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绪升对话尤丽博士
宗绪升(以下简称宗):书法与现代书法的边界,你觉得是什么?
尤 丽(以下简称尤):其实边界是一种概念性的问题,如果要辨清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关系的话,我认为现代书法包含在书法的里面,是书法艺术的一部分,所以没有边界,边界是由外相内的。
宗: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属于现代书法?
尤:其实很难定义。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很多人作传统的一些书法,其实也是一种现代。
宗:你指什么样的传统是一种现代?
尤:所谓的传统,我觉得其实是一种假设,所有的传统都会变的,所以所有的传统都是一种创新。
宗:中国美院王冬龄老师策划这个书非书展,五年一度,现在已经是第三届了。你觉得这个书非书展,在现代书法的当代性当中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尤:我觉得第一个努力,它是把现代书法的这个潮流,如果可以称为一个潮流,带入中国美院的领域。一旦学院化,更多的人参与以后,思考会更加学术。同时这个展览的名称“书非书”,比“现代书法”更适合。“书”这个词包含很多意义,包含书法、书写、文字和字体等很多意义,“书非书”可以联系更多的事情,所以它是非常开放性的一种概念。
宗:你觉得这个概念非常好,或者说这个展览的主题是非常好的?
尤:这个名称取的非常好,我觉得有些人所说的“现代书法”的含义太狭窄了。现代、后现代,一定要把这个名词扯到到西方的艺术的一些潮流里。现代已经是过去的一种事情了,现在我们说的后现代、当代这些名称也会过去。我觉得书非书一直可以保留这个名字,现在是当下的,过十年它还是有同样的一种开放性。
宗:不是很新,是不是说现代书法也是约定俗成的东西?
尤:1980年代以后,一听“现代书法”就会联想很多过去的事情。而书非书,不同的人会在里面寻找自己的位置。
宗:你觉得现代书法实践会拓宽书法的美学意义吗?
尤:是可以这么说,我觉得我们所说的书法新探索,现代的,在当下的探索,其实在挖掘和拓展书法本身包含的一些潜能。
比如古代书法中的表演性,王献之拿一个扫帚,在墙壁上写飞白书大字,很多人去参观,其实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表演。现在有这个机会去记录这些行为,像录像之类的媒体。所以我觉得古人这种表演性的行为,可以再挖掘。其实不是新,而是再创新。
宗:你觉得现代书法创作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那它的建设性在什么地方?怎样回避“泛书法”这个弊端?
尤:这个很难,反映了一个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很多人认为,不要写汉字,就是现代书法,其实是一个很浅的思考。首先我要思考的是很多概念的重新界定,比如碑学、帖学的概念,比如传统是什么?书法界观念还是很保守的,所以每一个被认为是真理的概念,我们都要重新思考,这样我们会走的更远。
宗:你觉得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尤:我们需要再深入地学习书法,学习书法本身的传统,磨练书写的功力。学院有优点,我们本科有四年时间,研究生有三年时间,专门去学习书法本身的语言,就是书写,就是这种线条的表现力。
宗:有人说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可能说的不严肃,你觉得这个有没有道理?
尤:是的,书法本身的表现手法,就是书写和线条,没有足够的表现能力,你现代书法也写不出来。
宗:就是说他没有去临摹过中国的汉字书法,他是做不了现代书法的?
尤:那就是仿书法,比较表面的一种做法。我觉得抽象书法是有书法本身表现语言——线条,写出汉字来。它还是书法,因为它的表现手段就是线条。
宗:就是说抽象书写的主要特征你觉得就是在表现上?
尤:就是用传统的表现手法——书写,创造出无汉字的书法。
宗:现代书法的文字一定要有可识性吗?
尤:我不这样认为。我的理解就是:线条是传统书法的功力表现出来的,但不一定就要是汉字。
宗:不需要用汉字,如果用汉字为素材做出来的其他东西,比如说雕塑作品,你觉得它是现代书法吗?
尤:不一定,可能是一种以汉字为因素的一种设计。
宗:你觉得当下中国艺术界最缺乏的是什么?我说老实话,我从开始就没把你当外国人,我觉得你太了解中国了。
尤:我觉得,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书法界是中国艺术界里面最保守的一个领域,我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很多观念太保守了。比如:碑学的概念,现在还有很多人把18世纪阮元那些人说的南帖北碑当做历史真实,当做一手资料,学术研究再思考发现:这些都是后代人看的前人书写的一些概念,而不是历史真相。阮元在18世纪提出这样的非常重要的观点,在当时很有必要,但我们现在还是要重新考虑他们的一些话是否正确,才会有进步。学术研究如此,创作也是如此:我们在不离开传统书写表现的手法的前提下,还是要更开放地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宗:观念开放一些?
尤:观念开放以后,要接受新的媒体,用不同的媒体去表现。
宗:你觉得一个书法家要以怎样的姿态才能进入当代艺术这个领域?
尤:可能要放弃这样的观点,就是西方和东方、传统和现代是一个对立关系。就是我们真正要离开,进入更高的一层,不要站在中间一个点,而是一个三角形。我们要离开书法一定是东方的,西方是“那样”的一个当代艺术的观念。或许东西方的一些概念的定义看上去是对立的,但还是可以在一起可以找一个点,如果找到这个点,就是真的创新。
宗:我记得是在我刚考上硕士那一年,王老师冬至有一个活动,在游船上,你好像说过一句话,你说书法不要把它设定成中国的,或者是哪里的,你说好像这个就是人类的,是这样吗?
尤:是。
宗:尤其我们经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你怎么看?
尤:书法当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我觉得不能封闭,不能说像很多中国人说的,这个传统是我们的,你没有用过筷子,你就不会写字,你不会理解。但是我觉得书法的本质,就是书写,这个似乎跟音乐有关系的运动,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不仅是西方人,整个世界都能体会到。我觉得很多中国人概念太多了。
宗:就被束缚了。
尤:对,笼罩在一种传统的概念里面了。我觉得书法里有一个东西,它是非常开放性的,就是书写,一种运动,像舞蹈一样的。书法有两种属性:一个是它离不开文字,这肯定是,这个领域西方人很难进入;但是书写这个运动,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可能对我来说,文字是一种障碍,比如一首诗,可能我无法理解这诗的含义,但是我会理解书法里的音乐。
宗:对,它的节奏感。
尤:节奏,它的线条,看一个字会想象它像舞蹈一样,更多是这样的体会,我临摹也会更多体会这些,不纠缠于一些汉字的内涵。这个是真的。
宗:现在有些人对现代书法还是比较排斥,你觉得再过一些年会有改变吗?现在我们看现代书法,它的前景是怎样的?
尤:还会这样,因为社会的多样性。有些人也不排斥,一样的。
宗:它会慢慢被人家接受,比方说像流行音乐一样,流行歌曲一出来也会被排斥。
尤:现代书法会变成一种新的传统。
尤丽,Elisabeth Jung Lu,瑞士苏黎世人
1993年赴浙江美术学院进修书法,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
2015年,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亚美术史系毕业,获博士学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