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笔者:
陈先生,你讲的这些是不是可以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文学是人学。请问怎样向真正文学艺术追求的道路?能否对当前的文学创作状况谈点看法?
   
陈先生:文学是人学这话不错,要回答这个问题,用简单通俗的说法还不够确切。我历来认为把文学分为多个层次,如生存、生活与生命,在生命之中又可分为生命感受、生命精神和生命向力。生存与生活的层次我们暂不去讲它了,就生命而言谈谈看法。首先是生命的感受,它仅仅是超越生活的层面而已,仍停留在表层、浅显、琐屑与恩怨的层面上,缺少思想或说思想过于苍白。二是生命精神,这就较为深刻、博大和现性化了,它具有了一种自觉意识。第三是生命向力,则是人生的精髓,也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他所描绘和揭示的已不是表层的生命感受,也不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生命精神,而是人的生命所蕴藏的力量。宇宙是有生命的,是一个大的生命。我们的地球是宇宙之中的一种生命。人的生命不过是地球上的一小分子。虽然在宇宙中人的生命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又显得那样的短暂。但人的生命,从自身的情感、欲望到生命向力等等生理与心理现象该是一条长远而又深邃的隧道,要洞穿这一切,必须站在一个超越时代的制高点上,以丰富的学识、独特的思想高度和艺术修养来涵盖和把握,只有这样,才是惟一走向真正文学艺术的通道。
   
说到当前的文学领域那就只能用旗帜林立、山头丛生来比喻了。八九十年代十多年的功夫,我们的文学几乎走过了世界上近百年文学走过的路程,不仅给广大读者带来了目不暇接的新鲜感,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这是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现实生活的必然反映,同时还培育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是的,小说创作的阵容在不断扩大,作品更是一部部的出版。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每年要出版800部。在这样繁荣的现象后
面,艺术意蕴深沉、思想震撼力强、直面现实的力作还是很少。多数作品缺少思想的深度和力度,读后使人索然乏味。文学是十分深奥的东西,有过一些文学创作经历和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大概都会知道,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是何等艰难的劳作,哪怕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且不要说要进行新的突破和超越了。如果精品、经典那么容易出,中国每年800部长篇中该有多少文学巨匠和大师呀!
                                  
 
七
   
笔者:最后,请你再谈谈"大楼"的事儿吧。
   
陈先生:1999年春天,我在北京动笔写《1号会议室》时,我兰大研究生班的同学建议我也来个什么三部曲之类的,好确定我的创作方向。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我构思
的这部长篇小说太长了,斟酌再三,决定把这部长篇一分为三,成为三部单独的长篇小说,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1999年6月反腐打黑的第一部曲《1号会议室》初稿出来后,我就着手反腐打黑的第二部曲《1号别墅区》和第三部曲《1号考查组》的写作,目前,30万字的《1吴别墅区》初稿已经脱稿,打算今年年底以前给出版社交稿。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久辛关于让我建一栋"大楼"的建议打乱了我的整个计划。我已经决定,放下《1号别墅匠》的修改工作,动手建"大楼"前的准备工作。这座"大楼"叫《1号考查组》,约60万字,是《1号会议室》基础上重新构思、重新创作的一部新的作品。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炎文先生非常赞成我丢下《1号别墅区》,对《1号会议室》进行再创作。他风趣地说,好在《1号考查组》这座"大楼"的材料你不缺,你就把你的"仓库"打开,重新组织材料、重新结构设计,还要精心施工,争取在今冬明春完工。我们相信你的动力,你只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你会出精品的。我们打算给你印5万册。
   
百花的鼓励,无疑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决不辜负师长们、朋友们对我的期望,自觉地从浮躁中走出来,耐心地去思考、去分析。用超前的思维激活我的诗心,激活我那些板结着的语言,激活那些在书本上学到的写作技巧,用思想的烛光去洞穿人的生命的隧道。我想,我会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写出无愧于师长朋友、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自己的作品的。
 
 
 
 
2001.7.22《河西晨报》《南方都报》
 
 
 
 
							
		 
						
		加载中,请稍候......