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绪访谈第136位,顿子斌博士

(2017-04-20 22:54:23)
标签:

杂谈

宗绪升对话顿子斌博士

宗绪升:兄好!我先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问过魏立刚、邵岩,之所以问这么个问题,我是想了解坚持三十年现代书法创作的作者都在关心与思考什么。我的问题是:如果让你去采访一位现代书法家,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顿子斌:这个问题很犀利,也很策略。我大概会问以下问题:1.你是怎样走向现代书法之路的?2.早期投身现代书法的人很多,后来大多弃现它而去或回到传统,是什么力量使你坚持下来了?3.你怎样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4.你认为理论对现代书法重要吗?5.30年中,你对现代书法是否有过困惑?6.你的现代书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有无独门秘笈?未来有什么打算?

宗绪升:好了,我除了再拟问题外,会用兄所提的某个问题反问兄。我们的访谈一个月左右后做。我把前面约好的先做掉。

顿子斌:反问,我料到了。

宗绪升:我可能通过微信随时提问。

顿子斌:随时提问更有挑战性,问题引向得会更为深入。

顿子斌:国家画院出手,四方联手将举办《2017汉字艺术新锐艺术家提名展》,超强学术阵容,汉字艺术出现新的希望。

宗绪升:现代书法与汉字艺术的实质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我们的访谈需要控制在四千字内,因此回复尽可能简洁明了。

顿子斌:1999年成都“巴蜀点兵”现代书法展上,出现了一些作品,它们已经越出“现代书法”的范畴,无法再用“现代书法”来概括。于是,2002年9月古干和濮列平先生提出“汉字艺术”这一概念,以适应这一现实。汉字艺术是现代书法的延伸,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的汉字艺术也包括传统书法在内,它是汉字艺术的古典形态。狭义上的汉字艺术包括现代书法以及由它衍生的艺术形态。它主要由六大版块组成:汉字水墨、汉字雕塑与装置、汉字建筑、汉字服装、汉字设计、汉字影像、汉字行为与戏剧等。当下汉字艺术的核心是汉字水墨,它是汉字艺术在平面上的展现,是现代书法在平面上的延伸。汉字艺术已由平面走向了空间。

我以为汉字大于书法,汉字的艺术潜能不止书法一种。汉字艺术包括由汉字衍生的所有视觉艺术形态。但严格地讲,“汉字艺术不是艺术汉字,也不是书法,甚至不是现代书法,而是一种以中国汉字、中国传统书法以及现代书法为基础资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价值依托,并向一切人类文化艺术成果全面开放,建基于人的视觉感受的精神和观念表达的当代艺术方式。”(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高天民语)

宗绪升:如果对现代书法三十年做个分期,你会如何划分?依据呢?

顿子斌:大致可以分为四期。一、象形期,80年代中国现代书法诞生,参与者主体为画家,他们选择书画同源为切入点,作品以象形为主,具有很强的画意(写意),比原初的象形字更具画意。这个时期的作品也被称为“伪现代”,因而这个时期也可称为“伪现代时期”。

二、90年代,抽象主导时期。书法观念、书法装置与书法行为均已出现,但都建基于抽象化之上。

三、2000年-2013年,沉寂期。以前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中青展接纳现代书法参展,虽然是有限度的接纳,但毕竟让搞现代书法的年轻人看到希望。中青展被取消后,书协官方的展览十几年不再接纳现代书法展,由于无名利可图,大多数搞现代书法的人或弃现代书法而去,或回归传统。虽有中国美院主办现代书法国际双年展、北大资源学院汉字艺术系的开没、《书法报》现代书法专栏开办,但持续坚守现代书法阵地者已属寥寥。这是一个沉寂期也是一个沉淀期,坚持者大都成了现代书法的精英。

四、2014年至今,现代书法进入新的活跃期。2014年张强了策划“书写的十五种维度——现代书法30记”;2015年12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四川美院高等水墨研究中心协办的“从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中国现代书法学术研讨会”;2016年3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岭南美术馆办的《汉书形意-中国汉字水墨艺术展》等一系列展览和研讨会的举办,国家画院汉字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2016汉字艺术元年的确立,这一切都标志着现代书法已步入了新的时代,它经过转化、升华,融入汉字艺术。可以预期,包括现代书法在内的汉字艺术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宗绪升:用子斌兄所提的问题来提问:怎样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顿子斌:个人以为,传统与现代是一种凝聚与释放的关系。传统书法中凝结了很多艺术属性,如音乐性、舞蹈性、建筑性、抽象性、绘画性、文学性,等等。现代书法或汉字艺术就是要把这些属性释放出来。传统书法中除了文学性一翼,由于与实用绑在一起,其他属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宗绪升:你同意汉字艺术这个提法?

顿子斌:当然。

宗绪升:狂草难道不会释放出兄所提及的那些艺术属性吗?

顿子斌:应该说草书的现代性最强,其极致为狂草,它们分别相当于西方的热抽象和抽象表现主义,西方的书法画和抽象表现主义也主要从草书和狂草获取灵感。

在古典书法中,也只有草书能称圣。草书在唐宋已达颠峰,后人很难超越。宋代三百多年江山,草书大家只出了宋徽宗和黄庭坚两位,后者更无超越的可能(小变或渐变不能视为超越)。这种成功的机率比当选*国家*主*席低得多(国家*主*席5年10年换1人,300年换多少人,但300年能出几个草书大家?),所以在草书特别是狂草上和古人较劲几乎等于徒劳。

宗绪升:理论研究对现代书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顿子斌:理论有两种作用,一是引导创作,二是为创作保驾护航。对于成熟的艺术形态,它的作用是间接的,而对于新生艺术,它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这两种作用。

相对于传统书法而言,现代书法是一一个理论家和评论家高产的领地——一个比任何艺术领域更出理论家的领域,如古干、王南溟、沈语冰、张强、吴味、濮列平、朱青生、杨应时……他们多身兼创作者和理论家。一个有理论自觉的探索者往往更为坚定,走得更远。因为理论家的自信来于逻辑,而无关乎是否暂时被别人或组织所承认。

观念先行是现代书法的一大特点。即使非理论家,如张大我、邵岩,他们也关注理论的进展。有些理论家从现代书法出发,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现当代艺术领域,如王南溟、沈语冰、张强、吴味,成就卓著,倍受关注。我想这也是现代书法30年的一大贡献。

宗绪升:邱振中、文备呢?

顿子斌:两位都为现代书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前者为现代书法的开创者之一,但他的实践线路被张强堵住了,他回到了传统,其理论给现代书法很多启发。文备是现代书法的组织者与实干家,2015他搞了一个现代书法回顾展,但是他的创作还停留在90年代初的状态。

宗绪升:我倒是没有觉得先生的实践路线被张强堵住,也并不存在着回到传统,传统与现代是乎对他是平行进行的。文备2015年的展览我没看过,我敬佩文备先生,他对现代书法所付出的一切很有意义。

顿子斌:邱先生是我尊敬的人。他和张强先生在图式上确有相近之处,但他没有张强走得远,所以放弃了。一位著名的现代书法家和我这样说。听了他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宗绪升: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招收现代书法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历经十年时间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书非书”大展,子斌兄是否关注过?

顿子斌:中国美院招硕博士我都注意了。三届“书非书”的展览图片在网上浏览过,规模空前,力度很大。“书非书”的提法很好,它突破了书法概念的禁锢。实际上这种现象在自然特别是在树影与花影中大量存在。

宗绪升: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如何接纳现代书法?

顿子斌:这两个问题,尤其后者有点尖锐。简单地说,当代艺术即反映当代社会与生活的艺术,兼有批判和建构两种功能。它推崇艺术跨界发展和艺术形态的出新。根据邱振中先生的说法,现代书法旨在重建书法与当下生话的联系。除了实用书写外,元代以后书法和生活的联系就很弱了。书法家基本上是向古人讨生活,已经丧失了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取灵感的能力。

不是当代艺术如何接纳现代书法,而是现代书法如何去和当代艺术接轨。这种接轨可以通过装置、行为和观念、影像来进行,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这里重要的是观念的力度,即如何通过汉字或书写提出问题,使观众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是文化上的,也可以是社会热点。在这个层面上它不是仅汉追求形式完美的书法或现代书法,它已进入了当代书法的范畴。如果仅仅追求形式,它仍是现代书法。

宗绪升: 熊秉明对现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顿子斌:这又回到理论对现代书法影响的话题上。熊秉明先生《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为第一本用西方现代美学理论阐释书法和书法理论的书,它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架起了桥梁,进行了卓有说服力的沟通。条理分明,脉络清晰。它给书法界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其开启作用是任何一本书法理论所无法替代的。它把传统书法理论,特别是张怀瓘的书论激活了,成为中国现代书法的理论基石和催化剂。熊先生对“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的解读,成为现代书法走向抽象(墨象)的直接推动力,也使现代书法走在理性的轨道上。我读过多遍,受益良多,包括我搞抽象摄影也与这本书的启发有直接的关系。以至今天提起它我仍按捺不住兴奋。

宗绪升:子斌兄觉得现代书法最缺什么?

顿子斌:现代书法最难的是创意。有些人想搞现书法但不知如何创意,因此视现代书法为畏途。这就需要创意人为书写者提供创意。它相当于音乐中的作曲家。2007年我曾在《书法报》上发表《现代书法呼唤作曲家》一文。我以为现代书法领域不缺理论家,也不缺书法家,更不缺观众,当下缺少的仍是“作曲家”。

宗绪升:请尽可能简洁地介绍一下你从事现代书法的经历。谢谢!

顿子斌:我的现代书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2000年以前是象形阶段,我把“六书”做了新的解释,把它转化为一种象形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所有的汉字都可以实现象形。二、2000年以后为抽象阶段。金开诚先生认为,脱离汉字的线条的自由组合为幻线艺术。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书法幻线”概念,即未完全脱离汉字的线条组合。这并非虚构,我在拍抽象影象的过程中,发现书法幻线在自然中也是存在的,特别是在树影中大量存在。

三、2013年后进入汉字幻象阶段。通过新的工具使用,瞬间将书法变成一种绘画,它既非来自对自然的写生,也非来自对自然的记忆和抽象,胸中无竹,借助汉字随机生发,它类似于“自组织”成象方式,故也称“自象”。

四、行为与影像。最近一年我在拍光影中自然存在的动态汉字,通过微信朋友圈发表“每日一孳(字)”系列,引起当代艺术界的关注,连一些传统书画家都很感兴趣。这是影像与行为的合一。

我的现代书法之路大致是从现代书法出发,最终离现代书法出走。但不管我搞什么,又总有书法的眼光在其中,书法的幽灵始终不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