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次游西安

(2022-07-06 10:41:02)
标签:

西安

旅游

分类: 我的原创艺术
两次游西安
        博事候
     平生竟有两次游西安。一次是1966年底,另一次则是2016年4月份;前次是“文革”开始时,后次则是改革开放了三十多年。这四十年间,西安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66年的那次,学校停课,老师们观点不合,于是也就跟着潮流,出去“串联”了。事前决定反方向走,半夜先到郑州,看看觉得没啥意思,于是第二站就到了西安。看看西安火车站等候买票的人群,真的是用“人满成患”来形容不为过。而且听买票的人说,要等一周才能离开西安,也就是买也买不到现成的车票。怎么办,一起出行的仨人一商量,不费这个功夫了转转吧!出去到哪?我转眼看到有个长安县最近不远,就在西安城外,好像是南边。那时在西安城内只是凭着两条腿走,先看到了半坡村遗址,很简陋的,和街边的商铺也没啥区别;稍远出的大雁塔也是孤孤零零的。找到公交车后,便直接坐到长安县站。下车后,周围一望,哪有啥古迹?和想象的大不相同。
    再仔细一看,旁边有座小山,写着,半山腰处有座“杨虎城墓”,于是三人爬上去,凭吊了“西安事变”中赫赫有名的杨虎城将军。再往上走,还有个“杜公祠”,是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杜公祠在山顶上,站在高处远望,一片黄土,被雨水冲刷的沟壑纵横,一片黄土高原的特有景象就展现在眼前。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一幅油画,《信天游》。当时,也没有相机,但我买的这幅画一直在保存着。
   紧张的一天过去之后,决定不住旅馆了,而是连夜就走。同行的老大出了个主意——不买票,趴火车走。于是我们沿着火车站外的围墙走,看到一处的围墙比较矮,便翻墙过去,然后找到一列开往成都的客车,便上去了。不过,上面已经有人了,好像快要把两节车厢都坐满了。看来,斯文人干不斯文事的,大有人在。
    这就是第一次游西安,其实啥也没看到,只见到了城墙、省委住地(公交车路过),直观感觉是大城市的样子,比石家庄要好的多了(那时石家庄还不是省会)。
    
    2016年,听说第17届全国邮展要在西安举办,我市的徐连元先生便提出了大家组团去西安,费用自付。我和一个爱摄影的朋友便一起报了名。这次才真正的游览了西安,并且还到了延安、黄帝陵、壶口瀑布等地看了陕北的景象。
    一到西安,多年的好友惜缘夫妇就到我们下榻的旅店迎接我。惜缘是正定人,她老公是邢台人,现在夫妻早就在陕西定居了。近年和孩子们都在西安买了房子。他老公是个县里的工程师,但很能干,凭自己的本事,被外企录用了,并且还出过国。他们夫妇曾两次回石家庄(正定)探亲,还专门看过我。邮展期间,两口子在看了邮展后,请我吃饭。但因个人活动的意向不同,交通又靠公交为主,所以团里的人基本是各自行动,电话联系。
两次游西安

两次游西安
     几次外出,发现周边那种“黄土高坡、沟壑纵横”的面貌,再也看不到了。西安城内,到处都是美丽的园林,建筑中的工程。西安的地铁,应该说从客流上看,比北京强多了,但比石家庄要多,因为毕竟是旅游的城市。著名的鼓楼站围在一个巨大的花坛里,但从地下出口,就有可以直接登上鼓楼的出口。鼓楼和钟楼相距不远,但钟楼因面临着一条回民食品街,故外地人流不断,更显得繁华热闹。
两次游西安

两次游西安
    我们住的旅馆往北稍走,便到了雁塔西街。这条路的两旁用了不少组雕塑来反映西安古代的历史文化,其中不少都是西安美术学院的作品。为了拍摄这些作品,我从东到西慢慢的走了个来回。
两次游西安

两次游西安

两次游西安
     兵马俑不在西安。当初一个农民就挖出了三个坑,现在不仅参观的门票贵,面积也“扩”的很大,周围植满了花树园林,需要走很久或者乘坐电瓶车,才能到达。出口在另一个方向,外面布置的是一条“步行街”,商店不少,但可买的东西不多,毕竟游客们都是慕“兵马俑”的名气而来的。
     现在的大雁塔,整修的很好了,门前有座玄奘的塑像,里面的雁塔可以登上顶层,油漆保养的很好。我也坚持登到了顶层,沿途拍摄了不少照片。
两次游西安

两次游西安

两次游西安
       总之,这次到西安,是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后来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几乎与北京、上海不分伯仲的场面,实在是惊艳全国了。诚然,那种“黄土高坡”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