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书法报老绪访谈之三十八——宗绪升对话高秀清博士

(2011-04-16 09:57:00)
标签:

宗绪

宋体

题跋

九成宫醴泉铭

高秀清

文化

分类: 老绪记事
          宗绪升对话高秀清博士

宗绪升:从你的简历中得知,你从小习书,当时学习书法的动力是什么?

高秀清:我想可能与当时得到了很多的肯定与奖励有关系,一般来讲孩童时的爱好或兴趣多半是受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当得到大人鼓励和社会的激励时会促使这些爱好或兴趣坚持下来。至于我当时学习书法的动力,也无外乎于此。即一方面是来自父亲的熏陶和鼓励,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的激励与认可。

 

宗绪升:有人说当今社会上有三种人,即:“男人、女人、女博士”,你认为人们为什么会对女性考取博士学位有如此偏见?你当时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有过什么思想斗争吗?你攻读博士时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高秀清:所谓“男人、女人、女博士”的说法,我想是基于大家对于“女博士”的不了解,人们已习惯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价值认可,而现今“女博士”的大量涌现正反映了古今社会的性别差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征。女子读博士并不代表她们异类于女人,她们依然是可亲可爱、有真性情的女子,只不过是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个专业方面比一般的女子知识略多、略专业些而已。

我决定攻读博士学位是基于对本专业的喜欢,希望能更深一步地对中国书法文化进行研究和学习。不存在什么思想斗争。研究方向是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也就是说将“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置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中去研究。

 

宗绪升:陈履生先生曾在一个学术论坛的中场很风趣地“广告”了下国家博物馆,作为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请你为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你认为我们的读者有必要了解的有关国家博物馆的情况如何?

高秀清:当然应该有所了解,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我是一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有馆藏珍品106万件,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不仅要保护和展示国家文化遗产还要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欢迎大家亲历国博,感受国博。

宗绪升:请谈谈博物馆与美术馆在职能上的异同?

高秀清:博物馆与美术馆在职能上有些交叉。博物馆是多功能、多职责、多性质的复合机构,是综合性的高雅文化场所。国际博协曾在1974年这样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一般来讲,对历史文物的征集、保管应是博物馆的第一要任,但同时教育、科研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只有将收藏、教育、科研有机地整合,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使观众享受真善美、得到美的文化熏陶;美术馆则主要是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古今中外近现代美术及当代美术精品为主的艺术殿堂。美术馆也负有传播美、普及美的社会责任,是美的教育的大课堂。

 

宗绪升:为何专攻楷书?又为什么要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宗?

高秀清:所谓专攻楷书是我给自己定的阶段性方向而已。之所以要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宗是因为我个人的喜好,我认为欧阳询的楷书既劲挺有力又不失遒润厚重,寓飞动于端雅之中,非常耐人品味,我喜欢。

 

宗绪升:你认为学书法一定要从楷书或一定从唐人楷书入手吗?为什么?

高秀清:不一定。我认为初学书法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来定为宜。不过,还是应该有个基本的字体范围。初学书法以正书为宜,即篆书、隶书、楷书皆可作为学书初阶,它们都属正书系列。在实际的取法中,无论是篆书、隶书还是楷书,书法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书家、书作,名碑、名帖可供选择。建议习书者以选取自己喜欢的字体来作为效法的范帖进行临摹,这样取法的好处有二:一是兴趣易于保持、利于坚持下去;二是易于上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宗绪升:对《九成宫醴泉铭》的学习过程中,你觉得最难突破的是什么?你认为时人学习该帖,最该从中汲取的是什么?

高秀清:《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书作之一。也是他人书俱老的个人风格的体现。在对此碑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最难突破的是“透过刀锋看笔锋”,即要细细体悟其用笔的韵味。时人临习此帖,应该多汲取他结字的独具匠心的巧妙之处。

 

宗绪升:对唐代楷书的学习,最难做到的便是个人风格问题,从唐楷入手,若以楷书为个人追求目标的话,你觉得人们又该怎样从唐楷强烈的风格中走出呢?

高秀清:谈到个人风格的建立问题,我想不仅仅是学习唐楷会存在的问题,其它字体、书体的学习都会面临这一难题。也就是说,继承与创新是学习传统文化中永恒的主题。没有继承,谈不上创新。所谓来有所自,去有所由。但一味地泥古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要转益多师,即便要以唐楷为追求目标,也要广泛涉略诸体,不断地进行丰富与充实。也就是说要明白学习其它字体是为了更加丰富和接近自己的既定目标。在学习中将临摹与思悟紧密相结合,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所得。

 

宗绪升:你认为中国古代文人“书写”的文化价值是什么?

高秀清:中国古代文人“书写”的结果是各种书迹和各种“文本”,这既是书写功能的直接体现,是中国古代文人“书写”活动的确证,也是泱泱文明古国宝贵的文化遗存。“书写”使我们的国家管理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书写”使我们的学术文化得到了绵延不绝的传承,“书写”使我们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知识愈集愈丰、包罗万象,“书写”使得因时代久远不能谋面的人们的思想、情感能够跨越岁月的鸿沟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书写”使不同时代的字体、书体形态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历历在目。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写”使得汉字“垂久行远”,为幅员广阔的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有效管理,华夏民族社会生活的文明与进步,民族文化的累积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彰显着领域广泛的文化价值。

 

宗绪升:你的硕士论文是有关题跋问题,我很感兴趣,请问什么是“书迹题跋”?

高秀清:我文章中所说的“书迹题跋”,简言之是指专为墨迹、金石与刻帖拓片所作之题与跋。具体而言:一是墨迹题跋,是指为古人或当代人所写的墨迹所作题跋,中国古代重收藏,前人墨迹,辗转流传、买卖、收藏,真伪难辨,高下难辨,请书家、鉴赏家或其他名人作鉴验、评价,于墨迹前或后留下文字;二是金石题跋,是指为古代留下来的金石器物上的文字作题跋。只有将金石器物上的文字拓下来才易于保存和鉴赏,所以“金石题跋”实为在金石拓片前后留下的题跋文字;三是“刻帖题跋”,也是指为刻帖拓片所作题跋。宋以前就有刻帖,宋代自淳化刻帖之后刻帖之风逐渐兴起,将前人墨迹翻刻于石或木上,其拓片大致显示了原手写墨迹的形态。我们将以上三类统称“书迹题跋”。

 

宗绪升:请谈谈宋人“书迹题跋”著述的内容与主要形式?

高秀清:宋人“书迹题跋”著述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诸个方面:书者生平人品叙评,书迹产生时代风习述说,书迹文辞内容解读,书迹所涉史实论考,书迹文字舛讹正误,书迹字体风格赏鉴,书迹书品高下评骘,书迹真伪优劣辨识,与书迹相关之人事佚闻钩沉,前人题跋是非臧否,抒发古之幽情、感叹人世沧桑等。

宋人书迹题跋著述能自由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文字表达手段,就其形式上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长短不拘、体式灵活,考证严谨,议论精当,文辞精炼,感情真挚。

 

宗绪升:请概括一下宋人“书迹题跋”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你认为宋人“书迹题跋”具有什么社会文化意义?

高秀清:好的。当我们把宋人所作的书迹题跋作为文章、著作的“著述文本”来看时,我们会看到其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就其学术价值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书学价值。这些文字是书法批评、书法理论、书家研究和书法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二是史学价值。题跋中每每涉及对书迹产生时代社会文化的论述,是将其放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是极为宝贵的史实材料。

 

就宋代“书迹题跋”的艺术价值来说有二:一是作为书法艺术文本,他们的题跋之作或为俊美的端楷,或为流便的行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堪为后世习书者取法的范本。二是作为文学文本,或是偏重论、议、说的“论文”,或是偏重于记事、叙述或夹叙夹议又有抒发情感的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极具文学价值。明毛晋曾说,“题跋似属小品,非具翻海才、射雕手,莫敢道只字。”

 

关于宋人“书迹题跋”的社会文化意义我想简单谈以下三点:

1、就题跋者来说,他们都是饱学之士,见识过人,为书迹作题作跋,常能自出新意又准确到位。对于书迹的学习与欣赏,具有开拓视角、指明方向的指导作用。

2、他们或是知名的书法家、或是资深的书画鉴定家、或是识见广博的收藏家,评价书迹品位高下、鉴定真伪,扩大了书迹的影响,激励书画买卖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书迹的传播与收藏。时人洪觉范就曾说,“凡人物、书画,一经二老题跋,非雷非霆而千载震惊。”可见书迹题跋者的观点、评鉴,对于书迹的买卖、收藏、交流、传播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

3、宋代书迹题跋的繁盛对后世书学影响深远。后世人或仿宋代书迹题跋形式著述立说、铺毫题写记下观书感受,或将记录下来的书画鉴赏整理成完整的体系,名之曰“某某书画录”等。如明代张丑的《清河书画舫》,文征明的《文待诏题跋》,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等;许多书法名迹后连篇累牍、迭积累加,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题跋作品,为我们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如今人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录》中载录欧阳修《自书诗文手稿》后14人的题跋,蔡襄《谢赐御书诗表》后竟有18人的题跋;有些人对所好之书甚至是一跋再跋,如赵孟頫的《阁帖跋》和《兰亭十三跋》等。都是用题跋形式写下了自己对书迹的鉴识,皆是珍贵的书学文献。

 

宗绪升:请为读者推荐几部有关博物馆学方面的书籍如何?谢谢!

高秀清:有关博物馆学方面的书籍,如:1936年陈端志的《博物馆学通论》,1986年梁吉生汇编的《博物馆参考资料》,1991年王宏钧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1995年吕济民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等,都是博物馆学的基础研究,建议感兴趣的同仁们不妨读一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