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私的論據:自利只為世界變得更好?Egoistic Altruism 利己利他主義

(2018-03-19 12:18:12)
(以下内容,翻譯自 Kurzgesagt – In a Nutshell,并非個人意見)

直至近年,世界絕大部分人口曾經務農,而世界經濟總產,主要來至農業輸出。

然而,農產受制於固定農地面積,故此,經濟總產並沒有逐年有所增減。

簡單來説,餅的大小沒有改變,世界如同 Zero Sum Game 零和游戲

在這個凝滯世界,人若要過得更好,除非別人過得比自己差。正如你吃掉一大塊餅,別人便相對吃得少。若果你需要更多資源,那麽爭奪,搶掠,盜竊會是無可厚非的策略。

換句話,你鄰舍的損失,就是你得益。

這種社會狀態維持了幾千年,文明不斷互相侵略,只為更大一塊餅。經濟不均非常懸殊,有些擁有一切所需,其餘的撿碎塊。

然後,工業革命發生。一切隨之改變。

我們發明生產綫,改良穀物,强化肥料。農產輸出飆升。

我們不單止製造更多食品,所有輸出產量都爆炸性提升。自1700-1870年,鉄的產量在英國翻137倍。

工業革命,引發難以想象的經濟輸出,也改變了文明社會的本質。

經濟改革將零和游戲改變成 Positive Sum Game 正和游戲/ 合作博弈

我們終於找對方法令餅變得更大。不止變大,還逐年遞增。於是更多人同時受惠。

到今天,這項發展仍日常延伸:抗生素殺菌,發電廠產能,手機聯係,廉價航空,冰箱冷存,等等。

多產能成就經濟高企,於現代人來説,習以爲常。

然而,由凝滯社會發展到經濟改革,真確是人類史上最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如何造成?

就在發展的核心,出現了不少 innovation 革新。革新一詞有許多定義,在這裏,我們將之定義為解決問題的方案,不管是既存還是未知的命題。

倘若你不斷革新,更多複雜和有趣的謎團就會相繼出現,同時你的願望和需要也相對遞進,例:尋常百姓在挪威,在250年前也許祈願一雙好鞋子;到150年前可能想要一輛脚踏車;80年前,一輛車;30年前,廉航。如此類推。

當人們得償所願,往往不甘於現狀,而思考如何改進,令事物變得更好。

正和世界時期,在人類史上只出現了0.1%,而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它所帶來的後果,或會為人帶來一種 unintuitive 非直覺感

正和世界中,正是你自私自利的最大意願,祈望地球所有人都豐衣足食;因爲這樣只會對你有利,不管是何等偏遠地方的人口。

這是一個純粹的論據,就是令世界美好一點。在正和世界,人們生活豐盛,你的人生自然變得更好。

這論點建基於革新的本質。它的根本取決於 supply and demand 供求

供應量之所以增加,是每當人有工餘時間學習進修,而後回饋於生產層面。進修者變成發明家,研究員,工程師,學者,思考更多理論。革新概念需求之所以提升,是每當人們變得更富庶,可以投資建立新的革新概念。

這行爲相對增加了革新市場,革新隨之而來的,就是 incentives 獎勵

自然地,如果許多人有需要和有金錢去投放發展,就會吸引革新者的注意和力量。

改善那些生活環境比較差的,具有加乘效果,它不單增加概念需求,更成爲發展的搖籃。

以抗癌為例:如果世上有十億人用資金投入研究,革新概念自然因應這個需求。如是者大量資金湧入研究,達到一定效果,然而現今科技還是無法對付多種癌症,每六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死於癌。設想抗癌需求提升了,世上不止十億,而是七十億人有能力投資抗癌,研究速度提升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人類許多才能遭到埋沒。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貧農,對你來説也許不重要,但倘若他擁有更多資源,他的子女就可以花時間求學,發展對於你我有所作爲的事物。由已發展國家的幾處革新熱點,演變成世界多處的革新共同點。研究輸出量將會比之現在翻倍。

這麽說,成功抗癌的道路不再遙遠?也許。 

若果我們投放七倍資源在學術研究,七倍人手,環球研究網絡,事情必然會加速演化。

這又回到自私的論據,每當更多人設想你所想所需,你將更有機會得到。

這,就是所謂的正和世界/合作博弈。

共享資源,全民太空探索,世界協力抗癌。人們志願所有人生活都過得美好。進程越快,個人越得益。

不管你生活動力源自什麽,建構美好世界,就是更要好的事。對別人,對自己也好。


以上就是 Egoistic Altruism 利己利他主義 。沒有任何政治立場,單純資源分配理論,人生哲學。筆者覺得頗有共鳴,畢竟已經過了2000年近20年,全球人共同進步,共享成果,應該是常識。可惜社會仍存在貧富懸殊,强國遠超於貧窮國的可悲例子。希望各位深思,多為你身邊的人出一份力,由你自己做起。

謝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