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中集邮组”成立之后

标签:
26中集邮小组《邮友》 |
分类: 我的收集藏品 |
“26中集邮组”成立之后
博事候
1981年,我所任教的石家庄市第26中学,当时是一座高级中学。学校的收发室发现有私揭邮票损坏信件的现象。因我也喜欢集邮,便自告奋勇的请示领导,想在学生中成立集邮小组,引导学生正确集邮。经领导同意,终于在1981年9月15日正式成立了。石家庄26中集邮小组成立的纪念戳是我亲手设计的,当时请外面的刻字师傅刻制,为木质橡皮戳,记得好像花了我不到三元钱。随后便制作了纪念封,编号50个,发给了校内同学。
为了便于活动和沟通交流信息,随即编写和刻印了小邮刊《邮友》,因系蜡纸油印,每期只能印刷100份,发给学生和外地的集邮爱好者。1982年元旦,我还拿出自己的藏品,举办了集邮展览,供校内学生和校外的集邮朋友参观。也有纪念封和纪念戳。
1984年暑假,我校筹备办“职业财会学校”,因尚有高中生在校还未毕业,“职业财会学校”与原“26中”校名同时对外使用。工作安排我担任语文教师,这样工作紧张了,不可能再兼顾集邮组的事情和续办集邮刊物,便至此停刊了。
当时的集邮活动条件比较差,集邮活动处于恢复之中。集邮者没有“邮票目录”,就连价格表都很难见到。那时还耻于谈钱,价格只是参考。我好不易找到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同济目录”,是上海同济大学集邮爱好者编印的,如获至宝。出于渴望交流的目的,“26中学业余集邮小组”成立后,我曾给复刊不久的《集邮》杂志和《石家庄日报》社投稿报道,均获刊登。特别是1981年的《集邮》杂志第12期刊出之后,尽管只有几行字,却影响很大,此后来信颇多,居然还有一封来自韩国的信(另文介绍)。集邮组还受到过已故的赵善长等老前辈的关怀以及黄里、卢天娇等邮票设计家的关爱。尤其没有想到,我们竟成为了河北省的第一个集邮组织,《邮友》也成了河北省的第一份民间邮刊。为此,山东老邮友张明聚在他编著的《复苏》一书中,曾对“26中集邮者、《邮友》”,都给了比较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