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1号”作品的最新评论 |
陈立伟:
我想起了一副对联,我不知道对联的出处,但是、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咱们今天的作家。上联是:不受宠辱随他去;下联是:自享琴书其乐中;横批是:自知该吃那晚饭。那么我今天想问问陈老师,作为甘肃省文学院出现这样一个签约作家这样一个名称,按照常老师刚才所分析的,正因为出现了签约作家,足以证明甘肃省文学行业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比方说你和王老师,我不是有意要挑起你们二位之间的矛盾,就是你们俩坐在一块,一个是专业作家、一个是签约作家;你觉得,中国人虽然说英雄不在出身低,但是作为您本人来说,你不拿工资的,只有写出书来才有经济来源的作家,你觉得比他低一点吗?
陈玉福("1号"系列长篇小说作者、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我觉得比王秘书长还高。
陈立伟:
陈玉福("1号"系列长篇小说作者、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我去年的稿费收入是XX万,你的工资收入没有这么高吧?
王登渤(青年评论家、甘肃省文联副秘书长):
没有,但电视剧稿费比工资高。一个人一种活法。你让我去写长篇我现在还不行,但是写电视剧我肯定比他还快。
常智奇(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但是玉福先生的创作已经达到一个高度,所以说文学院对他的这种威信、地位、那已经肯定他在你们甘肃省的青年作家当中的一种成就,他这个潜力……所以说甘肃省文学院在认同他可能有潜力我再请他进来。
陈立伟:
常智奇(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对。
陈立伟:
常智奇(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甘肃省文学院的签约作家制,比陕西省早走了一步,我们陕西省正在运作,这个文学院的报告是我们党组安排我,我们组织人刚刚报到陕西省宣传部去,还没批下来,就是我们本身比你们甘肃省慢了一步,我们文学院签约作家,正在做还没做成,因此我很佩服、也很羡慕,甘肃省文学院这种改革的这种大步,这种力度,我是非常佩服的,而且这个确实必将给甘肃省的文学创作,注入一种新的力量,它显然最后给甘肃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体制的改革必将把新生力量引进来,那肯定要有大的改革,但现在出现的都是中青年签约,而这种力量的确是不可乎视的,而且里面还有一种荣誉作家,这个动作……这一次来参加你们甘肃省文学论坛,我是的确觉得甘肃省的文学,它的诗歌,可能要出现大的动作。我在和宁夏自治区的郎为教授,和上海文学报的记者谈了以后说,今后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可能就在中国西部。西部文学,支撑着中国文学的百分之七十的份额;那么甘肃这个动作的话,那无疑的有可能争取诺贝尔文学奖,这当中有它的可能性。
陈立伟:
陈玉福("1号"系列长篇小说作者、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陈立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