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博事候
幼时,我是在老家唐山长大的,若果说对于这座1976年被毁于“唐山大地震”中的城市,还有一些印象的话,那最深刻的印象应该就是交大的大门口。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图,就是它:


这幅图绘出了这个大门的原样,但唯一那上面书写的校名是否如此,我却记不清楚了。总之,人们都称呼它叫“交通大学”。我经常从它门前走过,是因为它是去火车站的必经之地,它位于过了“南道门”后的不远处,“南道门”是个火车路口——行人过铁路的通行口。幼时,我们观看火车也在它的护栏外面看着。
至于为什么叫“交通大学”,没有想过,就像它的大门里面一样,没有进去过,充满了一种神秘感。不知道大门里面的人是否活着?怎样活着?后来有一位广东的妇女,与车夫联络要去交通大学探亲,说自己是初次来唐山,不认识路,这才知道,原来里面住的应该都是“教授”之类的南方人。那时已经改称“唐山铁道学院”了。后来终于有一次,陪姥姥去铁道学院去一个在“交大”内居住的朋友家“串门”,无奈,是晚上,里面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留下点印象。
但我“印象中”,交通大学应该是唐山最老的学校,而且也出过不少名人。无奈于多次变迁改换地址,以至于今天鲜见有人还能记得它了。最后,它于“文革”期间,迁于四川某地,成为“西南交通大学”了。
近读网文《唐山铁道学院》一文,有比较详细的历史介绍,特摘附如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