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读博尔赫斯的《沙之书》
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也是这样不易读懂的书,越是不懂越是好奇,这好奇包括博尔赫斯在文中不厌其烦地多处提到了《圣经》,那似乎就是和他所要叙述的“沙之书”对立的。我想一定有什么寓意在里面。说书有点夸大,那只是博尔赫斯的一个小短篇,我读了几遍,觉得意犹未尽,我想每个人读后都会得到不同的感悟,它是一篇多义性的小说。小说很独特地以几何学的术语开头:“线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几何学与文学乃天壤之别,这里就展现了世界的无限与有限的关系,对立与依存的关系。接着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来:“要求真实,是今天这个时代每一个虚构故事的惯例。我的这一个故事,就是真实的。”接下来,书中呈现给了我们另一个真实,一种与经验相反的真实。使我们对“真实”有了一个崭新的概念。
我(主人公)被一个出售《圣经》的谦卑模样的陌生人敲开了门,于是他从陌生人那里的到了一本诡异的书。陌生人先是对他说他出售《圣经》,当主人说他已经有很多版本的《圣经》了,他又说他不仅仅出售《圣经》,便给他看了一本圣书,这是一本无限的书,没有开始与结束,书页与插图都充满了变数,而且这是一本看上去很像《圣经》的书,以致我(主人公)误以为就是一本《圣经》了。作者特别点出这一点,一定有他的用意。陌生人却明确告诉他“不是”然后告诉他这本书叫做沙之书,并说因为不论是书还是沙子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陌生人还道出他得到这本沙之书的来历——用《圣经》和一把卢布换来的。沙之书的原始主人“他属于最低的种姓”,而且除了其他不可接触的贱民,走在他的影子上都要受污染,从这里看,这本书的主人是怎样污秽的人。这真是一本无限的书,诡异的书,接着陌生人让他做个实验,让他看看能否找到第一页和末一页,结果他失败了。于是他用一种简直不像自己的声音勉强嘀咕了一句:“不可能这样。”陌生人回答说:“不可能这样,可事实上就是这样……”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真实,这也是荒谬的真实。还有陌生人的“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也许是在空间的任何一点上……”这个体的有限与世界的无限的理论都使得主人公烦恼。可是读到这里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断定陌生人一定是个教徒。陌生人承认他是长老会教徒,并表白他良心是清白的,说他用上帝的教导换取土著的魔鬼的书,并没有欺骗他。这里,我们看到了那本书从起初的“圣书”,到“沙之书”,再到“魔鬼的书”这样的变化。也许他觉得自己受骗了,因为他的《圣经》是真的圣经,而那本标注着“圣书”的书,那看起来变化玄妙的宝书,其实是一本魔鬼的书。所以他急着脱手,他接过钱数都不数就成交了。
因为我孤陋寡闻,不了解什么是长老会,特地上网搜索了一番,得知长老会是基督教新教主要派别之一,创立于16世纪。主要传播地是美国。我不知道博尔赫斯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个人物的身份。不知作者是不是想说,即使是有信仰的人也很难抵御魔鬼的诱惑。
主人公因对这本奇书占有欲的驱使,也与陌生人一样用《圣经》和一些钱换取了这本无限的书。以致后面主人公面对这本书,有了同样的经历。他沉浸在拥有宝贝的幸福里,还有怕被盗的恐惧与对这本书的无限性的猜忌,导致了厌世感加重,最后因对这本书的梦魂牵绕与研究,日夜相伴,连很少的几个朋友都不见了,几乎不再出门。就这样,主人公彻底沦为这本书的囚徒了,被这本书给捆绑了,失去了自由。这让我想到我目前生活,我因为写作,因为疾病,不也被捆绑成为囚徒了吗?于是,他感慨这本书是一个梦魇的对象,一件污秽的东西,侮辱并玷污了事实本身。这比那个陌生人形容得还要严重。这一步步的引诱,从幸福开始到痛苦的深渊,不正是魔鬼撒旦的伎俩吗?老子说过:“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俄罗斯谚语说,好是最好的敌人,亦同此理。坏的,反倒不容易阻挡最好的,因为人一眼就认出它是坏的。
主人公越来越困惑与恐惧,也弃之唯恐不及,想焚书,却害怕无限的书会引来无限的火。最后他把这本魔鬼的书偷偷地放到图书馆的地下书库里,让这本像树叶消失在森林中。
虽然我读不懂,但这读的过程迫使我思索、学习。
波德莱尔
二、波德莱尔的诗《子夜的反思》
写在前面的话: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在一首诗的面前反思?我们难道不应该常常在这样纯粹的诗歌面前反思吗?躲入黑暗深处,省察自己,躲入黑暗深处,不敢见上帝。我深爱波德莱尔《恶之花》里的这首《子夜的反思》。现将此诗放在这儿与愿和我共飨共思的人共飨共思。
子夜的反思/波德莱尔
钟声打破了子夜的沉默,
带有嘲弄意味地促使
我们反躬自问:这逝去的日子
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
——今天这倒霉的日子真令人忧虑:
又是十三号,又是星期五,
我们虽然记得清清楚楚,
却依然像异端分之那样打发过去。
我们竟亵渎耶稣,亵渎
最无可争辩的神祗!
仿佛某个畸形的克罗伊斯
餐桌旁的食客,
为了取悦于野蛮的人,
为了向魔鬼们神气十足的奴仆
献媚,我们竟侮辱
我们所热爱的人们,奉承我们所厌恶的人们;
我们竟使被人无故鄙视的弱者伤心,
我们竟沦为奴颜婢膝的刽子手;
我们竟向极度的愚昧、向公牛
脑袋般的愚蠢致敬;
我们竟亲吻呆若木鸡的蠢物
并表示无限崇拜,
我们竟为腐败
所发出的微光祝福。
最后,为了把眩晕
淹没在狂热中,我们竟至于
仿佛因诗才而骄傲、以表现日趋
没落的事物所引起的兴奋
为荣的神父
未渴而饮,未饥而食!……
——快把灯吹灭吧,别再迟疑,
让我们躲入黑暗深处!
三、与网友对话关于我博客名“荒谬即无限”的问题
***你好!这样比喻跟你说吧,当初那个人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人都认为荒谬,因为一个人走一个月、走一年、几年,那地面都是平直的,哪里是圆的?所以没有发现地球是圆的。这是因为我们人很有限。现在已经被科学证实了,地球确实是圆的。现在说这话不会被当作荒谬了。你对古代的人说到“电”他也会觉得很荒谬。其实很多智慧,在某段时期、在有限的人眼里都是荒谬的。基督徒说有上帝,无神论者说这是荒谬。因为无神论者没见过神就不相信。科学证明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只有百分之三,更多的是暗物质。人总是认为上帝是荒谬的,曾有人说,翻开圣经,里面那么多荒谬,尚有智慧的人都知道那是不可信的。但有人说圣经是超越理性的一本书,若没有属灵的知识,那真是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俄国哲学家舍斯托夫在他的著作里揭示了任何存在都具有荒谬性,他进一步说:“这就是上帝,我们应该信赖他,即使他并不符合我们的任何理性范畴。”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大主教曾说:“正因为荒谬,所以我信仰。”这应该算是充满灵性的智慧吧?倘若不认识荒谬,也就没有奇迹。什么都有奥秘,艺术有艺术的奥秘,倘若艺术奥秘没有向你坦开,那你就是在那里辛苦地写一辈子,也难有大的长进。上帝是无限的。世界充满奥秘,有限的我们怎能不谦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