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其实不懂英文出国旅游,除了在海关、点餐等方面会出现不方便,而最不方便的还是如何跟当地人交流,这也是很多英文不好的人不敢出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刚刚选择自由行去旅行的时候,这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相当头痛的问题。我最早能够使用的方法是到了这个国家之后,打个车去唐人街,只要学会一句“Chinatown”就可以了。而最早把唐人街作为第一站是在马来西亚,之后在澳洲、泰国、英国,唐人街就成了必到之处。而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够轻易地找到唐人街。
而唐人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数都会有一个写着中文字的牌坊,即使是悉尼、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每一个唐人街也不会太长。在这样一个比较集中的以华人为主的商业街里,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在这个国家需要的东西,比如说纪念品店、超市、旅店,中餐馆那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最早的时候,我是先到这个国家的唐人街找一间中餐馆坐下来,在那儿点一些中餐,利用这样的时间跟餐馆的老板或服务员聊天。先向他们了解这个国家哪些景点值得去,哪些城市值得去,怎么去;然后再学一点简单的当地的语言。
有了唐人街做第一站,之后的旅行就容易了很多。在居住方面,我也尽量把自己的旅馆订在唐人街的附近。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住在一个城市最热闹的地区,如果你找到的唐人街,也就意味着找到了这个城市最中心的地带,而从最中心的地带去往其他的地方旅游、办事都非常的方便。比如说像9·11双子塔遇袭,当时纽约的唐人街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它就在双子塔的附近,也是城市最核心的地带。
国外的观念跟中国不同,一些外国人尤其是白人,他们喜欢住比较宽敞的、带院子、有花园的大房子,所以他们往往不喜欢住在拥挤的市中心,而是住在郊外,反正进出城都开着汽车上下班。国外舒服的大酒店也多数是建在靠近郊区的地方,像唐人街这样拥挤的市中心,只有一些比较小的旅馆,条件不是非常好,环境又比较嘈杂,往往居住的价格并不高。在这儿住下来,便于寻找同样来自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华人驴友。
我曾经在我自己设计的十一功能魔术罐上印了“我不懂外语,怎样出国旅行”的几条方法。
一、出国前准备一个快译通(缺点是交流起来浪费时间)。
二、在旅途中寻找华人同伴(需要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三、善用肢体语言(提前交个聋哑朋友,经常练习)。
四、学会画简单漫画(有图有真相,全球看得懂)。
五、厚脸皮跟外国驴友同行(用提前准备的糖衣炮弹腐蚀他,你们之间慢慢用快译通沟通,出门问路、找酒店全部交给他)。
六、找当地人学简单的当地话。这几条我在旅途中都会经常地使用。
说到身体语言,很多人会告诉我,怎么样比划对方才会明白呢?我会告诉他,如果你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你总会找到一种能让对方明白你所要说的意思的方法。就算暂时没找到,你也不要太着急,因为可能对方比你更着急。你在比划动作的时候,他也在同样用最大的努力去解读你所传达给他的身体语言的信息。
比如说我常常在旅行中问路时做的动作有:如果我去找睡觉的地方,我会把双手合上,放在耳边,然后头倒在合上的双手上,让对方明白,我需要找住店的地方。如果对方还不明白,我就会加上象声词,打呼噜的声音,让他理解我的意思。通常做到这个动作的时候,一般都会看明白你想要干什么。
如果要去找洗手间,我最常做的动作是双手前后搓动。如果对方真的不明白的话,我就会加上我的口哨声“嘘嘘嘘”,我想这样的动作加上象声词,一般的人总会明白吧。
关于找华人结伴同行,我告诉大家,最好的华人驴友是马来西亚的华人驴友,因为他们具备了天生的多种语言的优势,在旅途中可以为你做多种语言的翻译。
马来西亚的华人,多数人都能够讲普通话、广东话或者福建话,而外语方面,他们读书时英文是一定要学的,所以几乎都懂英文。除此之外,马来西亚是穆斯林国家,他们还要学马来文,或者是阿拉伯语。曾经跟我一起结伴旅行的马来西亚华人有好几位,去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我跟马来西亚的戴维结伴;去文莱旅游,我在半路跟阿平结伴;去缅甸、新西兰旅行,跟结伴的是马来西亚人格里芬。
我曾经和新西兰籍的海龟毛波以及来自广州的女驴友萨布瑞娜一起开始欧洲自驾游。回到意大利的时候,他们两位都要回国去上班了,而这个时候,马来西亚的格里芬放假来到了意大利,我们一起结伴从意大利去斯洛文尼亚,之后又去了中东的卡塔尔和巴林。
卡塔尔和巴林是穆斯林国家,那里讲阿拉伯语。在那里旅行,格里芬大派用场,因为他在马来西亚长大,虽然他是华人,但他在读小学的时候还是学了一些阿拉伯语的。他说自己讲不好阿拉伯语,但是看文字还是可以的。所以在中东旅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
我结交的第一个外国驴友是在清迈认识的西班牙空姐,她的名字的发音我总是发不准,但是我会用接近中文的发音来记忆她的名字,非常容易记,她的名字叫“空气”,所以我称她为“空气小姐”。虽然空气我们常会说它不存在,但是这个“空气小姐”在我的旅途中确实是不能不存在的,她成为我的第一个出国旅行的英文翻译。
在清迈机场,下了飞机之后,我首先在机场里找到了清迈的地图。正在看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跟我一样背着背包在机场里迷茫地晃悠的白人姑娘,我走过去,把我手里的地图送给她。就这样,我们开始有了初次见面的搭讪。
我通常用的方法是,如果想求得别人的帮助,必须自己先帮助别人。如果我希望某一个英文好的驴友来给我做翻译,那么我也必须为他做一些事。所以每次出国之前,我都会上网或看书,把这个目的地的图片和资料打印出来,画在一张图上,做好旅行的攻略准备。我希望的结果是,当我与外国旅游结伴而行的时候,我用我自己多年旅行的经验做他的导游,而他则做我的翻译。后来我们在一起结伴旅行中,她采用了我提供的攻略和方案,我们一起去了长颈族村庄,去探访那些脖子上戴满铜环的姑娘。
那些天的旅行,我与“空气小姐”之间的交流是用快译通和手语来解决,出去旅行、买车票、讲价,这些需要英文沟通的,就全部交给“空气小姐”了。
一个不懂英文的人在国外旅行,经常会遇到无助的时候。我在去爱沙尼亚旅行的时候,飞机抵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机场时,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天已经快黑了。我通常到了机场后,首先做的事就是先找一张免费的地图。在机场拿到了这张免费的地图以后,我会从身上掏出打印出来的提前订的青年旅馆的地址,开始在这个地图上寻找旅店的具体位置。
可是这次我拿到的地图是爱沙尼亚文字的,而我手上的地址是英文的,在上面很难找。这时候我就需要在机场里找到当地的人,让他们用手机定位帮我找具体的位置;如果还是找不到,我就只好求助于公交车司机了。
我当时走出这间小小的机场,在门口看到了一个公交车站牌,我想爱沙尼亚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去市区的车不多,只要是坐上一个巴士,应该都是往市区方面去的吧,先到了市中心再说,因为现在已经太晚了。
在等车的时候,我开始寻找当地人,问他们知不知道我手上的这张地址的具体位置。先是看到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大妈,我把地址和地图递上去,她非常热情,在地图上帮我找了很长的时间,但没有找到。我又用简单的英文单词问她,去市中心的巴士坐几路?可是她连最简单的这个Citycenter也听不懂,但是她却非常地热心,又拉着我去问旁边的人,可是旁边的人是来自国外的旅客,根本就不是爱沙尼亚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
这个时候一辆大巴开了过来,她又把我带上了大巴车,把我的地图递给司机来看。司机是位年轻的、瘦瘦的小伙子,他也开始在地图上寻找我要去的那条街道的名字。这个时候天已经暗了下来,看地图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司机就一直在帮助我寻找我要去的地方。车上已经坐了一些要去市区的人,可是司机到点了也没有开车,一直趴在地图上帮我找,而且他找得非常慢。我实在过意不去了,于是告诉他,我知道了。我收回了地图,他才开始开车向市区走去。
车把我们拉到了市中心一个宽阔的马路边停了下来,这时候天完全黑下来了。借着路灯,我一路询问,有路人告诉我,在前面的转盘道转过去有一个车站,在车站再坐巴士,是可以到我住的附近的。
我拖着行李转过转盘道,找到了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在站台里我还是找不到我要去的那个站的站名。再次求助旁边的人,我希望尽量能够找到年轻的当地人,因为他们的英文可能会好一些。问了几个之后,才有人给我指了方向,说我走错了方向,于是又穿过大马路到对面去找人问。有人告诉我,乘上其中的一部巴士,但不确定在哪一站下。
上了巴士以后,我开始问旁边的人,才有人告诉我,只坐两站就可以下来了。下来之后,我发现旁边的路牌跟我手里拿到的地址是一样的,我非常的开心。可是走进这条路,却没有看到我所找的号牌。
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天黑了,我又非常饿,拖着行李很疲惫地在街上走。终于看到前面有一个小酒吧,我到了它的门口想休息一下。酒吧的人非常热情,他看了我的地址以后,说走过了,给我指方向,让我往回走。可是我走回去发现,却没有我所找的号牌。
深夜,在这条寂寞的街巷里晃了很久,最后发现旁边有一扇门被打开,有人走了出来。我试着也推门进去,发现里面有一个院子。穿过这个院子往前还有一个门,在这扇门这儿我终于发现了,其实我所要找的青年旅馆就是在这里,离我下车的路口并不是很远,只是外面的门掩盖了它的门牌号。到这个时候我已经精疲力尽了。进去之后,我被安排在顶上的阁楼。爬了几层上去,放行李的时候其他的人在上下铺和地板上已经睡着了。
在找路的过程中,虽然当地的人特别热情,但是因为彼此不懂英文,沟通变得非常麻烦。但是最后,还是找到了让对方明白自己想要表达意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