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070808561935622643.jpg
家庭系统排列的观点认为,家庭系统有普遍存在的“自然的秩序”影响家族每个成员,当每个成员都恰如其分时,爱才会自然地流动。
上月,香港系统排列学院首席培训导师郑立峰在厦举办工作坊期间,做了一些家庭关系示范,简单有趣地揭示了这个道理,给想与爱侣、父母、子女维持建设和谐关系的人们不少启发。
家庭关系示范一:中国式结婚本身有问题
郑立峰邀请工作坊的6位成员,扮演即将联姻的两个三口之家。他把6位成员在场内排列出来,这是最常见的家庭结构(图1)。
“然后,女方通常要嫁到男方家里,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中国式结婚。”郑立峰牵着女方的手,把她“嫁”到了男方家里(图2)。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郑立峰分别问每个成员对新家庭系统的感受。
“——离父母远了……”新来的“儿媳”口气有些怅惘。
“挺好!”“儿子”笑嘻嘻。
“一个传统的家族。”“父亲”很满意。
“家里多了个女人。”“母亲”说。
“大家看到了吗?中国式结婚后的家庭结构本身存在问题。儿子感觉挺好的,父亲也没什么问题,但母亲和儿媳的感觉不是很好。儿媳离开父母进入陌生家庭,感到不适应。而母亲马上意识到多了一个婆媳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中国年轻夫妻选择另立门户。”郑立峰把“小两口”做了重新排列(图3)。
“现在感觉怎么样?”
“感觉好多了。”“儿媳”说。
“也挺好的。”“儿子”说。
“家庭系统的法则是新的系统优于旧的系统,所以新夫妻要以经营他们新的家庭为中心,然后兼顾各自的原生家庭,之间的施与受要平衡。”郑立峰说。
家庭关系示范二:中国式离婚最伤孩子
郑立峰请出4位成员,排列出一个四口之家,这是一双儿女面对准备离婚的父母。
“我们来看看父母不同的态度,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并如何反应呢?”郑立峰指着分离的“父亲”、“母亲”,问“儿子”、“女儿”,“爸爸妈妈和平分手了,你怎么做?”
(图4)
“儿子”、“女儿”默默地看了看,不约而同走到了“父母”的中间(图5)。
“感觉怎么样?”郑立峰问。
“不舒服。”“有点伤心。”“儿子”、“女儿”有些无奈地看看分站两边的“父母”。
“我们看到,夫妻离婚,孩子下意识地想当他们之间的纽带,把他们拉近在一起。”
那么,假如父母在互相指责、抱怨中分手,孩子会怎么反应呢?郑立峰把“儿子”、“女儿”带回到(图4)的状态,然后让“父母”当着他们的面,用手指着对方,互相斥责:
“我们的事,责任都在你身上。都是你的错!”
看着这一幕,两个“孩子”面面相觑,呆立原地。
“现在感觉怎么样?”
“很难过。很伤心。”
“你们还想走到他们身边吗?”
“不想。”
假如“父母”中一方指责,另一方态度诚恳呢?
郑立峰请“母亲”面对“父亲”的指责,平静地说:“这是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解决。你们是我们的孩子,这一点不会改变。你们依然可以爱我,同时,也可以爱他。我仍然尊重你们的爸爸。”
听完这段表达,两个“孩子”思考了一下,“儿子”走到“父亲”身边,“女儿”走到“母亲”身边(图6)。
“啊哈!家庭分成‘男人’和‘女人’两个世界。现在,我们来听听每个成员感受怎么样?”
“心痛。”“儿子”说。
“有遗憾,但感到慢慢坚定起来。”“女儿”说。
“很难过。”指责一方的“父亲”说。“不想再说下去了。”“母亲”也很伤感。
“这样的结构,有遗憾,但是不是比刚才要好一些呢?”“一吵二闹三上吊”的中国式离婚最伤害的是孩子,郑立峰说,“夫妻分手,如果觉得责任永远在对方,以抱怨、指责的态度面对,不可能解决问题,孩子的心痛也不可能消除。”
(绘图/福落伊得)
(原载于《厦门晚报》2007年8月8日,原题为《香港系统排列导师指点中国式结婚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