掩盖了美味的品嚼,吃晚了美食又平实而无味。


    最后,说一句,“PR之路漫漫,不知何处是彼岸 —— 慢慢走吧,您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