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朵花的心脏在幻想——那个女人

(2009-06-07 14:58:33)
标签:

多丽丝莱辛

喷泉池中的宝物

另外那个女人

文化

今天看到新浪通知,确认6月4日晚的博客是被删掉了。有意思的是,一边承认帖子是他们删的,一边表示“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好一个“文明执法”!

套用昆德拉在《玩笑》中的吊诡——“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还是《玩笑》里的话:“历史不过是还未被遗忘的事物的涓涓细流,被引向已被遗忘的事物的汪洋大海。”世间总总最后终必成空,我们都不过是被遗忘的尘埃,却还在连记忆的权利都层层剥夺。

懒得说这些,平生心事都孤负,岂独伤怀到美人!

 

刚刚看完多丽丝莱辛的《另外那个女人》。这是部中短篇小说集,收有“另外那个女人、爱的习惯、喷泉池中的宝物、海底隧道、老妇与猫、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6部作品。

我承认我对女人怀有偏见,总对“女作家”这3个字嗤之以鼻。尤其是“美女作家”,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有意思的是,我心中最偏好的作家里面,偏偏有4个女人的名字:她们是波伏瓦、伍尔芙、奥斯丁、虹影。如果在我最偏爱的私人书橱中仅仅限定前五名的话,上述起码前2个女人榜上有名。

现在看来,多丽丝莱辛大概可以跻身上述名单之列。

 

据说莱辛成名很早了,这些年来,每年瑞典那班老头聚在一起集体磨屁股,就会有人嚷嚷着提莱辛的名字。几度擦肩而过后,前年,这个当时已经88岁的老太太终于捧得“文学小金人”。

“她以史诗诗人的女性视角、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怀疑跻身剖析了一种分裂的文明”

——这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莱辛时的颁奖词。照例地高深莫测不知所云。

同样高深莫测的,还有莱辛本人。我所指的高深,是指莱辛的内蕴;莫测,是指这个女人的能量之大,你很难随随便便地就以为到了尽头。

譬如《另外那个女人》吧,对两性的分析就很是深邃入微了。然而还有《海底隧道》,那么小小巧巧地为我展示了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还有《老妇与猫》,无技巧的技巧平实得让我为主人公的命运同掬一捧老泪。然而这些都不算,还有一个《喷泉池中的宝物》,短短的几页纸上,所释放的能量,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此前,我所谓“最喜欢的短篇小说”大概是老舍的《微神》、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高尔斯华绥《苹果树》、罗曼罗兰《比尔与吕丝》、陀思妥耶夫斯基《赌徒》(鲁迅的短篇除外,因为太熟悉反而无此论高下)。但是《喷泉池中的宝物》似在以上作品之上。

 

一个少女的原本看似完美的生活,被一个平凡的老男人意外送的一颗珍珠打破——在我看来,这就是故事的全部。至于该不该被打破?值不值得被打破?打破以后怎么办?读者该吸取什么教训领悟什么哲理?这些都与故事无关,与莱辛无关。

我的看法,莱辛并不想告诉我们价值观上的东西,那是哲学家社会学家讨论的事,而作为小说家,莱辛看重的是故事本身,是“一朵花的心脏在幻想”的整个过程。是“一片雪花小心翼翼地漫游宇宙的”奇妙旅程。至于结果、价值,留诸庸人自扰之。

 

伊甫瑞姆送米润珍珠的那个夜晚——“月亮已经升到露台上的顶空,再过两天就要全圆了。亚历山大的明月同照射在喧闹的约翰内斯堡的月亮完全不同,它引起人们的遐思。米润始终把珠子托在手里,让它在月光下熠熠生辉。她时不时把一双黑色眼睛向伊甫瑞姆望去,想看到他的目光——可是伊甫瑞姆的眼睛究竟是什么颜色,过去没有人感兴趣,以后也不会有人关心的。惟一不容怀疑的是,他像是个给别人提出警告的人,是个提醒的人,或甚至不惜采取恫吓手段。”

 

多年后——

“你不记得我了?”那女人开口说。

伊甫瑞姆开始仔细端详女人的脸,女人也在观察他的脸。伊甫瑞姆寻找的是米润;而她在伊甫瑞姆脸上想看到的则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那颗珍珠究竟孕育着什么。这么多年,这颗珠子她一直裹在一块布里缝在套裙底下。

……小广场上空升起一轮瘦瘠、惨淡的月亮。这里的月亮同他自己那个城市的月亮不同,同埃及的带有野性的月亮也不一样。

……她突然沉默不语;这说明她正在努力控制自己,不想哭出声来,但是一对美丽的眼睛里却满含着泪水。过了半天,她才又开口,她用执拗的口气说:“我就是不卖它,说什么也不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