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骆抗先工作室
骆抗先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539
  • 关注人气:19,7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五十一 肝癌高发,对策:筛检和根治

(2016-05-15 19:32:00)
标签:

小肝癌

筛检

根治

二级预防

健康

分类: 评论

乙肝病毒已在国内流行半个世纪,抗病毒治疗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普通干扰素、90年代末的拉米夫定。前30年只有中医药和降酶药,病毒持续存在,累积了大数量的慢性活动性肝病,感染群体的年时渐老,当前肝硬化和肝癌多发。我们失之于前,必须慎之于后,然而,现况仍很严峻。高危筛检和尽早根治是务实的措施。

用户5523275682先生的跟帖2016-02-10

我今年34,已婚有子爸肺癌,妈食道癌。我十多年前发现乙肝小三阳,最近5年体检ALT都异常,有脂肪肝,未抗病毒治疗。156 ALT 65AST44GGT 73 U/L, HBV DNA3次方(iu/ml)HBsAg 16 378 iu/ml肝穿G1S1,肝硬度5.3 kPa8 ALT 74AST 43GGT:55U/L, HBV DNA<</span>500(iu/ml)161ALT 168U/LHBV DBA2x3次方(iu/ml)。我适合抗病毒治疗吗?

【博主点评】

病毒定量国产试剂低于检测限3次方iu/ml;长期ALT偏高,可由脂肪肝引起。但最后一次ALT 168U/L,超出脂肪肝的一般水平,只查到1次,须复查。确定转氨酶增高,只要病毒阳性,就可诊断肝炎。肝穿刺G1S1轻度肝炎,抗病毒治疗在两可之间,用干扰素稍嫌不足,一线核苷类药药效很强,也会有效。

最重要的考虑是父母都有恶性肿瘤,应该降低抗病毒治疗的门槛。任何恶性肿瘤,都有遗传风险;当然,肝癌的风险更高。

肝病越重,肝癌的发生率越高:发生肝癌的患者中,肝硬化占80%,失代偿性肝硬化最高;肝炎占20%,多有纤维化。

核苷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绝大多数有效,只可能降低、并不能完全避免肝癌发生。

如果干扰素治疗有效,由于免疫水平提高,绝少发生肝癌。但是小三阳肝炎由变异病毒引起,复发率非常高,除非HBsAg很低,有望争取抗原/抗体转换,但HBsAg 16 378 iu/ml,难以抱此奢望。替诺福韦药效最强,可能肝癌发病率较低。

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是肝癌最初的一级预防;对感染病例及早规范治疗,抑制病毒活跃复制和阻止重度慢性肝病进展,应该是肝癌的二级预防。

李红女士跟帖摘要2016-04-18

母亲,61岁。有乙肝病史。1997年因胆结石做了胆囊手术;2009年胆总管结石,又做了一次手术。2010年肝硬化,当地医生用了阿德福韦酯,一直到现在。吃抗病毒药期间,每次检查肝功能、HBV DNA 都是在正常范围。这个月去检查,B超显示肝脏有个41x31mm的结节,进而做增强CT呈“快进快出”,结果就是肝癌!这么办?

【博主点评】

两次胆系去石,可能是微创手术,视野很小,没有观察肝脏。次年临床表现肝硬化,然后用阿德福韦治疗,此药药效较弱、老人有肾损风险。

最近B超发现小结节,CT增强检查呈快进快出,这是肝癌的典型表现,癌体大41x31mm,已经不是20mm、在原位的小肝癌,虽然影像查不出扩散,但有研究表明:在显微镜下手术切下少数患者的癌旁组织,可能看到微小的卫星癌灶,附近的门静脉小分支可能看到扩散的癌细胞团,难以保证根治。

过去2次胆系微创,老人可能经不起手术,建议先做介入栓塞加局部化疗,无痛苦,癌肿会缩小,再做射频消融。极大多数效果较好。诊断清楚,尽快做介入治疗。抗病毒药立即换用国产恩替卡韦。

她的跟帖只有139字,我的分析未必准确。

通过这一案例,我主要想介绍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检问题。

历来认为肝癌是凶险的疾病,然而,筛检能检出小肝癌,小肝癌可以根治。

发生肝癌在6 个月内不会大于2公分,所以只须每6个月检查。不到2公分的小肝癌B超可能漏诊,约有五分之一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阴性,所以筛检必须联合两者。

B联合甲胎蛋白每6个月在高危人群中的筛检,使城市大医院就诊的肝癌病例有结构性改变,当前发现的一般都是小肝癌,这些病例才有可能争取根除性治疗。

自然史研究表明极大多数小肝癌较高分化(癌细胞分化越高,恶性程度越低),尚未侵袭肝内小门静脉,也没有卫星病灶。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并列为根治性治疗。

如果李红女士的母亲在发现肝硬化时开始,坚持每6个月定期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不会超过2公分的小肝癌,只要做射频消融就能根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