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书法报老绪访谈之三十五——宗绪升对话于钟华

(2011-03-02 09:5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老绪记事
          宗绪升对话于

宗绪升:请简要地谈一下,你在考入浙江大学书法本科之前学习书法的经历。

华:我五岁随父习书,主要是练习楷书,柳公权《玄秘塔》,每天一张毛边纸三十六个格子练同一个字。十二岁拜亳州名家罗舒庭和张荫庭两位先生为师,在我印象中两位老师不太讲书法,是以古诗文背诵和写作为主。一九九一年在陈振濂教授门下开始受到严格系统的学院式书法训练,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宗绪升: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所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导师是怎样要求你的?

华:硕士研究生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颜真卿书法接受史。陈振濂老师的要求没有具体针对毕业论文,而是做事为学方面要做到八个字“严谨认真,敬业笃诚”,研究方法上在问题意识下做到读书最大化资料搜集最大化。

宗绪升:书法专业开设于综合性大学,有何利弊?

华:对学生而言书法专业在艺术类院校利大于弊,书法则是综合性院校利大于弊。大家都在谈书法要靠学来养,但学包括知识和思维,这需要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内长期的“泡”才能出来。我不是很赞成把书法专业按照艺术类招考,毋庸讳言,艺体生整体文化课偏弱,集中在一起很难形成有效的学术探讨氛围,只能是就技术论技术,眼前的专业技术训练很有效,但不利于长远发展。在浙大,书法专业的学生本身考进来时分数就比较高,且又长期泡在那些全国各地招进来的尖子生中,他们所形成思考问题包括做事情的方式相对比较深刻和成熟,短期内在技术上所花时间可能会少于美院学生,但他们的优势更多的是指向将来。

宗绪升:为什么硕士毕业后,不再继续攻读书法方向博士,而是考入哲学系?

华:从小喜欢哲学,喜欢瞎想不喜欢动手,懒!一个对我具有权威的朋友认为我是哲学式思维,我就改行了,呵呵。

宗绪升:站在现在所学专业的角度,回过头来审视书法,同以往仅仅从书法的角度观照书法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华:大不相同。在书法内部虽然也看书,也谈学问,但读书和书写之间似乎扯不上关系,只能是就书法论书法,在其间打转而不自知。读了哲学回头看书法多得是反省和审视,比如现在我认为书法缺少的方法论的建设就是站在旁观的位置得出的结论,所以近两年来我一直在致力于对当代书法发展的反思和方法论建设的倡导和实施我具体是研究现象学,现象学精神在于面对实事本身”, 现象学迫使人们去严格地思维和精确地描述,它“用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本质陈述将那些在本质直观中直接被把握的本质和建立在这些本质中的本质联系描述性地、纯粹地表述出来”。因此,现象学排斥任何中介要求直接把握实事本身无论这个中介是来自权威,还是源于习性。这些都对我近几年的书法研究和教学在方向上产生转变,比如我在魔鬼训练营的教学越来越注重于启发式的教学而不是僵死技法上的传授,注重于思维上的训练和审美上的感悟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别人怎么说。为此,魔鬼训练营每年都会请几位现象学的博士和博士后前来做助教,和学员们朝夕相处,一方面是要大家了解书法以外的学科动向,另一方面在于训练大家的思维方式,坚持了几年,效果很是不错。

宗绪升:你参与了陈振濂先生所组织的所谓“运动”的班级,我也比较关注这班级的学员,其中有大部分我都熟悉。你怎么评价这种训练方式以及这个“运动”?

华:一个词:赞同。陈老师被称为书法界的思想家,我在他身边二十年了,我的感觉是他充满了哲学现象学的洞见。如果一个书法家没有办法介入哲学学习,我倒建议他多听听陈老师的讲课

宗绪升:你为何说“当代书法最大的危机不是大师和经典作品的缺失,而是最为基础的‘法'的丧失”?你所说的“法”又是什么呢?

华:书法=书+法,法没了,书也就没了,如此还怎么谈大师,谈经典作品。我所讲的“法”是一种过程,是人们进入和认可书法的过程。法不仅仅是一个过程,它还带来了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善。我们现在为了所谓的视觉效果不择手段,也就是无法无天。所以只有遵循法,人们才能真正进入书法,才能在书写的过程中培养一个人谦卑的心性,只有在具有谦卑心性的书写者面前,艺术之神才会降临。

宗绪升:书法作品中如何体现“人性”?你为何说个性绝不是艺术?

华:第一个问题我回答不了!艺术就是艺术,怎能是个性呢!?

宗绪升:“状若算子,便不是书”吗?

华:王羲之说的,我思考的是他问什么这样说。

宗绪升:我没读懂你《重返“书写”本身》那篇文章,按你的理解,书法的“书写”本身该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重返”呢?

华:这个问题很大。书法这个词是在书写和书法作品双重意义上来使用的,即是说,书法的本质即在于书写和书法作品的两者不可偏废。唐中后期以来书法发展过于强调书法作品本身而忽略了书写,当然,这其间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比如说笔法传承的丧失,替代为对古代作品的临摹,打个比方就像是你本来是有张三丰大师手把手直接教你练武术的,现在改成你去看着拳谱自己琢磨了,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死的,能一样吗?而新时期以来的书法美术化和展厅文化的共同作用,更是只问作品不问书写,简单说来就是大家都在“做”作品,而不是“书”作品,是无病呻吟,反过来又损伤了书法作品本身。唐代中期以前是书法世家手把手进行笔法传授的历史,书写的方式对了,“合法”了,作品自然就好,其后笔法的授受中断,代之以按书法作品去“索骥”,所以强调的是“重返”。“书写”首先指向的是自身表达,接着是如何表达。

宗绪升:文人的书法就一定能体现文气吗?什么是文气?书法作品需要文气吗?

华:文人的书写不一定能体现文气,文人的书法一定能。如果书法作品是作为美术作品存在可以不需要文气,但书法作品作为书法作品而存在一定要文气。文气指的是在文章作者 “静默”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通过观其书,还能听得到他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他内心澎湃的激情。

 

宗绪升:如何背临?背临的意义何在?

华:白蕉先生的方法:先不把帖打开,背着临,背不出,然后再翻开帖来核对,如此反复数十次直到能背临为止。并说:“‘背’很重要,临写过的字,任何时候,只要你拿起笔来,就应该把它默写出来。”不能背临表明对字帖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在现阶段,能否被临字帖是检验专业与业余的试金石,尤其是历代经典法帖,要求专业人士一定要能够背临,作为知识储备起来,试想数学家会不会不清楚数学定理和公式,音乐家不记得名谱!能够被临字帖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不能够背临一定不是真正的书法家。

宗绪升:就你现在所学专业,请你推荐几本你认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的书法爱好者最该读的书,谢谢!

华: 一、[美]梯利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二、[古希腊]柏拉图 《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三、[]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商务印书馆 2011年版

         四、[]马丁·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 2006年版

         五、[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 2019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