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瑜伽冥想 内心的和平与安宁

(2006-11-23 09:53:04)
分类: 瑜伽 健身
瑜伽冥想 内心的和平与安宁


http://bbs.ayoga.cn/attachment.php?aid=9845&noupdate=yes



    我们个人,自觉不自觉地,都会一直寻找大脑的平静。获得平静的途径很多,可以是夜晚篝火边的席地而坐,可以是夏日午后的小河泛舟,凝神忘我,任时光在身边流逝。这时的大脑陷入沉思状态。其实,当我们不断地将思绪固定在一点时,我们内在的波动会停止起伏。全神贯注带给我们的愉悦实际上并不是来自我们的本身,而是因为,当你集中于一点时,你的烦恼会被忘却,烟消云散了。

    但是,这种消遁是暂时的。一旦大脑回到日常状态,它又会按照常规轨迹运转起来,大量的精力随之耗费在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梦想中。所以,想要得到一个更长久的愉悦,需要学会训练大脑冥想。

    人应该是大脑的主人,而不是大脑的仆人。我们每天一睁眼,眼前的世界开始给我们灌输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幻影,寄生着我们的各种欲望和泪丧,人的大脑便永远追随那些不可履行的渴望。瑜加尝试教授的,是如何控制我们的大脑,享受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与快乐。如何把欲望引导到对内在愉悦的追求,而不是对昙花一现的外在世界的依赖,以获得更平静的生活。

    控制大脑最有效的工具是让大脑脱离你的情绪、思想和行为,退后一不,像旁观者般的观察自己,没有任何褒贬。这样,你会发现思想和情绪对你失去控制,大脑和身体都成为你可控制的工具。通过摆脱那些自我的游戏,你学会真正的对自己负责。不断的冥想练习,你会发现无论是办公室的黑色星期,还是野外踏青的快乐周末,你都以同样的心态处之。这说明,你的内在再强大,任凭生活的变幻,你依然泰然。
1.       选择一个幽静的氛围,要适合排除干扰,全神贯注。
2.       选择一个大脑比较空闲的时间。
3.       习练的最佳时间是黎明和黄昏,这是一天中天音最强的时刻。
4.       坚持每天练习,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帮助大脑尽快进入状态。
5.       冥想的坐姿一定要稳定舒适,头、颈、背挺直在一条线上,面东或面西。不要尝试去争取大脑的平静,这样只会事与愿违。尽力去忘我自我就好了。
6.       以5分钟的深呼吸开始冥想。然后保持均匀的呼吸。
7.       一点凝视法。将记忆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实体中比如蜡烛或一幅画像,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浸在无限深邃的寂静中。
8.       练习中紧紧扣住你的冥想方式。

    冥想体式中的挺直脊椎—为什么?每个冥想体式都要求挺直脊椎。人的脊椎骨本来就不是非常直的,有两个易弯曲的地方。因此谈到保持脊椎挺直,指的是不会产生新的弯曲。使人体躯干及头部与地面保持垂直,可以保证脊椎挺直。多数人认为挺直脊椎的生理优势是挺直脊椎,保持原位,正常发挥功能。从下面几点可以看出,这种论点并不让人信服。首先,由于脊椎所在的脊椎骨弯曲,脊椎不会非常直,它会保持自然弯曲。即使脊椎骨发生弯曲,脊椎的正常功能不会受任何干扰。泛泛而论,脊椎由三层膜包围,周围是流体,还有相当数量的脂肪组织充当包装材料。这样脊椎有三层膜支撑,有流体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就不会受到振动或颠簸。有着内部的层层保护,即使功能发挥也不会收到任何影响。由此可见,因挺直脊椎而带来的生理优势的说法或多或少带有想象的成分,肯定还有其他的生理优势。

    我们可能会想,愈加要求在冥想时挺直脊椎,是要避免腹部内脏收缩及由此引起的疾病。上文中已经表明无力的腹部如何导致消化不良,脊椎前倾导致体式放松,如果一个严谨的冥想练习者一天坚持前倾几小时,将会由于习惯与放松导致腹部肌肉变弱,再加上腹部器官收缩,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坚持挺直体式,就会避免所有的问题,体式挺直就要求脊椎挺直,愈加要求脊椎骨挺直作为冥想体式的技巧之一。

    冥想要求脊椎挺直还有一个原因,冥想过程中,思想必须完全脱离身体,这就意味着身体体式必须放松、舒适、平衡。由于脊椎骨挺直,叠起双腿组成的三角底座,双手置于膝部或盆骨前脚跟,冥想具备了所有优势。除去躺下后脊椎的水平位置,挺直是脊椎所能保持的最舒适的体式。但是水平体式并不适合冥想,因为那样习练者就容易入睡。由此可见,挺直是冥想唯一的体式。冥想习练者发现冥想体式是最舒适的。思想完全开放,任意而为,不受身体干扰。

    冥想体式中的血液循环;冥想体式的第二大生理特征是可以调节盆骨神经。盆骨肌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是很活跃,由于这些原因才需要血液自动流动,这样盆骨就有更多来自在腹部大动脉分支的血液供给。因此由脊椎部位,即尾骨和荐骨发出的神经就会得到更丰富的血液供给和调节。

    血液供给增加,随后的神经调节都有助于唤醒昆达里尼,这个过程当然离不开其他愈加体式的协调。传统的观点认为,仅靠不断练习冥思就能唤醒昆达里尼,以上的结论就是以这观点为依据的。

    冥想体式中的呼吸机制;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生理特征是最少的二氧化碳产出。二氧化碳最少是于冥想时只有微量的肌肉活动,尽管保持冥想体式所需要的肌肉能量不比躺下或睡眠所需的能量少,也就相当于坐下或站立所需的能量,冥想体式需要极少的肌肉能量。因此,冥想时,二氧化碳产出也达到最低点。

    肺部活动和人体二氧化碳产出成比例,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如果人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肺部活动也会相应增加,就像运动员参加跑步,摔交,划船运动一样。相反,躺着或睡眠时,人体二氧化碳产出较少,肺部活动就会减缓。此外,心脏与肺部活动一致,肺部活动增加时,心脏活动也随之增加,肺部轻微活动时,心脏活动也缓减。根据这些生理事实,冥想时,二氧化碳产出达到岁低点,肺部和心脏活动都减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冥想体式,比如说一次坚持半个小时,呼吸就会变轻,心脏跳动得到控制,习练者所有的活动似乎都停滞了。这种情况下,呼吸就完全是腹部呼吸了,只有细心的人才能从腹部肌肉前后轻微移动看出肺部的活动。这样习练者的思维就自觉不自觉的完全摆脱了身体活动的干扰。习练者可以指引思维去探索本身的奥秘,甚至把自己同意识分离,直面现实,最终与现实融合为一体并获得自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