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攻战计-商战36计(摘)

(2007-05-08 10:26:13)
分类: 太商公营销经
 

第三篇 攻战计

概述

    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贱擒王6计。
  所谓攻战计,其核心是:,即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以求得战而胜之。经商赚钱也是如此,正如此篇中所讲的: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巧借局势转换,争取主动;等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累以诱之,为我所用;催其精锐,夺其魁首。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企业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靠一般的经营方法和技巧是不行的,必须要求自己能以智取胜,那才是真正的、最后的赢家。

13计 打草惊蛇

【古兵法原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原文今译】

  有疑问就要侦察核实,调查清楚之后再行动。卦的原说,是对付敌人阴谋的手段。

【赏析】

  在山村里,人们走路,特别是走杂草丛生的山路时,总拿着竹棍子,一边打击杂草,一边行走。为什么打草呢?杂草丛是毒蛇出没的地方,毒蛇,诸如地皮蛇、响尾蛇等,大多体形小,肢色或如土色或如草色,喜欢潜伏在草丛中,袭击路人,不易被人发现,毒蛇咬人一口,致伤致残,甚至致命。但是,这类毒蛇怕竹棍。人们打草,是为了惊蛇,蛇受惊逃走了,路上安全,受惊跑出来的蛇,目标明确,会被人一棍子打死。
  社会生活里,充满阴谋诡计,像草丛中潜伏下来的毒蛇,时不时地有无辜者被伤害,正直者遭打击,只有阴谋被事先探明与揭露,才能保护无辜者与正直者。
  探明与揭露阴谋的最好方式,往往是打草惊蛇。大多数搞阴谋的人,和做贼一样,心是虚的,只要我方一方面虚张声势,一方面谨慎防范,就可以使其中止阴谋,或者暴露阴谋,并打击阴谋者。
  36计具有阳直与阴毒两面性,有一部分是纯阳直的善计,打草惊蛇便是其中之一。
  在现代化的商品经营活动中,经营者在竞争对手中选择合作伙伴,应事先调查,研究,分析,预测,以掌握市场行情,了解对手,认识消费者需求等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后面的经销活动,以保证经营有的放矢,达到自己真正的经营企图。

14计 借尸还魂

【古兵法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原文今译】

  凡是朝气蓬勃,有作为的事物,都不能利用,而腐朽落后,没有什么作为的事物,要加以利用,利用没有作为的事物,并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赏析】

  在人类社会中,借他人幌子,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谓随处可见。
  改朝换代之际,一些人拥立亡国国君的后代,并不是真心恢复故国,而是打着前朝的旗号,利用人们的正统观念,来实现自己的军事与政治愿望,即使在江山稳固的时期,也有一些野心家,以帝王为傀儡,为掌中玩物,操权弄术,把持国政。
  把前述中有用者,不可借;有能用者,求借,改成有才智者,不可用;无才智者,求而用之。不正是一些长官们的用人方略么?

15计 调虎离山

【古兵法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束反。

【原文今译】

  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去困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他。敌人占据坚固或艰险难攻的阵地,我们便返回,不再攻打。

【赏析】

  常言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卧平阳被犬欺。说的是叱咤风云的巨龙,出了深潭大渊便无法施展本领,连虾蟹都斗不过;而威振山林的百兽之王,离了大山森林,便威风尽失,连犬羊之类的小家伙也奈何不得。反过来,虾蟹入龙潭斗龙,犬羊入虎穴擒虎,纵使攻得进去,也只是白白送死。
  军事较量、政治斗争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情形不是十分惊人地相似么?
  军事上,敌人势力强大,又占据坚固阵地和天然屏障,因此,如龙在潭虎在穴,硬攻是白费精力。所以,孙子以为攻打这类坚固城池是下等战策。上策是引龙离潭,调虎出山,然后消灭它们。虞诩以小计引诱羌敌离陈仓崤谷,予以全歼;赤风子反复挑衅,激原伯贯带兵出城,然后生擒;郑庄公诱大叔段出据地京城,然后克之,等等,都是高招。
  历史上各种势力集团,无时不在营造地盘或势力范围,并且倚仗地盘进行较量与争斗。而调虎离山,一直是一个集团消灭或兼井另一个集团最常用的手法。它的应用,方式也很多,或将最关键、最重要或最危险的敌手引出他的地盘,使他失去反抗的屏障。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当自己和对手共同争夺一块市场时,如果用协商的方法不能解决,就可以考虑攻击对手的另外一个市场,以分散对手和自己竞争的精力,使其首尾难以兼顾,迫使对手做出让步,以达到自己成功的目的。

16计 欲擒故纵

【古兵法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力气,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原文今译】

  击敌人过于猛烈,就会遭到反扑,让敌人逃跑,反而会削弱敌人的气势。紧紧地追踪他,消耗他的体力,消磨他的斗志,等敌人兵力分散时再去擒拿他们,这样不经过血战就可以取得胜利,按需要卦的演推方式等待,让敌人相信还有一线光明。

【赏析】

  人们常常希望迅速成交,然而,欲速则不达。
  人们在接受一项崭新的事物时,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谈生意也是这样,双方在开始的时候,往往都会怀着一些不大实际的想法,抱着各种固有的己见,去希望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可是,磋商的过程常常是会使双方突然地醒悟过来,买方所希望的价格竟然成了不可能的事,卖方所期待的迅速成交也成了泡影。
  事实证明,买方与卖方都不可能马上适应这些新发生的且不为他们所理解的现实。
  一般来说,买卖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买方总是需要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接受出乎意料的高价,而卖方在交易刚开始的时候,也从不准备降低预定的价格,需要足够的时间使双方适应,才能最终达成协议。因此,买卖双方都要多为对方设身处地想一想,不要急于迫使对方让步。
  尤其要注意的是,许多外国人谈交易总是离不开酒吧。只要你刚踏上对方的领地,他们就会亲切地接待。很长时间的旅途颠簸,你一定会想到首先找一个宾馆好好地睡上一觉。可是,当你刚一下飞机或者火车,就有一位美丽的公关小姐来欢迎你,并且立刻告诉你,她已经替你安排好了一个美妙的夜晚。即使你告诉她你有多么疲倦也没有用。这时候,你为了不伤害她那高昂的热情,只好乖乖地就犯了。在晚宴上,你吃得好,喝得足,直到很晚才回到宾馆,你会庆幸自己确实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可是,第二天一清早,谈判者请你参加会议了。谈判者开始一项一项地与你讨价还价。此刻,你的睡意还浓,头脑还不清醒,无疑会容易被对方征服。
  且慢!当心快速成交!要告诉对方我还不明白,我还没考虑好。

17计 抛砖引玉

【古兵法原文】

  类以诱之,击蒙也。

【原文今译】

  用类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从而打击被蒙骗的敌人。

【赏析】

  抛砖引玉,就是抛出砖头,引来玉石。这是一个比喻,砖可以泛指一切质次的、价值低的或量小的事物,相对来说,玉可以指一切质优的、价值高的或量大的事物。
  发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者文艺作品,引出别人高明、完美的意见或作品,常被称为抛砖引玉。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虽然狂傲之徒高谈阔论一番,待到他人发表意见或作品时,却充耳不闻,闭目不视,但他们还是口口声声说是抛砖引玉。
  作为一种谋人之术,抛砖引玉绝不可像交流意见与信息时那样温文尔雅,而是一种以小利谋大利的诱骗术、掠夺术、谋取术。砖抛出来,专等玉来,玉不来,则使用各种手段来取,或诱取,或骗取,或巧取,或用各种武力强取!
  楚人抛出一些老弱残兵之类的,让绞兵得了好处,然后大败绞兵,逼绞签订盟约,可以说是抛砖引玉之计在军事上的成功运用。冒顿,把本部落最好的千里马和美女送给太湖部落,诱使太湖部落疏于防范,最后兼并太湖部落,统一全匈奴。千里马和美女,与一个大部落相比,就好比砖和玉,冒顿抛出砖,成功地取得了玉。孙万荣也深知抛砖可以引玉的妙处,两次运用,两次获胜。粗略地看,军事上抛砖通常有些文气,而引玉却都是货真价实的武取。
  政治中也用抛砖引玉术,抛砖的方式多种多样,引玉的方法则通常比军事上的武取要文雅得多,含蓄得多,但经常要狠得多。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反过来看,是抛砖引玉的极好例证。士,以天下兴盛为己任,弘毅刚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不迫名利、美色与权势,只求有人知道自己的心迹与志向,有人理解与支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是,政客们便冒充士们的知己,用富丽堂皇的言辞诱使士们为自己服务,多么巧妙与狠毒!
  商业活动中,也不乏这种诱骗术、掠夺术和谋取术。只要人们注意,经常可以看到大奖酬宾之类的活动,比如出售饮料,声称每瓶中有一个什么奖,但即使你买了1万瓶,也找不到那个奖。原来,所谓的奖根本不存在,只是厂家的几句富有诱惑力的语言在引诱你出钱,这也是抛砖引玉术!一些公司,号称资金数亿,高薪诚聘高级职员,欲应聘者,先交报名费20元,成千上万的人去报名,没有一个人真正受聘;这里的真情是,高薪职位是幌子,是抛出的砖,报名费才是他们想引进的玉,1万人报名,便可收20万,这真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18计 擒赋擒王

【古兵法原文】

  摧其坚,奇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原文今译】

  摧毁敌人的中坚力量。抓获敌人的首领,就可使敌人全军解体。无首的群龙在旷野拼斗,已经到了末路。

【赏析】

  王,是国家、社团、机构、部门、宗派或帮会等社会组织的首领或核心人物,是组织展开集体行动的指挥调度中心,是组织发挥整体力量的枢纽或关键,如领头羊人的作用。
  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世间大多数人怕当出头鸟,习惯随大流。因此一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少数关键人物。一旦关键人物不存在,便树倒猢狲散。
  所以,要消灭和瓦解一个组织,攻击的重心是它的首领和核心人物,一旦把他们击倒,组织就会群龙无首。用古人话说即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擒王是控制和消灭一个组织的首要任务或核心任务,但具体的实施又有很多做法,并可以联用很多计谋。
  硬擒硬杀是一种办法。但往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且不易成功。荆柯刺秦王就是一个例子,目的没有达到,自己先成了肉泥。
  调虎离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王是虎,王和部众在一起,如龙在潭,虎在穴,王和部众结成一体,坚不可摧。设法引诱王离开部众,使王和部众无法接触与联系,先擒孤立的王,再打击部众,如同捣无虎之虎穴,敌对组织便能迅速被破坏或消灭。
  美人计用来擒王或控制王也威力很大。勾践先用西施的美色擒住夫差,然后灭吴;中国帝王们以真公主假公主擒住蕃邦君王,使蕃邦臣服中国;窃权弄国的臣子,和武力擒王相比,代价要小得多,成功系数要高得多。
  擒王,还有很多方法,36计中,很多计都可以用于擒王。而方法之中,又可以有很多变通。其方法是常变的,擒王这条原则却是恒定不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