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锻造 今日终亮剑
(2010-09-05 14:23:05)
标签:
杂谈 |
三十年锻造
蚌埠供电公司张安
退休干部常树群先生,1941年生于安徽怀远,1967年安徽财贸学院毕业。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常玉春传》。三十年前,常树群先生受《抗倭英雄汤和》(沈叶鸣先生著)一书的影响,萌发了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抗倭英雄汤和传》的强烈欲望。
大家都知道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自幼与朱元璋是同乡好友,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晋封为信国公,死后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葬于蚌埠曹山南坡。但是,汤和在花甲之年,领衔前往江浙沿海构筑五十九座卫所城池抗倭,尤其在短短两年内,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为明朝两百多年抗倭大业奠定坚实基础的业绩,了解的人就太不多了,《明史汤和传》对此事也只用了两百来字予以简述。仅凭这点信息,要想把汤和抗倭的英雄形象,用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常树群先生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三十年来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先后二十余次下江南,到沿海一带收集关于汤和抗倭的故事及相关资料,展开想象翅膀,制作千余张卡片,去粗取精,使许多本来平淡的故事变得血肉相交,跌宕起伏,栩栩如生,经过三十年打磨,今朝终于“亮剑”。日前,长篇历史小说《抗倭英雄汤和传》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一点,非常令人欣慰,在此我向常树群先生表示祝贺。
《抗倭英雄汤和传》,采用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形式叙述,共三十回。整部小说以汤和迟暮之年领命赴江浙沿海建造卫所城池屯兵抗倭为主线,同时揭露了明朝残酷的特务统治政策以及倭寇对我沿海百姓烧杀抢掠的兽行。小说第六回《巡海疆汤和度地过金山边民响应》和第二十八回《汤鼎臣一举救婿方鸣谦二度蒙冤》很耐人寻味。前回朱元璋将汤和的女儿荷花赐婚给抗击倭寇有功的金山卫都指挥使方鸣谦昭武将军,这从表面体现了朱元璋的人情味,没有忘记儿时与汤和之间的手足之情。后回朱元璋竟相信锦衣卫特务的谗言要杀害方鸣谦,说明朱元璋为了自己的江山不落他人,在骨子里是不讲人情的,这也应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老话。另外《抗倭英雄汤和传》用不少篇幅描写破坏与反破坏、暗杀与反暗杀的激烈较量场面,这些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目的要告诉人们,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在正义与邪恶不断斗争和较量中向前发展的。由于史料的缺乏,《抗倭英雄汤和传》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瑕疵,比如章回少,让读者读起来感觉不太过瘾。当然这点不足,对整部小说叙述汤和在花甲之年领命为抗倭大业奋斗的英雄形象以及故事的完整性,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常树群先生正在将长篇历史小说《抗倭英雄汤和传》改编成影视剧本,预祝常先生的小说早日搬上屏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