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好活动】
沈继光摄影观片会
这不仅仅是在讲摄影的事,也是在讲“人,在做一件有益的事情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事,在讲“人,全部的岁月用来做什么”的事。
http://www.tobebooks.com/product/manage/ewe/UploadFile/200611894156425.jpg
烛台
http://www.tobebooks.com/product/manage/ewe/UploadFile/200611894113531.jpg
背带
http://www.tobebooks.com/product/manage/ewe/UploadFile/200611894127623.jpg
带圆钉的鞋
http://www.tobebooks.com/product/manage/ewe/UploadFile/200611894138297.jpg
门环
板凳
http://www.tobebooks.com/product/manage/ewe/UploadFile/200611894221465.jpg
相知
这是我们11.12在北京涵芬楼书店举办的“观看的方式:一位摄影家眼中的世界”沈继光观片会。沈先生是我们的一位摄影作者,此前我们推出的“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的封面创意和内文插图,“史铁生作品集”(《活着的事》《以前的事》《写作的事》)的摄影/配文,即是由沈先生提供。观片会上放映的68幅“老物件”照片,是2000年至2006年沈先生亲往中国十几个古村落和古乡镇拍摄经几代人使用把攥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目下已积累整理出两千余幅)。拍摄这些“老物件”,沈先生说他无意于“怀旧”。他认为这些物件与有关的意境,未尝不参与着构造未来。在商业化、市场化使物质丰盈至于过剩之时,他试图使你想到,合理的人生并非赖有这些条件为支撑。而随处可见的对于生活的创造,品味那份简朴的诗意,需要你更多感动与想象的能力。
沈继光先生说他不擅言词,而摄影作品可能是他最好的语言。不过,依我们和他的相往相知,不尽同意这一“自谦”。观片会上,沈先生言语中经常会“迸”出一些寓意深刻而平实通透的人生体悟,比如他说“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或我们为之而改变了什么”,比如一位老厨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千莺嘴》故事,被他生动地讲述,十分耐人寻味。
摄影家自述
一个人,借助身边的一个照相机,经三十余年的践行,由不自觉而渐渐踏出一条较为自觉较为充实的一条人生之路,甚或那一点点收拾起的残片,有了一点点“觉他”的意味。
由“近些,近些,再近些”随之是“进些,进些,再进些”,两条自制的艺术原则,使这个人深入了一点点文明历史和一点点人性的体贴,也深入了一点点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困境的有限中,经真诚的选择而走过长途,六十岁回首,没有太多的后悔。
沈继光简介
著名油画家、摄影家。1945年生于北京西城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主要摄影/文字作品有《老物件:复活平民的历史》、《老舍的北京》、《城南旧事》、《旧京残片:沈继光摄影作品集》等。
感言
我可能就是被父辈们称作的忘记历史的孩子。但这些精心采集的老物件照片
却让我了解了父亲儿时的生活……为平民百姓的生活而感动。
——张治军(读者)
老物件,大智慧!承载着厚重的深邃,透视出中华民族的民生和历史。我想,
此展有必要推向世界,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参观者
老旧,蕴藏着簇新。残破,渗透着深意。物件,留存着体温。但愿这不是最后
一抹的夕阳记。
——新朋艺兵
在观看与倾听中,被沈老师“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态度打动着,激励着……
——观看者与倾听者
胡同在一条条的消失,我们再也丢失不起了,我们不愿看到我们先民创造的文明,全部放在外国的博物馆,我们也不愿看到,我们的后代不知中国从何而来。
——吕大庆(设计师)
沈继光、高萍二位因“物”而读人,读人的日常生存,感受被“物”收摄其中的
人的气息。
——赵园(学者)
满目菩提,莫非神恩。
——大忏居士
在沈老师眼里,没有什么不是美的,没有什么不能拍出美的。极佩之,心向往之。
——胡伟(阅读推广人)
致谢
我们满怀感激。
感激我们的祖上先民,茧手渗着心血,创制并留下了万万千千的老物件。
老物件,浸透着手泽、温度,还带着它的故事,亲切动人。
透过镜头,记录这块土地上,与世代平民相伴的生活用器和劳动工具,成为
所有人可以长久凝视的,并以此而寻觅真正的未生活,这是我们渴望的。
感谢北京贝贝特《温故》的厚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老物件:复活平民的历
史》的最初书稿,感谢学者赵园,精辟的序文,让我们倍觉温暧。
感谢立品图书主持黄明雨、总编辑刘景琳,卓有远见地将《老物件》摄影推延到
出版台湾学者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图书的封面及插图中。
感谢立品图书胡伟先生、高雪小姐的策划与帮助,使这些摄影作品得以在如此静
穆的书香地以观片会的形式创意展出。
最后,感谢所有光临的人们,并请留下宝贵的批评。
延伸阅读
《老物件:复活平民的历史》,沈继光、高萍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
《活着的事》《以前的事》《写作的事》,史铁生著,沈继光摄影/配文,东方出版中心,2006.4
“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傅佩荣著,沈继光、高萍摄影,线装书局,2006.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