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时代

(2008-08-21 23:42:14)
标签:

杂谈

分类: 事业圈—网络互动整合营销

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出版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让互联网内容整合变得有其价值。但如何让这些整合的劳动产生价值。

草根网是一个针对互联网从业用户的网站,主要收集关于互联网业内动态、产品、运营分析、案例解析内容聚合的草根媒体。每日PV开始大家将焦点更多的集中到广告,向草根网这样的个人网站除了类似google adsence的广告收入几乎没有其他来源,但也仅此是打平成本而已,大家都是靠着热情才继续坚持。
infoQ中文站是一个技术型的论坛,其主要是将国外关于技术或者开发过程的文章经过翻译介绍到中国。
主要收入来源,广告、办展会(来自infoQ总站的汇款)

由于版权的意识问题,在中国互联网通过信息聚合解决信息不对称而出版内容盈利的可能性很小。
不要用互联网这种本身颠覆传统出版的形式重复传统传媒所做的事情。

中国应该结合制造业的优势,学习Amazon通过kindle这样的硬件,整合自身媒体中不可复制的内容(通过数据格式)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又可以体现中国劳动密集型硬件复制低成本的优势。
题外话:kindle被愁虫满志同学看做是过渡产品,孟岩同学补充道,是旧的媒体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不能及时调整,kindle的出现为他们赢得了调整的时机。kindle是传统媒体最后的救命稻草。(版权得到保护取得收益)

投资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VC都在向PE转向,把精力集中在大的项目上。对于种子期的项目没有经历关注。
关于股份的问题。
对于有稳定营收的传统行业:
1、通过营业收入和行业平均市盈率计算市值
2、根据你的融资要求核算比例。
3、融资额通常是根据你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提出。需要和股比综合考虑。

对于大多数互联网没有营收的项目,通过双方共同对行业的预期计算市值与股比。
融资时千万不要只和一家公司谈,无论他的计算方法多么合乎逻辑都是在坑人,找几家同时谈是有效的一个方式。

数据挖掘话题
CSDN希望通过挖掘社区用户的行为信息进行需求匹配,进而出卖数据。但由于开始没有数据规划,在原有社区基础上修改挖掘,这条路基本走不通。所以对于招聘类的网站资源甚是羡慕。数字英才正巧在考虑融资方面的事情,愁虫满志认为招聘行业顶级的VC不会在进入(已有3家),除非你和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言外之意,我不是招聘类网站,我是卖数据的,招聘类网站的数据相对更真实)璎珞天色补充到taobao的消费数据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将你得购物喜好进行分析,并进行需求匹配推送。
其实对于虚拟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虚假的名称下,将用户的行为数据记录并形成归类分析。即可将数据打包出售,也可自身利用此数据再产生收成。

关于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的核型并不在于3D的形式,2D对于信息沉淀有很好的作用。无论是镜像世界(mirro world)还是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都有其价值所在。所以向苗林这样通过GIIS作出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内容服务的FBI5还是hipihi、novoking、uworld这样的虚拟世界都是虚拟世界在应用上的某一方面的价值。
未来对于草根在虚拟世界重的机会,并不在于假设一个平台而有可能在某项垂直应用。对于技术类的草根,如果可以增加虚拟世界体验的某种技术,比如摄像头捕捉动作,在3D虚拟世界中进行交互并可以应用在多个虚拟世界中,再比如运营一个社区,提供内容与服务...
国外对于新产业的关注氛围好于国内。IBM、Intel、Cisco这样的公司从技术驱动,将实现Second Life的梦想从技术上进行论证,并前瞻性的做一些准备。保证这个行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能遇到技术瓶颈找到解决方式。或是提出更新奇的需求并通过技术驱动进行解决。
3D的沉浸感与体验性是其优势,而且让人有时空体验的感觉。身处其中,对于解决企业应用是很好的尝试。

其他话题

关于中国发展、地震、股市震动与证券所暴动、王益的双归和魏东的自杀
中国股市的波动与美国同样经历过,通过巨幅震荡将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有信息资源的政界人士)
美国的发展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完成的。而中国已经开放,不可能在形成产业保护贸易壁垒,如何避免拉美国家经济转型失败是考验政府的问题。
汶川地震政府的事件营销是教科书般的,值得自信研究

 

数据:
Amazon创新型的kindle占amazon总收入的6%
半年时间股市蒸发4000亿

语录:
孟岩:不要用互联网这样高科技的技术来展示传统媒体出版这种落后的发行方式
孟岩:语义匹配是技术的一个非常大的泡沫,目前根本不举操作
愁虫满志:中国的核心竞争率不再与技术创新,而在于劳动密集型制造。在中国技术创新由于生态圈“人的意识”没有形成,所以效率很低。政府的钱经常打水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