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繁塔

标签:
繁塔国相天清大塔塔内开封旅游 |
分类: 我的原创艺术 |
开封的繁塔
博事候
在游铁塔公园时,导游兼车夫就向我们介绍,开封还有一座真古迹,叫“薄塔”,离禹王台不远,只是有些破败。因此,从禹王台出来,我们就开始寻找薄塔。

但在小巷墙上却见是“繁塔”的路标,心中很是不解。回来一查资料方知,原来这个“繁”字在这里读“薄”。繁塔,位于开封城外东南1.5公里的高台上。高台附近传说在很早以前居住过姓繁的人家,所以人们称这个高台为繁台,因塔建在繁台上,故称繁(读薄)塔。

绕着胡同行走,越来越接近繁塔,它的附属建筑,墙体上深深的裂缝,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古老与沧桑。
据说五代后梁高祖朱温曾在台上阅武,所以曾有一个时期叫高台为讲武台。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曾在台上兴建寺院,落成之日,恰巧是周世宗柴荣的生辰“天清节
”,为了作柴荣的功德院,便给寺取名天清寺。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将后周的末代皇帝周恭帝从皇宫赶出后,曾逃到天清寺避难住了一段时间。
古代的繁塔很高,台面宽阔,每年春天,繁台上桃李争春,百花吐艳,绿树繁茂,殿字峥嵘,人们春游赏花,烧香拜佛,饮酒赋诗,称“繁塔春色”为开封八景之一。
北宋时期,天清寺的名声很大,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四大名寺。据北宋王*写的《北道刊误志》记载,宋开宝年间(968—— 975年),重修天清寺时,同时在寺内兴建了一座砖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因其坐落在繁台上,故俗称繁塔。繁塔的兴建与铁塔不同、铁塔是北宋政府出钱修建的,所以建得很快。繁塔是由当时的官僚倡导,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的,所以建得时间很长。现存繁塔里面洞壁上镶嵌石刻中有建塔捐献过钱财和实物者的姓名和年月。石刻题记表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繁塔才建起一个高高的塔基,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990年),还不断有人向建塔工程捐献钱物。根据塔内碑刻内容推测,繁塔大约筹建于开宝中期,竣工于宋淳化元年(990年)以后。从筹建到竣工前后经历了20多年。繁塔是等 边六角形宝塔,原塔高九层,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这比著名的开封铁塔高得多,至今开封流传着铁塔与繁塔对比的说法:“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
元末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部分损毁,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僧人胜安在天清寺南前楼废址上兴建佛殿,因寺前有国相门,故取名国相寺。
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在天清寺原址上复建新寺,仍复原名天清寺。同时,僧人胜安、圆真等在寺西北白云阁废址上建寺,名为白云寺,国相寺、天清寺、白云寺在繁台上南北排列。明朝末年,黄河水淹开封,三寺淹毁,和尚散离。清朝初年,僧人桂山和尚带领门徒去山西五台山朝拜。途经开封时在繁塔门洞里居住数
年,后来他依靠河南巡抚张自德的力量,在繁台上又重建一座寺院,名为国相寺,新寺规模宏大,大门向南,寺殿数进,内有钟鼓二楼,正殿之后为繁塔。清道光二
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淹开封,国相寺又严重毁坏,直到公元1927年寺院最后庞毁。从此以后,繁台上就剩下一些民房了,繁台也因黄河泥沙淤
积而成为平地。
繁塔原高九层,现在遗存只有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现塔通高36.68米,底面积501.6平方米,最低一层每面宽13.10米,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繁塔为六角形楼阁式仿木青砖建筑,每层檐部由斗拱承托,一层两个塔心室,彼此不通,两层两个通道,四个佛洞,三层仅西北一个通道,前后两个佛洞,各层结构不同。踏道变幻莫测,从北门进塔,经东西两侧塔道攀登,去二层佛洞或上塔顶须沿外壁塔檐盘旋,非常惊险。
繁塔全身内外遍嵌佛砖,一砖一佛,有释迦,弥勒,阿弥陀佛,还有菩萨,罗汉,乐伎等近七千块,一百多种,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显示了宋代艺术家雕刻模制的超人技艺。塔内保存完好的碑刻178方,其中以宋代居多,有佛经
捐施人题词等,是研究佛学的珍贵资料。



古代的繁塔很高,台面宽阔,每年春天,繁台上桃李争春,百花吐艳,绿树繁茂,殿字峥嵘,人们春游赏花,烧香拜佛,饮酒赋诗,称“繁塔春色”为开封八景之一。
北宋时期,天清寺的名声很大,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四大名寺。据北宋王*写的《北道刊误志》记载,宋开宝年间(968—— 975年),重修天清寺时,同时在寺内兴建了一座砖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因其坐落在繁台上,故俗称繁塔。繁塔的兴建与铁塔不同、铁塔是北宋政府出钱修建的,所以建得很快。繁塔是由当时的官僚倡导,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的,所以建得时间很长。现存繁塔里面洞壁上镶嵌石刻中有建塔捐献过钱财和实物者的姓名和年月。石刻题记表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繁塔才建起一个高高的塔基,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990年),还不断有人向建塔工程捐献钱物。根据塔内碑刻内容推测,繁塔大约筹建于开宝中期,竣工于宋淳化元年(990年)以后。从筹建到竣工前后经历了20多年。繁塔是等 边六角形宝塔,原塔高九层,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这比著名的开封铁塔高得多,至今开封流传着铁塔与繁塔对比的说法:“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
繁塔原高九层,现在遗存只有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后一篇:九种补脑鱼类【图片加详细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