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教学主张”的几点思考

(2015-12-21 15:46:46)
标签:

教学

主张

分类: 心得体会

 关于“教学主张”的几点思考

             一、一次迟来的指导活动

 当得知要去参加“泰山杏坛卓越教师” 如何提炼教学主张专家指导活动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活动召开的有点太迟了。因为在这之前的假期里,上级对我们这些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对象进行考核时,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让我们陈述自己的教学主张并用微课体现这一主张。可那时我本人包括其他培养对象对个人教学主张究竟是什么一直就很困惑,也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陈述。果不其然,在这次专家指导活动中,二位专家虽肯定了四位首批“泰山杏坛卓越教师”是学生的好老师,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好的教育教学做法,但也不乏既委婉又犀利地指出了他们存在的认识上的不足。专家说四位老师所陈述的算不上什么教学主张,充其量只是个人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步骤,之后随着专家的精心、具体的指导,我们对教学主张的理解和认识才逐渐明晰起来。当时我就想,如果让专家先行一步,对我们的课堂或案例进行把脉、诊断,并给予具体的指导讲解,而后再来考核我们,实效很可能会事半功倍。而当对一个问题的实质还没彻底弄清楚时,我们的个人陈述又有多大分量?这岂不是违背了我们考查的初衷?

            二、教学主张不是名师的专利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自己的教学主张”时,我不禁哑然失笑:教学主张不是那些名师大家才有的吗?他们都在其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语文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上升为一种思想,转化为指导自身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理念。如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蔡明老师的“生态语文”、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等等,这些名师有着不同的语文教育理念,于是,教学中无不彰显出独特的个性风格,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可我们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我们的教学没有他们那样的高度和深度,我们不可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在此之前,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如何把他们的学习落到实处,并无过多的考虑其它。教学主张究竟是什么?我还真未考虑过。为此,我曾专门查看过对此做过的几种解释:有的说教学主张是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凝聚,有的说教学主张是教师个体特有的观点和见解,还有的说教学主张是自己对教育理想的一种追寻。总之一句话,教学主张是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见解和观点,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和概括性的认识,它蕴含着教师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态度。教学主张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我茅塞顿开,教学不能没有思想,每位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我们虽普通,但我们不能甘于平庸,我们不能只作教书匠,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有主张。教学主张不是名师的专利。

           三、教学主张的生成非一蹴而就

 在本次指导活动中,魏本亚教授就如何提炼教学主张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教学主张要从反复锤炼课例入手,形成自己的35个典型课例,进而思考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结构是什么,如何体现学科课程性质,同时指出要立足学科特点,重视立德树人,将教学主张提升为教育主张。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以求地根植于自己的课堂,不断地总结、反思、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发现、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反思习惯得以养成,教学思想得以提升,教学主张也逐渐地生发、生成。然而,理性构建自己的教学主张绝非一日之功,它来自我们教师对课堂实践、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深层思考,仅仅停留在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谈不上是教学主张,我们应多研读教育教学类的理论书籍,领会名师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请名师专家为我们做具体讲座,把脉课堂,面对面诊断,帮助我们梳理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我们的思考趋于理性,再在实践中碰撞互动,正如魏教授所说,我们应在反复锤炼课例的基础上,形成35个典型课例,并结合学科性质,思考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假以时日,我们也会逐渐生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总之,教学主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向纵深开掘的过程。它会随着教学实践的新要求,不断地完善、生成与改进。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教学主张要真正落实在课堂实践中,相信我们会理性构建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在这一教学主张的引领下,挣脱课堂固有模式的藩篱,展示出我们独特的教学风格,绽放出我们别样的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