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姚滴珠,欲遮还掩的性

(2007-12-04 08:38:56)
标签:

人文/历史

爱情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家庭

分类: 我的散文
《徽州女人》之三

 

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徽商的形象总体上来说是不怎么好的,除了仗义疏财、诚信经营型的值得肯定之外,余下的大多是一些暴发户的形象,渔色猎艳、奢侈斗富、官商勾结、贪婪盘剥,等等,不一而足。特别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徽州盐商孙富形象,可以说把徽商的脸都丢尽了。应该说,拟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基本属实,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作家们并没有冤枉徽商。

在明清小说中,相对于频繁露脸的徽商,徽州女人的形象出现得极少,而且,即使这极少的几次露脸,她们也基本都是以悲剧形象出现的,像《儒林外史》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妇殉夫”中徽州秀才王玉辉三女儿的烈女形象。值得一提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中徽州少妇姚滴珠的形象,这个形象对认识徽州女人,了解当时徽州女人的思想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刻》卷二篇目名叫《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女主人公姚滴珠是徽州府休宁县荪田乡人。故事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姚滴珠新婚后不久,丈夫潘甲被公公逼出门去经商,自己也遭到公公辱骂,一气之下,她决定先回娘家去。不料,在渡口,却撞上了本地一个名叫汪锡的无赖。这汪锡是个掮客,专门从事勾引良家女子的勾当,骗色骗财。汪锡和他的干娘略施小计,姚滴珠半推半就,就住在汪锡专门安排的房子里,做了有钱人的外室。

天下事就是无巧不成书,没想到,姚家一个在外经商的亲戚,一次在浙江衢州柳巷花街里见到一个女子,他把她错当成姚滴珠,慌忙跑回家,把这事告诉了滴珠的父亲姚公。姚公就命儿子姚乙去领回妹子。亲兄妹哪有认错的呢,到了衢州,姚乙一看,那位妓女只是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妹妹而已,她叫郑月娥。为了帮郑月娥脱离烟花行业,在郑的要求下,姚乙将错就错,将郑月娥领回家,将她当成姐姐姚滴珠,并交给姐夫潘甲。潘甲再傻,自己的妻子还是认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并在官府的参与下,乐不思蜀的姚滴珠才被人找了出来。结果,无赖汪锡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姚滴珠也结束了长达两年的外室生涯,被丈夫潘甲领回了家。

 

有学者经考评后指出,姚滴珠的形象并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是在徽州府休宁县有着真实的生活原型,也就是说,姚滴珠的故事是以真人真实为基础的。凌濛初的“两拍”故事的主要蓝本,就是徽州作家潘之恒编纂的《亘史》。《亘史》是一部庞大的类书,设有专门辑录小说作品“谭部”,其中不少作品系作者根据当时的社会传闻和亲身经历而创作。《初拍》卷二《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就是源出《亘史"外纪》卷十四《艳部"两滴珠》。这篇小说,是徽州作家潘之恒根据本郡当时发生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

在《两滴珠》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记叙得很清楚,“事在万历甲辰年”。而且,审判此案的府县官员“太守梁公,休宁令李公,歙令方公也”,与《徽州府志》上记载也完全一致。万历甲辰(三十二)年,当时知府为梁应泽,休宁令为李乔岱,歙县令是方承郁,均与潘之恒《两滴珠》中所载姓氏完全吻合。

《初刻》中姚滴珠的故事,主要情节与《两滴珠》中的基本一致,只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凌蒙初在故事的细节方面做了一点变动。如将《两滴珠》中故事的原发生地“海阳”改为更为更广为人知的“休宁”,海阳是休宁的旧名,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休宁县城所在地就叫海阳镇。还有如将原作的“舅舅、舅姑”改为“公公、婆婆”,这就更突出了姚滴珠受害的封建性。还有一些其他细节上的差异,但主要内容无殊。总之,姚滴珠的故事是有现实基础的,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而不是凌蒙初的凭空虚构。

作为一个徽州民间女子,姚滴珠的形象,对于了解当时徽州女性在特定时代的思想变化,以及她们的爱情和命运,有着典型意义。首先,徽州女人的不幸总是从婚姻开始的。《初刻》说姚滴珠“生得如花似玉,美冠一方”。这样一个如花似玉家道殷实的娇女子,可惜误听媒人之言,嫁到破落户屯溪潘家。成亲只两个月,丈夫潘甲就被公公大骂一顿,逼出门做生意去了。接着,姚滴珠自己又被公婆恶语连连相逼,整日以泪洗面。一般的辱骂她都忍了,直到有一天被公公骂着“淫妇”,将其爱美之心的打扮视为“倚门卖俏”。对公公(舅舅)的恶语,《两滴珠》中说得笼统一些:“高高新妇不甘食贫、习操作,将倚市门而招金夫”。滴珠一怒之下,没有梳妆就匆匆向娘家赶去,她要回去向父母哭诉。可是,没想到在渡口遇到了掮客汪锡。

于是,姚滴珠的命运就此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汪锡见她年轻貌美,向她求欢,被滴珠拒绝,这说明她并不是一个随便的人。可是,在汪锡一番花言巧语之后,姚滴珠竟然在汪锡安排的雅舍里,做了大财主吴大郎两年之久的外室。这其中有公婆相逼、独守空房的现实以及汪锡与其干娘的诱惑,但这些都是外因,在这件事情的的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有姚滴珠自愿的成份。她只是在开始时拒绝了汪锡求欢的要求,可能这个汪锡相貌很丑陋,在汪锡干娘诱惑的话语中,《初刻》中,她是这样说的:“老身往来的是富家大户公子王孙,有的是斯文俊俏少年子弟。娘子,你不消问得的,只是看得中意的,拣上一个。等我对他说成了,他把你象珍宝一般看待,十分受惜。吃自在食,著自在衣,纤手不动,呼奴使婢,也不枉了一个花枝模样,强如守空房、做粗作、淘闲气万万倍了。”在汪锡干娘这一番充满诱惑的劝说下,姚滴珠竟真的默许了。在成为吴大郎外室的过程中,《初刻》与《两滴珠》中均没有提到她如何反抗或出逃之类的文字。相反,《初刻》中还写到了她与吴大郎“千恩万爱”。如果没有自愿的成份,她做外室时间也不可能长达两年之久。要不是后来由于郑月娥引发官司,事情败露,滴珠做外室的时间估计会更长久。在这两篇小说中,姚滴珠的结局还算不错。《两滴珠》中说:“而真滴珠与甲夫妇如初”。《初刻》中说:“潘甲自领了姚滴珠仍旧完聚”。作为一个思想比较进步的小说家,凌蒙初根据故事的基本事实,让小说中的姚滴珠仍然回到了潘家,继续过她的小日子。这样的安排,不能不说姚滴珠是有幸的,要是碰上一个冥顽不灵的理学家,在书中肯定会将她打入十八层地狱。因为在理学家的眼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况且姚滴珠还有主动的成份,这岂止是一个死字可以了结,简直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实际上,令人不能不产生疑问的是,姚滴珠在重返潘家之后会真的会风平浪静吗,她的日子会好过吗?经过官府这一番闹腾,姚滴珠做外室的经历,肯定早已在社会上传开了。徽州是程朱阙里,她肯定会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在家庭内部,她的公公婆婆也肯定会变本加厉地责骂她。还有,她与丈夫还能否做到恩爱如初?前程未卜,前景不明。可以肯定地说,姚滴珠的生存环境肯定会比离家前更加恶劣,她的日子会更加不好过,她,只有,泪落如珠。

姚滴珠的故事说明,徽州女性身上,开始萌生了朦胧的反抗意识,尽管这种反抗还很盲目和幼稚。姚滴珠思想中的自愿成份,说明了徽州女人所坚守的贞洁观念,在以姚滴珠为代表这一部分徽州女人心中,开始土崩瓦解,她们的性意识已开始觉醒,尽管还有些欲遮还掩;徽州女人那种逆来顺受的,一生都在苦苦等待和煎熬中度过的传统生活方式,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不屑一顾。

明末,在“好货”与“好色”思潮的影响下,整个社会都在开始呼唤人性的解放。凌蒙初的《二拍》充分表现了进步的妇女观和婚恋观,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甚至,在《二拍》中,丈夫们对妻子的贞节操守也不是太在意了。尽管这未免有些理想化,有些矫枉过正,但是,这,毕竟把女性的情感需求提高到了一个重要高度。

在同时代的另一部情感大戏《牡丹亭》中,情欲和爱都可以穿越生死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进颓垣”,这的确是“惊梦”之言。沉睡中的女性,梦醒之后,终于看到了无边的春光,而比这春光更美丽动人的,原来还是作为画中人的自己。

性是一个形容词,就像我们今天形象女性“性感”,它只是比可爱和美丽多了一点,它原本没那么复杂。性散发着肌肤之香,草野之气,体现无间和亲密,体现了心灵的契合。

怀念《诗经》中的时代,怀春的男女们可以唱着情歌,忧伤的或欢快的,自由地恋爱。连孟子也说,“食色,性也。”那是理学家们尚未诞生的时代。天苍苍,野茫茫,尽管日子过得很穷,很苦,但是,心里还是自由的,想唱就唱,想爱就爱。看看这首《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想来这位男子肯定是一个打猎高手,他先后给女子送来獐子和鹿。你看,有意思的是,最初的性爱和食物有关。你看最后一节,女子说,你轻一些呀慢一些,不要弄乱了我的腰巾,不要惊动了那小猎犬。

这才是性,自然,害羞,紧张。性的旁边,卧着一条可爱的让你心跳不已的小花狗,而不是一大群虎视眈眈的要把你在唾沫堆里淹死的理学家。

6.23.2007

(此文 姚滴珠,欲遮还掩的性 首页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