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走40国
行走40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791
  • 关注人气:243,8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2018-03-23 19:57:07)
标签:

黑剑

行走40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惊!中国人在非洲发现一个把中国天坛穿在裙子上的非洲部落】前面 行走40国 讲了自己闯入非洲唇盘族部落去揭露唇盘习俗形成根源的故事,3月20日 行走40国 再来说一说,我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另一个非洲神奇部落:孔索族。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埃塞俄比亚:把天坛穿在身上的黑姑娘】孔索地区离唇盘族部落不是很远,住在从唇盘族深山5小时车程的地方,因为在山的外面,有公路,交通要方便一些,最先我是被它们的建筑吸引,每一间茅草屋建筑的外观都极像天坛,圆形,尖顶,屋顶有两层大小圆。因此非洲的华人都称它为“天坛屋”,当地女孩穿的裙子也跟天坛屋一样,腰部叠有屋檐,因此@行走40国 给它起名叫“天坛裙”。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在这里的Kanta天坛屋咖啡馆,天坛裙黑姑娘给我斟了久负盛名的埃塞俄比亚咖啡。杯小,味浓! ​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这次我带了几个中国粉丝前往,她们见到亲切的天坛屋和天坛裙黑姑娘,兴奋得不停拍照。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探秘:把中国天坛穿在裙子上的非洲部落】行走40国 来到非洲埃塞俄比亚-Konso孔索族生活的部落,走进了这里的乡村,孔索族有30多万人,9大氏族。42个村,族长死后要用木乃伊方法摆放9年9月零9天9小时再安葬,他们信奉9字跟中国很像,茅草建筑也像天坛。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发展也是一圈圈向外扩,跟福建漳州的围屋有点像。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村里每18年选一次村长。广场中间有每个木杆代表1届村长,木杆数x18就是这个村的历史。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中国人去非洲部落寻找用泥巴编辫子的民族】 在 行走40国 去过的7大洲100多个国家中,多次是深入非洲,寻找非洲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在民族众多的【埃塞俄比亚】南方,除了找到奇特的唇盘族,住天坛屋的孔索族,还在Omo澳莫河谷地带,发现了一个用红泥巴编辫子的民族:Baea班纳族。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他们男生不穿衣服,却很重视没几根毛的头发,把别的民族只有女生才戴的各种花花绿绿的发卡戴在可怜的卷发上。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女孩则用红泥巴混奶油抹在头发上编辫。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行走40国 把从中国带到非洲的小恐龙🦕送给班纳族小伙,把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电子手表送给梳脏辫子的姑娘,他们很紧张,也许是没有见过我们这种黄皮肤的中国人,看得出也很开心,却不知怎样表达。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班纳族比较分散,人口4万左右。打扮有点像成年需裸体跳牛的Hamar哈默尔族。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这国满眼绿色被称为非洲水塔,却为何喝不起水?洗不起澡?】【从非洲背水的人和驴,来说一说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穷?】 行走40国看非洲 :原始的非洲是 行走40国 去过的包括南极在内的七大洲中最喜欢的一个洲,因此反复深入非洲多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这次非洲3国行,卢旺达相对富裕,乌干达虽也贫穷但并不缺水。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进入埃塞俄毕业一路都是背水的人和驮水的驴。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那一小桶水要千辛万苦走很远的路才能运回家,人畜喝都不够,哪还舍得洗澡?所以唇盘族.班那族人的身上都散发着一股酸臭味。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想想中国西部很多地方也严重缺水,以前 行走40国 也经常在旅行中看到背水的人,也看到当地开发“母亲水窖”。而对于非洲来说,埃塞俄比亚并不缺地下水,相比北非沙漠地区的埃及,埃塞俄比亚满眼绿色,甚至被称为“东非的水塔”。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神奇!探访把中国天坛穿在腰上的非洲部落】
但是可惜的是当地人不会打井。所以说,中国的脱贫方法也适用于非洲:要想富除了先修路还要学会引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